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賓特洛甫聽到這個問題,心中對曼施坦因的欽佩又增加了幾分。到現在為止,曼施坦因與其他德國高級將領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那份問題中,曼施坦因在“如何應對中國進攻”的問題後給出了回答。那就是逼迫蘇聯退出戰爭,讓德軍有能力騰出手來對付中國軍隊。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曼施坦因認為可以雙管齊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攻克聖彼得堡以及莫斯科,在這個過程中給與蘇聯紅軍沉重打擊。再通過建立緩衝國,解決德國東部威脅的方式逼迫蘇聯退出戰爭。
隻要蘇聯退出戰爭,虛弱的蘇聯很可能就會成為中國的目標。蘇聯加入同盟國陣營,無疑是對同盟國的重大好事。
即便何銳政府有足夠的戰略定力,並不對蘇聯下手,蘇聯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成為中國的幫手。這時候,同盟國與中國的實力差距將大大縮小。讓兩線作戰的中國不再具有那麼巨大的優勢。
對於德國來說,則可以充分整合北歐與中歐的資源,為接下來與中國的戰爭做準備。
有了戰略家曼施坦因提出的思路,裡賓特洛甫認為自己理解了赫爾的看法,就用質疑的神色與語調問道:“難道美國方麵已經與蘇聯達成了什麼協議麼?”
身為同盟國一員,美國私下與蘇聯達成協議是種醜聞。美國國務卿赫爾當即表示反對,“美國並沒有和蘇聯達成協議。”
不過眼下的戰況如此,羅斯福政府必須讓局麵向著對美國有利的方向發展,赫爾繼續說道:“美國依舊認為,有必要團結白人世界,應對當下的危機。”
“德國很期待白人世界能夠團結起來。但是不能因為要團結白人世界,就犧牲德國的利益。”
“請問,德國認為現階段的德國利益是什麼?”
“德國需要得到原材料的供應。同時,德國需要得到東方的安全。如果德國不能得到東方的安全,德國就必須靠自己確保東方的安全。”裡賓特洛甫的聲音很大,神色和語氣也非常嚴厲。
美國國務卿赫爾卻覺得心情登時好了起來。因為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給出的思路中,也確定了德國的需求。如果德國的目標是為了確保東方安全,美國方麵認為還可以與蘇聯進行談判。
現階段最糟糕的可能是德國要占領蘇聯領土,而且還是以德國到現在為止控製的地區為邊境線。隻要德國同意退回到戰爭出發點之前,美國就有空間與蘇聯進行交流。
畢竟,美國大使館雖然從蘇聯撤走,但是美國依舊沒有和蘇聯互相宣戰。雙方還有談判的空間。
又談了幾句,裡賓特洛甫除了表達德國並沒有關死和蘇聯議和的大門這件事之外,在其他方麵表現得極為強硬。
美國國務卿赫爾見到談判沒有進展的可能,便起身告辭,“請裡賓特洛甫部長好好休息,我們會儘快安排之後的會談。”
很快,赫爾就去見了羅斯福,將會談內容告知給羅斯福。羅斯福聽完後沉思半晌,向赫爾提出了一個問題,“裡賓特洛甫真的不是個傳說中的瘋子麼?”
赫爾知道這個問題很關鍵。裡賓特洛甫在西方世界的名聲很糟糕,因為這家夥被認為是滿嘴瞎話,精於欺騙西方國家。還是一個狂熱的納粹種族主義者。
如果確定裡賓特洛甫不是個瘋子,那就意味著要用對待理性正常人的方式對待裡賓特洛甫。那麼,美國就得認真的與裡賓特洛甫進行討論。從而得出對同盟國,尤其是對美國有利的方案。
赫爾最終艱難的答道:“也許裡賓特洛甫本人並不是真的瘋子。隻是他的意識形態太過於瘋狂而已。”
這個回答把球踢回到羅斯福這邊。羅斯福知道赫爾的意思,相信裡賓特洛甫並不定於相信納粹德國。即便說服了裡賓特洛甫,納粹德國那邊也有更多真正的瘋子,這幫納粹瘋子們會乾出點啥,美國並不能確定。
可羅斯福此時也麵對著極為艱難的局麵。想說服蘇聯退出戰爭的難度非常大,如果斯大林還想挽救之前的沉沒成本,蘇聯是可以選擇追隨中國繼續戰爭。過去近30年中,何銳在把握大戰略方麵的能力給羅斯福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自我節製,忍耐,等待機會上,何銳比70歲的老政治家更狡猾堅忍。在滿足盟友合理要求方麵,何銳有著50歲政治家該有的慷慨以及底線。在把握戰略機遇方麵,何銳則有著30歲政治家那樣,敏銳細膩又一往無前。
美國當下的機會窗口並不多,而且美國還不能有任何拖延,因為在北美洲西海岸的戰爭打的極為慘烈,羅斯福直覺的感受到了巨大危機。
羅斯福忍不住對赫爾吐槽道:“赫爾,我覺得中國人在過度刺激之下變成了瘋子。但是我必須得說,或許在庚子事變中,西方世界太傲慢了。這種傲慢,無疑讓中國人民相信,西方世界對中國有敵意。所以何銳才能說服中國人民,隻有徹底擊敗西方世界,才能讓中國獲得真正的安全。”
赫爾聽到這裡,由衷的感到讚同。便歎息道:“滿清是一個真正開放包容的國家,在滿清的治理下,中國願意真正與世界達成一個和平穩定的關係。但是西方的政治家們短視而且貪婪,為了本人的政治利益,提出了非常多愚蠢的條件。造成了中國人民對西方世界的誤解。
而且在之後,西方世界並沒有認識到這種誤解的可怕之處,雖然事實上取消了侮辱性條款,卻沒有主動在中國進行宣傳。從而導致了誤解深化。從而被何銳對此進行了充分利用。
如果當時美國主動取消排華法案,而不是在何銳發動的政治攻勢下取消,局麵將完全不同。”
羅斯福知道這件事其實不可能。隻是從事後看來,美國的確錯失了大量機會。這些機會原本是可以讓美國通過與中國合作獲得巨大利益。但事情已經至此,羅斯福也沒其他辦法。
不過羅斯福還是提出了要求,“赫爾,我不會在接下來的時間過問你對中國的聯絡。”
赫爾一愣,他知道,羅斯福這是真的想退出戰爭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