所以何銳與李潤石在《論世界未來》的文章最後用了修改了1點點的共產黨宣言的最後1段,讓斯大林心中1股怒氣上湧。
不過斯大林畢竟是斯大林,他很快拿起煙鬥,裝上煙絲。開始思考起自己方才那股憤怒情緒的真正原因。斯大林很快想到了1個解釋,正如《論世界未來》的文章所說,各國都可以製定行之有效的本國的全球戰略。但是沒幾個國家能夠製定出行之有效的“本國主導的全球戰略”。蘇聯到現在的確沒有製定出蘇聯主導的全球戰略。與之相比,中美的確完成了他們的全球戰略。
斯大林很清楚有沒有這種全球戰略,對國家來講是多麼巨大的差距。有了本國主導的全球戰略,就可以從全球獲取資源、資本與市場,將本國的生產力與影響力最大化。
英國不管是人口和土地麵積,都不如俄國,卻能1直壓製俄國。其差距隻是英國建起了屬於英國的全球戰略,並且有效的運行著。
蘇聯現在雖然在歐洲被認為是文明燈塔,歐洲各國都有非常多的人不計報酬的支持蘇聯,為蘇聯提供各種機密情報。可在蘇聯主導的世界秩序被製定出來之前,這種道德上的感召力就沒辦法成為改變蘇聯相對若是地位的能力。
1旦蘇聯製定出全球秩序,並且能夠將其落實,所有的支持都將十倍百倍的強化,蘇聯將立刻成為世界諸多勢力中最優勢的1方。
雖然道理很容易搞清楚,蘇聯也非常認真的嘗試過製定蘇聯主導的世界秩序。不過到現在為止,那些計劃還依舊停留在1廂情願的層麵。
真正看似成體係的蘇聯的全球秩序,反倒是被斯大林打倒的托洛茨基製定出來的全球革命理論。但斯大林非常認真的研究過托洛茨基的全球革命理論,並且親自與托洛茨基進行過大量的討論、辯論以及爭論。斯大林對托洛茨基的全球革命理論的評價是,“虛張聲勢,不切實際”。
即便是被斯大林如此否定的托洛茨基全球革命理論,至少在理論上都比蘇共當下研究出的蘇聯主導的世界秩序更靠譜。所以斯大林很清楚,現階段蘇聯能夠爭取的隻有地區主導權的地位。與中美兩國進行世界範圍內的鬥爭,蘇聯真的沒做好準備。
想明白了這點,斯大林還是覺得不滿足,因為這種認知依舊有1種拚圖差了重要1塊的感覺。對斯大林來說,這種直覺般的感受是非常真實的,他就靠了這種直覺解決過很多問題。
那麼,這種差1塊的感覺到底是怎麼回事?斯大林默默地抽著煙鬥,思考著。左思右想始終找不出問題所在,斯大林讓秘書打電話,請基洛夫委員前來。下達了命令後,斯大林抽了幾口煙,又對秘書補充道:“請貝利亞同誌1起來。”
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他有著1張方臉,額頭寬闊。這位33歲出任格魯吉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1書記,在此期間到到了斯大林的賞識。今年43歲的貝利亞,頭發已經比較稀疏,加上帶著1副眼鏡,整個人展現出蘇聯上層當中少有的學者外貌。
隻是貝利亞很少有什麼表情,看上去有些陰冷。但是貝利亞在1938年被任命為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主席,就此開始長期執掌蘇聯情報機構。與這個職務相比,貝利亞的麵無表情倒是非常契合他的職務。
與貝利亞相比,被認為是斯大林接班人的基洛夫就顯得更溫和更有活力。針對基洛夫與貝利亞的關係,最近出現了1種傳聞。斯大林希望未來的蘇共由基洛夫、貝利亞、莫洛托夫組成人組來運行最高權力。
對於這樣的傳統,基洛夫根本不在乎,他先向斯大林問候,才與貝利亞打了招呼。斯大林本來的確想請莫洛托夫1起來,但是事關何銳對斯大林的評價,斯大林最終沒去叫莫洛托夫。
麵對兩位被自己完全信任的年輕同誌,斯大林直率的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基洛夫微微皺眉思索起來,斯大林並沒有催促,他自己都沒能完全想起來的事情,他並不指望基洛夫能夠立刻想出來。
不過出於禮貌,斯大林看向了貝利亞。貝利亞的神色沒有任何變化,因為近視的緣故,貝利亞的目光有1點點呆滯,並不明亮。但是貝利亞還是完全能看清楚斯大林的神態,所以貝利亞平靜的答道:“總書記,我記得何銳曾經對1位參加了中蘇會談的同誌表達過1個觀點。他認為蘇聯與德國都認為歐洲是世界的中心,而現實中,歐洲很快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隻是世界的1個重要組成部分。”
此言1出,斯大林登時覺得找到了直覺中缺失的那塊碎片。這塊碎片的拚合,讓斯大林對於《論世界未來》中的那部分迷惑得以解開。
而基洛夫有些訝異的看著貝利亞,他也看完了《論世界未來》的文章。以基洛夫的級彆,斯大林同誌能看到的內容,基洛夫也都能看到。所以貝利亞的回答同樣讓基洛夫眼前1亮。
何銳認為“中等國家的狂歡時代已經結束”,1堆中等國家紮堆的歐洲已經徹底失去了其優勢地位。凡是認為掌握了歐洲就可以掌握世界的人,都落5了。
這話並非沒有道理,但是對於以歐洲國家自居的俄國來說,卻完全沒辦法真正接受這樣的判斷。哪怕做出這種判斷的是何銳這樣世界級的領袖,也隻是讓這句話的印象更令人深刻。
《論世界未來》的文章中,何銳雖然沒有再次直接使用這個判斷,但是其內在論斷則是基於這樣的判斷。
基洛夫仔細品味著《論世界未來》,不知怎得,心中突然生出點惶恐。如果歐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本就不屬於歐洲中心位置的蘇聯又將處於何種地位?
這樣的情緒讓基洛夫1時無語,隻能先默默地撫平自己此時的心情。
貝利亞完全沒有這樣的傷感情緒。作為最高情報局的負責人,貝利亞不僅業務極為專業,更具備了很高明的政治敏感度。選擇支持斯大林後,貝利亞撰寫並出版了《外高加索布爾什維克黨組織曆史》1書,共印9版,廣泛傳播,不僅提高了他的政治聲望,而且得到蘇共理論家及斯大林親信的重視,因為其中誇大了斯大林在外高加索革命中的作用。從而大大強化了斯大林的威望。
因為貝利亞非常確信,現階段的蘇聯必須建起以斯大林為核心的領導體製。而理解這些的斯大林從此開始對貝利亞十分信任。
對何銳,貝利亞從來不會表示出任何的欣賞之情。但貝利亞在仔細研究了何銳之後,就確信何銳的確是1位堅定的共產主義領導者。對於何銳的政治理解,以及判斷方法,貝利亞1直非常認同。
這種事情隻是貝利亞自己清楚。外人根本不知道在貝利亞心中,在世界革命地位方麵,何銳與斯大林是同1級彆的領袖。而且貝利亞認為何銳的地位其實還稍微高了那麼1點點。
當然,這種認知並沒有對貝利亞針對蘇聯以及斯大林的忠誠有任何1點的動搖。
此時,斯大林先從沉思中清醒過來。斯大林問道:“貝利亞,針對解放芬蘭的計劃準備了多少?”
貝利亞答道:“總書記同誌,我個人還是反對現在解放芬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