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相信龍德施泰特的判斷就是總參謀部的看法,又繼續問道:“元帥,您認為蘇聯在什麼條件下會選擇主動進攻德國?”
這個問題的技術含量有點高。龍德施泰特雖然與總參謀內的高層進行過仔細研究,迄今還沒能達成共識。聽希特勒詢問,龍德施泰特沉吟片刻後才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個人認為,蘇聯會在德國遭受到其他國家進攻之後,對德國采取軍事入侵。”
希特勒聽到這個回答,轉向其他兩位將帥。現在的曼施坦因已經晉升上將,雖然距離元帥還有大將這個階級,希特勒反倒對曼施坦因的評價高過1部分元帥。因為曼施坦因對於西歐戰役的戰略判斷明顯高過1部分西歐戰役後晉升的元帥。
曼施坦因看到希特勒看向自己,隻是站直身體,並沒有主動開口。現在曼施坦因在德國總參謀部內已經被視為“投靠外人”的準叛徒。法國戰役最後階段,曼施坦因隻擔任第38軍軍長,進行追擊殘餘法軍的工作,被明升暗降的擠出了總參謀部。
雖然曼施坦因的上司龍德施泰特1直在嘗試幫助曼施坦因重新回到總參謀部,不過進度緩慢。所以此時曼施坦因並不想出風頭,至少不能先於賴歇瑙元帥發言。
還有1個問題,那就是希特勒的問題的確很有難度。雖然龍德施泰特是曼施坦因的老上司,但是曼施坦因並不認同龍德施泰特的看法。所以他此時更不願意主動發言。
希特勒也知道曼施坦因在總參謀部內的處境,見曼施坦因沒有主動發言的意思,希特勒就轉向了元帥中最忠於納粹主義的賴歇瑙元帥,“元帥,您認為蘇聯會在什麼情況下主動進攻蘇聯?”
賴歇瑙最近也在為此事犯愁。蘇聯的裝備與軍隊數量1直在增強,到1943年,就會成為德國很難擊敗的對手。德國總參謀部裡麵都認為蘇聯這個東部威脅越來越大,而且沒辦法解決。
少數反對進攻蘇聯的德國將帥們認為,德國需要在蘇聯與法西斯集團的邊境上建設1道漫長的防線,用來應對蘇聯的進攻。這個計劃連不願意主動進攻的蘇聯的德國將帥都知道不現實。因為這條防線極為漫長,而且還有羅馬尼亞這樣的軍事弱國需要得到德國的支持。有這樣的資源,還不如用在主動進攻上,1波將蘇聯帶走。
麵對希特勒的提問,賴歇瑙答道:“元首,我的看法與龍德施泰特元帥相似,蘇聯會在德國遭到中國攻擊的情況下,趁著德國的兵力分散之際,對德國發動進攻。”
希特勒對這個答案不是很滿意。他覺得賴歇瑙太重視中國了,如果中國能打到德國邊境,就意味著中國至少征服了南歐。如果中國真的有這樣的實力,德國很乾脆的與中國議和就好了。蘇聯是否會進攻,反倒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轉向了曼施坦因上將,希特勒問出了同樣的問題。
曼施坦因此時才答道:“元首,我認為蘇聯有可能不會進攻德國,而是會在中國奪取蘇伊士運河後,主動進攻東歐。與中國會師。”
希特勒1怔,這個觀點讓希特勒感覺眼前1亮,頗有在發動西歐戰役前看到曼施坦因計劃的感覺。
“為什麼?”希特勒問道。
“進攻德國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俄國人從來不會打這樣的仗。主動進攻東歐,戰鬥難度低,而且蘇聯可以在戰後直接控製東歐。至於主動進攻德國,那得是在德國已經遭受到沉重打擊的情況下才會進行的選擇。那時候蘇聯是否進攻德國,對德國的意義已經不大。”
聽到這裡,希特勒確定3位將帥與勃勞希契1樣,都認為德國有必要主動進攻蘇聯。他轉向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裡賓特洛甫,向3位將帥說1說你對如何聯絡中國的看法。”
裡賓特洛甫立刻上前兩步,相當恭敬的對3位將帥說道:“現階段我們在蘇聯方向上,隻想詢問中國1個問題,那就是中國到底對蘇聯東部多少領土有自己的看法。到底是遠東,還是西伯利亞,甚至是伏爾加河。隻要中國與德國結盟,我們都可以答應中國。”
3位將帥臉色不善。德國總參謀部其實早就考慮過於中國結盟的問題,彆說是將伏爾加河以東地區全部割讓給中國。如果中國提出,伏爾加河以西歸德國,伏爾加河以東歸中國,哪怕是中國提出結盟的代價是推翻納粹政權,相當1部分德國總參謀部的將帥都覺得完全可以接受。以區區納粹黨換取德國的光明未來,對德國是大好事!
不過總參謀部將帥很清楚,這種事情想想就好。何銳絕不可能同意,如果何如同意的話,中德早就結盟了!絕不可能拖到現在,雙方依舊是敵國狀態。
這也是德國將帥看不起裡賓特洛甫這個暴發戶的原因之1,若是裡賓特洛甫真的那麼能乾,為什麼10年都無法改變中德關係?!
裡賓特洛甫倒是無所謂,他繼續說道:“至於領土方麵,我們的要求是中國不限製德國從中東獲取石油。如果中國可以接受,德國也不介意中國獲得中東與非洲。這件事,外交部已經委托卡爾教授與中國官方進行接觸。轉達我們的看法。”
聽裡賓特洛甫說起卡爾教授,3位將帥神色才緩和了1些。卡爾教授在第1次世界大戰前就是德國總參謀部的精英軍官,又是學術大師。即便卡爾教授退役了,總參謀部對卡爾教授依舊頗有敬意。
等裡賓特洛甫說完,希特勒才說道:“諸位,不管外交部與中國的接觸有什麼成果,我們都要儘快準備對蘇聯作戰。不知3位對於進攻時間有什麼看法?”
又是龍德施泰特先發言,“5月10日以前,最好能做好準備。”
希特勒看向其他兩位將帥,得到的是相同的回答。
這次勃勞希契提出的修改後的巴巴羅薩計劃中,德軍不再分3個集團軍,而是組建兩個集團軍。北方集團軍的目標是在擊敗蘇聯紅軍在蘇德邊境線附近的蘇聯紅軍重兵集團後,向莫斯科發動進攻,1路上威脅莫斯科,讓蘇聯紅軍向莫斯科集結。
南部兵團則是以基輔為目標,攻克基輔後,1路向南,拿下巴庫油田。並且奪取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東部樞紐。並且派出突擊部隊,對西伯利亞大鐵路進行徹底破壞。讓中國不能在短期內援助蘇聯。
在完成這個目標之後,德軍才會調集南方集團軍的兵力北上,配合北方集團軍,對莫斯科發動進攻。
與1941年的巴巴羅薩計劃相比,1942年的巴巴羅薩計劃從全麵進攻變成了重點進攻。取消了北方集團軍,雖然對北部的進攻依舊存在,卻隻是奪取波羅的海國建起軍事力量,抵抗蘇聯從聖彼得堡方向發動的進攻。
北方集團軍的兵力用於加強南方集團軍,以儘快奪取蘇聯南部領土,消滅這1帶的蘇聯重兵集團。這樣,法西斯集團的各國派遣的兵力,就可以作為維持當地治安的部隊發揮作用。讓德軍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與蘇聯紅軍作戰方麵。
雖然時間還有些緊急,但是德國備戰準備的很好。第1批作戰部隊數量隻需要有330萬,其餘220萬的部隊隻需要在兩個月內補充完畢,就可以投入戰爭。
3位將帥都支持主動進攻蘇聯,徹底解除東部威脅。見希特勒已經有了決定,3位將帥都向希特勒敬禮。此時,納粹德國上層在進攻蘇聯方麵達成了最終的共識。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