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能夠輪到兩位開國上將討論的事情都是關乎戰爭勝負關鍵的內容。鐘義府聽鄭4郎討論起如何分配遠程轟炸機資源,隻覺得怎麼分都不可能解決眼前的問題。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鐘義府開始尋求其他跟穩妥的解決方案。
想了1陣,鐘義府問道:“4郎,你手裡還有多少工程部隊?”
鄭4郎盤算了1下,他現在手裡有18萬工程兵與運輸部隊,這麼多人馬散在廣袤的太平洋上,短時間內根本解決不夠。他便坦率的答道:“我也在向本土請求增派部隊。現在我1個人都拿不出來!”
這個回答與鐘義府想的差不多。中國已經為這場戰爭做了極為細致的準備,軍委做好了各種不利的準備預案。現在回想起來,鐘義府忍不住歎息道:“唉……4郎,我覺得我1直堅定的支持主席。但是現在看,我隻是看到結果的時候才明白什麼叫天分。我們這些凡人頂多事後能看明白。在做預案的時候,根本理解不了天才們的能力到底能讓我們這些凡人們如何瞠目結舌。”
鄭4郎立刻聽明白了鐘義府在感歎什麼。他頗為認同的點頭,“要是我們沒有把那麼多資源放到有可能遭遇到的問題上,現階段怎麼可能會出現工程兵的匱乏。”
感歎完後,鄭4郎又正色補充道:“不過我作為1個凡人,我不後悔。我到現在多次反思戰局,若是當時不讓我做出這麼多的準備。我就沒辦法安心的做戰爭準備。若是全部按照主席所說的那種節奏去備戰,我執行不下去。”
聽著鄭4郎的誠懇回答,鐘義府連連點頭。戰前的準備中,鐘義府已經用儘了自己在工作與學習中掌握的知識去構建出世界大戰的作戰體係。直到戰爭打了半年後的現在,鐘義府才明白過來,何銳20年前就提出的戰爭技術與戰爭模式是對的。
這就是天才與凡人的區彆。凡人隻能靠自己親自經曆過的事情來總結過去的經驗,天才們卻能夠靠過去發生的事情對未來做出精準的判斷。鐘義府認為何銳政府內的同誌們都是1等1的人才,所以大家可以快速通過掌握的經驗得出正確的總結判斷。
所以鐘義府並不感覺後悔。正如鄭4郎所說,如果他們當初就用何銳指出的未來戰爭模式去準備戰爭,他們就是1群給盲人指路的瞎子。根本不得要領,更不可能把何銳的思路給落實。現在發生的事情雖然讓鐘義府與鄭4郎感到遺憾,但是他們並不後悔。因為他們已經用儘了自己的能力,如果他們有100分的力氣,他們是真的努力榨儘自己渾身的每1絲精力,做出120分的努力。
有著這樣的態度,鐘義府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現在我們最缺乏的是時間,美軍最缺乏的也是時間。隻要給我們時間,中美兩軍都可以建成強大的後勤體係,讓戰爭以遠超當下的強度與烈度打下去。所以,我認為可以抽調1部分東南亞的日本6軍,轉為臨時的工程兵。讓他們負責高強度的修建遠程轟炸機基地。我剛才稍微考慮了1下,如果有2個軍,大概8萬日軍轉為工程兵,我們就可以在2個月內完成能夠進行千架4發重型轟炸機覆蓋整個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轟炸機基地。”
鄭4郎稍1思索,提出了不同看法,“主席不是讓你負責吸引美國在南太平洋投入更多兵力麼?”
鐘義府遺憾的答道:“我已經確定,我或許沒能力全麵完成主席交給我的任務。現階段,我能做到的隻是先讓南太平洋的部隊具備1舉奪取整個南太平洋的作戰能力。如果那時候美國還沒擁有在南太平洋維持大規模作戰的能力,我可以再考慮1下如何更有效的殲滅美軍。如果美軍那時候已經有了更強大的後勤能力,我就隻能先1舉摧毀南太平洋的美軍,奪取南太平洋。”
鄭4郎思索了1陣,雖然覺得鐘義府如果敢兵行險著,也不是沒有機會在短期內大量消耗美軍,把政治仗打好。但是亞洲聯軍能夠打出現階段在整個太平洋都處於優勢攻勢的局麵,反倒是更加輸不起的1方。
反觀美軍,他們已經被中國1頓痛打,先是在南海大空戰中戰敗,隨機又丟失了整個菲律賓。美軍現在雖然有信心擊敗亞洲聯軍,但美軍其實將自己擺在弱勢1方的位置上。作為有著身為弱勢1方自我認知的強大國家,反倒是很難擊敗。至少再發生幾次戰敗,美軍也不可能失去戰鬥下去的決心。
反倒是處於優勢的中國軍隊,因為相信自己處於優勢,所以對於失敗的承受度很低。更何況,中國還有1個非常大的劣勢,這是何銳在高層中反複強調過的劣勢。那就是中國並沒有信心。
如果中國有強大的自信,就根本不會在意勝利或者失敗。就如中國漢代最強盛的時期,漢軍很清楚自己1名漢軍兵卒足夠對付4個遊牧民族的軍人。所以,漢軍對於戰敗的承受能力很強。對於戰敗的判斷也非常合理。
現在的中國內心其實並不自信,不僅人民決不能接受失敗,軍隊對戰敗的接受度更低。1次中等規模的戰敗就可能影響軍隊對於過去軍事準備的看法。有這樣不穩定看法的中國軍官中作為中堅力量的數量並不是少數,而是大多數。剩下少數思路清晰的軍官們的實際軍事能力也需要戰爭的考驗才能得到準確的判斷。
鄭4郎認同了鐘義府的看法,他歎息道:“唉,義府,這次的責任隻能讓我們承擔起來。希望我們提出的方案彆讓主席生氣。”
鐘義府笑道:“我們做錯了那麼多事情,哪裡會少這1件。不怕,這次署名,我在最前麵。”
“你就這麼看不起我麼!”鄭4郎故意裝作生氣的質問道。
鐘義府哈哈1笑,“好!就並排聯署。不過姓名不分先後,總分上下。既然機場要建在澳大利亞,我的名字寫在上麵。”
鄭4郎並沒有在這件事上分個高下,他隻能有些擔憂的說道:“希望主席彆真的生氣。”
鐘義府也有些擔憂,但是鐘義府還是爽快的答道:“主席若是因為這樣的事情就生氣,隻怕早就被我們氣死了。放心,主席在這方麵有豐富的經驗!”
兩人做出了決定,立刻起草了文件。正如鐘義府所說,在簽名的時候,兩人的名字齊頭。同時標明了“簽名不分先後”。隻是實際簽字的時候,鐘義府的名字在上麵,鄭4郎的名字在
兩位上將這麼做並非故意矯情。鄭4郎與鐘義府都相信,中國的統帥何銳是1位擁有無與倫比才華的政治、經濟、軍事的天才。隻要何銳還在繼續領導中國,即便鄭4郎與鐘義府被擼掉,中國也能在何銳的領導下獲得最終勝利。
以鄭4郎與鐘義府接受過的教育,他們兩人當然知道這樣堅定的信賴是非理性的,但是他們卻願意堅持自己的看法,這就是所謂的信仰。
信仰是1種違背曆史唯物主義的唯心主義先驗論,正因為同誌們相信何銳絕不會錯,如果遇到失敗,那必然是大家沒能正確理解何銳的看法,在執行中出現了偏差。
這種信仰並非基於無知的宗教模式的盲信或者狂信。在大家1起建成的這個共和時代,根據黨校的學習,大家很清楚,進入工業時代的中國雖然還沒能完全消除權力的封建,至少工業時代通過社會保障的方式取代了人身依附提供的基本保障,從而使得人民已經從人身依附中解放出來。
鐘義府、鄭4郎等同誌都是真正的人才,隻要是真正的人才,每1個都有著相信自己判斷是正確的堅持就是農業時代所謂的“腦後反骨”。人才們有著完成自己領域工作的專業能力,所以他們追隨的從來不是何銳這個人,而是何銳代表的理想。
這些年來,事實證明了何銳是1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他的理想是完成中國的解放,建立1個公正公平的新中國。何銳所做的1切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實現這個理想。
雖然同誌們大多都對中國的很多現狀並不滿意,都認為1旦中國建成了世界新秩序,內部就1定要來1次大洗牌。不少同誌已經選好了自己要打倒的對象。但是現階段,絕大部分同誌都認為當前最優先的選擇是先完成他們寄托在何銳身上的理想,那就是建立起中國領導的世界新秩序。
基於這種現實的認知,大家的經驗證明了,越是貫徹何銳的領導,中國就能獲得越大的勝利。基於近30年的時間,同誌們為了完成理想,都習慣了這個認知。隻要何銳還在領導中國,同誌們就相信勝利1定會屬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