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英國羅羅公司,也就是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在15日迎來了幾位內閣大人物。英國戰爭部長,工業部長,運輸部長等內閣成員1起到該公司視察。
論航空發動機的實力,羅羅公司依舊是全球頂尖的企業,其實力隻是弱於中國的航空公司而已。相較美國與德國的同行,羅羅公司擁有極大優勢。
英國多雨,晴天很少,倫敦更被稱為霧都。公司內24小時連軸轉的總裝生產車間燈火通明,確保引擎安裝能夠順利進行。總裝工作台上固定著正在完成的40多台噴氣式引擎,各個生產車間將完成的大量0部件運到總裝車間的倉庫裡,保證總裝車間能夠連續生產。
幾位內閣成員詢問了公司產量,得知每天可以出產25-30台發動機,這些英國大人物們愁苦的神色稍微好了那麼1點點。
按照每天生產65天也能生產1萬台發動機。現在英國的噴氣式戰鬥機大多是單引擎,這些引擎可以確保1年生產1萬架戰鬥機。
即便有這麼大的產量,前線的噴氣式戰鬥機數量卻處於極為匱乏的狀態。戰鬥機並非隻用1台引擎,還包括大量其他部件。幾位大人物參觀完羅羅公司,就前去英國飛機製造公司。
這裡的產量可隻有每天10架的產能,飛機製造公司表示,“俺們已經儘力了!如果想提高產量,就得加大投資規模。讓我們先把工程師與技師的數量增加1倍。經過6-12個月的磨合之後,就可以將戰鬥機產量提升到每天20架。”
每天生產10架,1個月就能生產300架。之前英國已經生產出了500架左右的噴氣式戰鬥機,然而最近3天裡,英國每天都被擊落大概100架噴氣式戰鬥機。剩餘的戰鬥機還得留下來保護加拿大東部,不能全部投放到西部沿海地區進行戰鬥。
這樣的生產速度對於英國來說已經是神速,如果英國在西歐戰役爆發前就擁有這樣的產能,英國軍方相信自己可以將德國佬吊起來打。
然而3年後的現在,英國的產量依舊不足以打消耗戰。這些英國高層已經不知道怎麼才能與中國進行1場對等的戰爭。最終,內閣成員們帶著數據回到唐寧街10號,參加了內閣會議。
戰爭部長也沒有心思組織辭藻,他率直的建議道:“首相,將所有噴氣式戰鬥機都派到前線吧。”
現在英國本土正在進行300架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訓練,飛行員們至少能夠實現起飛降落與普通的飛行。戰術訓練則是1言難儘,沒人願意討論。
丘吉爾也看過相關數據,他並沒有表示反對。這個讓沒有完成訓練的飛行員們上前線送死的建議得到了通過,英國內閣再次討論起是否允許美軍進入加拿大的方案。
之前的討論中,英國是想軟飯硬吃,讓美國人到加拿大送死。最近的消息中,英軍戰況不利。更多的英國內閣成員認為可以允許美國進入被中國占領的加拿大地區進行攻擊。在耍弄小手段方麵,英國的確可以自豪的表示,俺是專業的。
最終,這個方案得以在內閣上通過,英國外交部當即開始與美國國務院聯係。
美國國務院覺得英國佬這做法蠢得難以理喻,因為英國的建議是邀請美國軍隊進入中國占領的加拿大地區進行作戰。而美國國務院的方案則是加拿大向美國全麵開放,美軍可以選擇他要進駐的地區。
既然英國內閣依舊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美國國務院認為需要再等等。而且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也認為可以再等等。
參謀長聯席會議原本擔心中國直接進攻美國本土,所以建議主動進入加拿大,以確保北美全麵開戰的時候,美軍會出現措手不及的苦難。
現在中國還真的主攻加拿大,並沒有進入美國領土。加拿大的精華區就是美加邊境靠美國這邊的200-300公裡左右的有限領土,中國必然沿著這條狹窄的地區進攻加拿大。在參謀長聯席會議看來,這就會引發中國作戰部隊呈1字長蛇陣的模樣。美軍越過邊境作戰的時候,可以切斷中國部隊。
此時中國作戰地區在落基山脈,即便是深入1定程度後轉而南下,也不過是在山區進攻。沒辦法展開兵力。
雖然國務院不懂軍事,但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看法倒是支持美國繼續把英國晾1段時間的做法,所以參謀長聯席會議與美國國務院暫時達成了1致。
5月16日,中國經過1係列激戰,奪取了溫哥華周邊的大部分高地。英國方麵不得不靠加拿大的亞洲鐵路,將大量部隊運到溫哥華這邊參戰。
英國的隨軍記者們早就寫過不知道多少次的“人海戰術”,他們此次也做好了描述英勇的英軍大殺無邊無際中國軍隊的報道。
記者們很快到了前線,他們發現自己非常幸運,英國至少集結了3個師的部隊,準備對中國軍隊占領的地區發動進攻,已經包圍了兩個中國軍隊把守的高地。
如此機會,記者們怎麼可能放過。他們立刻趕到最前線,當孤00的幾個高地出現在記者們的望遠鏡中的時候,這幫艦隊街的記者都是1臉訝異。這幾個高地看上去並不大,高地的空間不過是能夠布置營級作戰單位而已。英國調動了3個師的兵力,雙方兵力差距有9倍之多。
不過記者們很快就想出了合理的解釋,英國軍隊肯定是要快速奪取這些高地,3個師的兵力是為了之後的進攻而準備的部隊。
很快,戰鬥就打響了。英國火炮進行了1輪炮擊,打的高地上石塊亂飛,煙塵彌漫。在炮擊中已經儘量向前運動的英國步兵們等炮擊剛結束,就開始了猛攻。
在記者們的望遠鏡中,大量英軍以排為單位,向著高地山頭發動了進攻。每1個排之間都有數十米的距離,進攻展開井然有序。這次進攻投入了兩個團的兵力,以至於山坡上隨處可見英軍身影。
當即有英國記者感歎道:“不知天兵之威,竟至於此。”
當英軍進入兩百米距離之時,中國軍隊把守的高地上就開始用迫擊炮進行射擊。英軍立刻出現了傷亡,但英軍毫無畏懼的繼續推進,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當英軍進入100米左右,中國陣地上的步兵們就開始射擊。衝在最前麵的英國先頭步兵排立刻停下前進,開始對射。
英國記者們也不是沒見過戰爭,戰爭進入到這個階段,英國步兵們就可以通過不斷削弱中國防禦兵力,製造出缺口,進而從缺口攻入中國防線。
然而這次進攻的時間卻遠超英國記者的想象,山頭上的中國陣地上槍聲不斷,英國步兵們從各個角度的進攻都遭到了還擊。英國士兵們1次次的試圖衝上去,又1次次的被打下來。山上到山腳的小道上,運輸傷員的擔架隊往來不停。山上防禦陣地的中國軍隊依舊在戰鬥著,並沒有顯現出任何疲態。
戰鬥打了近1個小時,英國軍隊始終無法繼續推進。英國記者們都看懵了,這樣的戰鬥本身沒啥好奇怪的,正常的戰鬥的確應該如此。可對麵的可是中國軍隊,是永遠不會兵力枯竭的中國軍隊。這並不符合“人海戰術”的模式啊!
眼見攻打不下山頭,英國步兵們撤退了。隨即,英國炮兵開始了猛烈轟擊,高地上的中國陣地再次被爆炸與濃煙籠罩。
炮擊進行到英軍指揮官認為高地上的中國軍隊遭到足夠削弱後才停下,英國步兵們再次發動了進攻。而這次進攻依舊沒有任何進展。至少在英國記者們看起來,高地上的中國軍隊依舊擁有足夠的兵力與活力對仰攻的英軍進行持續打擊。
進攻如此這般進行了3次。英國記者們實在是沒興趣再看,就有記者前去去采訪野戰醫院。就見通往野戰醫院的小路上,擔架隊持續不斷地送來傷員。光是能看到的就有40人以上,至於山坳裡的野戰醫院那邊有多少,遠遠看去的記者粗略估算,至少得有300左右。
至於已經戰死的英軍則直接裝進裹屍袋裡麵,送到另外的地方。也就是說,戰鬥打到現在,英軍傷亡了400人以上,卻始終沒辦法拿下最多1個中國步兵營把守的高地。
此時炮擊聲接連不斷,英國的第4輪炮擊又開始了。英國記者也很不理解,為什麼1個營的中國軍隊竟然把守住彈丸之地的山頭。這些中國人難道不害怕炮擊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