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李潤石點起1根煙。聞到煙味的賴歇瑙微微皺眉,卻秉持著禮貌,沒有表現出不快。賴歇瑙愛好體育運動,年輕的時候就以近衛軍官的身份參加過柏林體育協會,尤其擅長投擲標槍和鐵餅,因成績優異而名噪1時。對於抽煙沒什麼興趣。
李潤石則給卡爾教授遞了1根,卡爾教授已經聞出馬尼拉煙草的味道,接過來點燃。在芬芳的煙絲氣味中,李潤石解釋道:“正確的思想從哪裡來?隻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3項實踐中來。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失敗的實踐總結中得來的。”
卡爾教授、趙天麟教授,聽到這個描述後都微微點頭。賴歇瑙的神色沒什麼變化,但是他內心也非常認同李潤石的看法。
“各國都從本國曆史中吸取經驗,中國是這樣,德國也是這樣。納粹的集權,目的是通過提升效率來解決德國麵對的尖銳矛盾。在矛盾空前尖銳的時代,這是1種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中國政府並不批判德國的集權。
但是,德國現在的政策看似在解決德國的經濟問題,德國的原材料供應與市場需求並沒有得到解決。隨著世界所有殖民地解放,德國的問題還會再次爆發。
卡爾教授,我問1個問題。德國會把黑人當作和雅利安人1樣平等的,值得尊敬的人麼?”
卡爾教授沒有立刻回答,他很想用德國很尊敬何銳當作德國尊重其他人種的案例。不過卡爾教授知道這就是狡辯。納粹德國的政策,決定了納粹德國並不認為中國人是與雅利安人1樣偉大的民族。所謂的尊敬何銳,不過是對中國擁有的強大戰爭力量的敬畏。以及德國沒辦法抹殺何銳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展現出來的實力。所以不得不對強大實力的尊敬。
至於黑人,更不在納粹德國政策的考慮之內。
沉吟片刻,卡爾教授搖搖頭。
李潤石繼續解釋道:“既然德國將未來獨立的各國人民當成劣等民族,德國憑什麼認為德國有資格要求與這些國家進行平等的貿易?”
賴歇瑙聽到這裡,心中本能的生出的軍事對抗的衝動。但賴歇瑙沒有開口,因為他理解了中國建立的世界新秩序的軍事含義,如果這些國家不願意與德國貿易而導致德國入侵,中國就會立刻與德國兵戎相見。作為主導世界新秩序的中國,本就有維護新秩序安全的責任。
“隨著世界的解放,德國越來越無法維持現階段的經濟局麵。按照現階段德國的政策,德國必然要發動新的戰爭來解決德國的經濟問題。不僅僅是德國,歐美各國在曆史上有著大量將國內矛盾向外輸出的成功案例。幾百年積累起來的路徑依賴,哪裡是這麼容易就改弦更張呢?”李潤石說完,談了談煙灰,看著卡爾教授。
卡爾教授早就完成了對此的政治經濟邏輯進行過分析,聽李潤石如明確的解釋,他有些無奈的說道:“李先生,中國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話可不像是卡爾教授該說出的話。”李潤石有些遺憾的說道:“教授,中國要付出的代價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大。在中國發動世界解放戰爭之前,全世界殖民地已經渴望著解放!全世界十幾億被壓迫人民渴望著解放,渴望從被殺害,被壓榨,被歧視的命運中解放出來。中國並不是發動戰爭,而是呼應這十幾億被壓迫人民的渴望。
我們進行1個簡單的數字計算。德國是1個工業國,動員效率非常高。從第1次世界大戰的經驗來看,總動員之後,德國可以將本國20%的人口送上戰場。世界上被壓迫地區人民的動員能力遠不如德國,我們認為他們隻能將1%的人口送上戰場。
那麼,全世界就算隻有10億被壓迫人民,1%就是1000萬。我們中國有能力為這1000萬軍隊提供足夠的訓練,為他們提供1流的裝備,並且提供足夠的軍官培養體係。亞洲聯盟也能提供1000萬以上的軍隊。加起來就是2000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能夠長期進行高強度以及高烈度戰爭的軍隊。
那麼,歐美需要有多大的動員力以及投放力,將2000萬軍隊送到鎮壓世界人民解放的戰場上去?即便大家1:1的拚光。歐美哪個國家願意承擔鎮壓主力軍的角色?
我前麵假設,被解放的國家動員力隻有1%。如果隨著社會革命完成,動員力達到2%呢?這又是2000萬大軍。已經死掉2000萬人的歐美,還能再拿出2000萬人麼?”
卡爾教授的臉色有點發白。他從李潤石身上感受到了堅定的意誌,毫不動搖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從戰略上,李潤石對被壓迫人民的描述是完全有可能出現的現實。
賴歇瑙的臉色終於有些變化。身為軍人,對於軍隊損失很敏感。李潤石描述的第1階段2000萬軍隊,必然是歐美最精銳的軍隊。1旦這批人死光,不管德國擁有如何悠久的軍事傳統,再動員起來的軍隊戰鬥力必然大幅度下降。即便規模相同,戰爭能力也會1落千丈。
根據第1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如果德國真的戰死500萬人,還要再征兵500萬人,德國國內經濟就會直接崩潰。要是第2波500萬人再次戰死,德意誌民族在未來100年中都緩不過來。
而這些極具價值的德國人所麵對的則是被數十倍於德國人口的“劣等民族”,德國的損失怎麼看都毫無價值。可德國要是連劣等民族都打不過,從而被迫接受劣等民族製定的世界秩序。德國有啥資格自稱是優等民族?!
1股怒意在賴歇瑙胸中沸騰,以至於賴歇瑙忍不住開口說道:“戰爭並非是人數多就能贏。戰爭需要可行的戰略,以及出色的指揮者。如果李先生對戰爭有自信的話,可否允許我與李先生進行戰略推演?”
李潤石早就想到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挑戰,此時賴歇瑙提出後,李潤石欣然應允。很快,地圖,黑板立了起來,中國文明黨軍服副主席以及納粹德國6軍元帥就開始了軍事交流。
卡爾教授作為前少將,也在旁邊幫忙。趙天麟身為大學者,率先定下規則,“如果推演便成了集團軍對抗的討論,我認為不爭論也是很好的選擇。”
幾乎是同時,卡爾教授與賴歇瑙元帥都點頭表示讚同。兩人都有非常高深的戰略水平,很清楚戰略正確才是核心。隻要戰略正確,便是因為1部分將官的戰役執行能力不足,導致集團軍級彆的損失。那麼損失1個集團軍,再組建兩個集團軍就行了。但是戰略1旦錯誤,便是打多少勝仗都會最終失敗。
趙天麟見這兩位德國人都讚同自己的要求,便坐在旁邊靜靜地看著。然而戰略推演從1開始並不是從如何打仗入手,而是從如何營運政府,如何建立動員體係,以及如何進行軍隊訓練、裝備、調動開始。
趙天麟是何銳早期的同誌兼戰友,工作經驗豐富。聽著中德雙方高層的討論,心中不由得生出深刻的懷念之情。這就是當年他與何銳1起經曆過的道路。
卡爾教授與賴歇瑙則是越聊越是心驚,對麵的李潤石無疑是1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對於經濟與政治的理解極為深刻。如何在殖民地執行解放政策,如何迅速的在殖民建立秩序與製度,以及如何根據當地的經濟情況組建軍隊,如何使用這些軍隊。李潤石的描述極有可操作性,絕非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