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在進攻北美之前,中國擁有的航母數量達到了48艘。雖然距離第1艘3.6萬噸的航母龍骨鋪設不超過8年,中國已經開始建造全新的標準排水量6.4萬噸的第2代航母。
第2代航母完全是為了噴氣式戰鬥機設計,可以搭載84架各種噴氣式戰鬥機以及艦載直升機。
到現在為止,中國共建造63艘第1代航母,在1係列海戰中沉沒了11艘,交付給日本海軍8艘。現在中國還剩下44艘。44艘航母中,4艘正在大修,其餘40艘航母分成南北兩個編隊,每1個編隊都有20艘航母。
北方編隊負責進攻加拿大,南方編隊負責在巴拿馬地區徹底切斷美國的航線。確保當下美國西海岸的所有艦隊無法得到補給。
5月13日上午6點,中國北方編隊中的偵查編隊確保在溫哥華港以南300海裡到魯珀特王子港之間的海域中完全沒有美軍潛艇。上午7點,北方艦隊下達了“全甲板攻擊”的命令。
20艘航母中有16艘上完全搭載噴氣式戰鬥機。由於噴氣式戰鬥機的重量大,起飛時對甲板的衝擊更大,0架噴氣式戰鬥機。隻有螺旋槳戰鬥機的3分之1。
在當下的地球上,有能力做噴氣式戰鬥機與螺旋槳戰鬥機大規模對抗訓練的部隊並非隻有美國1家,中國比美國更早完成了對抗訓練以及相應評估。中國方麵的評估結果與美國差不多,當螺旋槳戰鬥機數量沒有能達到噴氣式戰鬥機4倍的情況,即便是性能極佳的螺旋槳戰鬥機殲10(熊貓戰鬥機)也不可能與噴氣式戰鬥機機群對抗。
這1型號的殲12噴氣式戰鬥機航程2600公裡,最高速度已經達到了1.1馬赫,也就是1.1倍音速。從距離溫哥華560公裡的距離起飛,加上起飛時候的低速飛行時間,30分鐘就抵達了溫哥華上空。
英國的噴氣式戰鬥機此時已經起飛應戰,英國防禦陣地上的英軍官兵們都深長脖子看著天空的交戰。由於中英戰鬥機雙方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戰鬥力,不約而同的選擇在4000米以上的高度交戰。在這個高度,人類的肉眼幾乎看不清楚噴氣式戰鬥機。
在望遠鏡中雖然能夠看到1點,可噴氣式戰鬥機極快的飛行速度,讓觀察變得很難持續。隻有少數精於觀察的英軍觀察員才能靠經驗跟上飛機的速度。
交戰剛開始不到5分鐘,就有1架英國噴氣式戰鬥機冒著濃煙墜落。中國空軍針對英美空軍中的噴氣式戰鬥機性能進行過大量的訓練。很快熟悉了英國飛行員實戰技術後,英國起飛的架的速度開始被擊落。
英國空軍飛行員的確是英國的精英,即便找到宛如屠殺般的損失,英國飛行員依舊繼續戰鬥。因為他們的退路已經被中國戰鬥機切斷,如果轉頭逃竄,就會被中國戰鬥機在後麵咬住英國戰鬥機。遭到持續射擊。
前後左右無法逃脫,能脫離的方向隻剩下上方與下方。隻要飛到不同高度,就有可能逃出生天。然而英國飛行員竭儘全力的盤旋爬升或者俯衝下降的都失敗了,與英國這些最高速度800公裡左右的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相比,殲12最高120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比英國噴氣式戰鬥機快了400公裡。不管是爬升還是盤旋,根本不是英國戰鬥機能比。
在模擬戰鬥中,扮演英美戰鬥機的中國飛行員根本不用開全速,所以逃脫的時候更有機動性。英國飛行員駕駛的戰鬥機卻沒有這樣的動力,要麼因為機動過大而速度很低,要麼是全力加速,導致飛機的飛行軌跡過於平直。
這種變化的確超出了中國飛行員的經驗之外,以至於英國飛行員試圖逃脫的時候,的確讓中國飛行員十分不習慣。但英國能飛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數量不到600名。中國擁有實戰經驗的12萬戰鬥機飛行員,經過層層嚴格篩選,10中選1,也選拔出了1.2萬名噴氣式飛行員。
英國空軍是精英上機,經過訓練後駕駛戰鬥機。中國空軍已經是精英中選精英,他們本就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能夠升格為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員的無1不是能夠充分駕馭噴氣式戰鬥機的人才。
中國飛行員們很快理解了英國飛行員做出各種動作的原因,隨即就適應了英軍的節奏。不等英國飛行員覺得自己已經能夠脫離危險,他們駕駛的戰鬥機已經被套進了中國飛行員的瞄準器內。隨著機槍的掃射,英國飛機1架架中彈,失去了繼續飛行的能力。
先清理了英國噴氣式戰鬥機,中國空軍隨即撲向了英國的螺旋槳戰鬥機。必須說,英國噴火式戰鬥機的火力非常猛,甚至比中國的殲11以及殲12更猛烈。
中國兩款噴氣式戰鬥機都隻裝載了1挺機槍以及1門機炮。英國噴火式螺旋槳戰鬥機1般裝備8挺7.7毫米口徑機槍或2門20毫米西斯帕諾機炮和4挺7.7毫米或2挺12.7毫米勃朗寧機槍。
當8挺7.7毫米機槍連續射擊的時候,射擊口處火焰連續噴射不斷,看上去極為威猛。而且戰鬥機也的確不俗。中國的殲12戰鬥機的1挺機槍在火力上完全無法與之相比。
可就是這1挺機槍,卻幾乎是每擊必中。而且中國殲12飛的極快,可以輕鬆避開英國噴火戰鬥機的射擊區域,從上方或者後方進行攻擊,打的英國噴火戰鬥機如同著火的公雞般墜落。
這真的不能責怪英國飛行員不努力。中國空軍火力係統在過去1年多中持續升級,對氣候、濕度與風速的自動測量設備,以及飛行速度測量儀,通過計算機確定了不同位置的子彈飛行速度。
測距雷達設備確定了英國戰鬥機與中國飛機的距離,從而可以計算出射擊的時間。激光陀螺儀則可以確定飛行的角度。
將這些數據綜合起來,飛行員所需要的隻是將英國飛機套進射擊框,飛機的設計係統就可以對細微內容進行調整,大大提高了射擊準確度。
噴氣式戰鬥機沒有螺旋槳,射擊口前方毫無阻擋,也無需用機械控製器去避免子彈擊中螺旋槳。中國飛行員想怎麼開火就可以怎麼開火。
中國這套射擊係統更是經過工程設計,以及大量計算,直接由定製的芯片來負責各個係統。十幾名係統構架師,上百名高級工程師,上千名中級工程師,上萬名各類工程師在數千台各種計算機的輔助下,在同1個項目中共同竭儘全力。
與中國的投入相比,英國平均1架戰鬥機上所用的技術和消耗的研發有效時間,隻有不到中國1%的量。英國空軍並非輸在飛行員的能力上,而是在交戰開始之前就已經輸的非常徹底。
英國空軍抵抗的十分英勇,可技術實力的巨大差距1旦變成現實,這種英勇的抵抗就隻顯得十分悲壯。
1個小時不到,英國就損失了300架戰鬥機。得知這個消息的溫哥華戰區空軍司令幾乎是哭著對防禦司令喊道:“司令,請立刻邀請美軍增援!”
在西歐戰役的時候,法國中將麵對德軍裝甲部隊的狂飆突進,哭著喊道:“法國戰敗了!”
當時英國軍官還嘲笑過法國中將的懦弱。此時當英國軍隊發現自己在正麵交戰中完全處於劣勢,根本無法扭轉局麵的現在,他們哭的也並不比法國中將更紳士。
溫哥華防禦司令此時正處於近乎神誌不清的地步。美國現任6軍總參謀長麥克阿瑟回到華盛頓後,提出了“人海戰術”的概念。這個概念不僅在美國獲得了巨大認同,在同盟國內也得到了巨大的認同。
極少數知道“人海戰術”就是屁話的英國軍官們雖然心中知道怎麼回事,卻不敢對此表達看法。剩下的英國軍官們哪怕是自我催眠,也努力說服自己,中國是靠著不怕死的衝鋒耗光了英國的彈藥,才獲得了勝利。
這種看法的確有非常大的迷惑性。因為中國的確采取了非常傳統的軍事基礎邏輯,那就是以多打少。隻要在允許的範圍內,中國為首的亞洲聯軍始終會集結數量超過英美聯軍的兵力發動進攻,並且在戰鬥中始終保持極高的烈度。以儘快消耗英美軍隊。
對於那些並不出色的英國軍官來說,人海戰術完全可以講得通。而英國人民隻要想到中國擁有的近7億人口,自然而然的就相信了人海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