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還剩下一分鐘,基洛夫問道:“我聽說中國最新的城市建設是以私人汽車為中國民眾主要交通工具為標準而進行的設計。不知人人都能開上私人汽車在中國開來,是進入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哪個階段?”
李潤石並沒有預想到基洛夫居然問出這個問題,更沒想到基洛夫的切入點竟然是中國正在進行的大規模基礎建設的標準設定上。一時間,李潤石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以家家戶戶至少有機動車作為代步工具的標準設定是何銳生前提出來的。在李潤石看來,這個標準其實有點過於超前。不僅李潤石這麼看,相當一部分中央領導都有類似的看法。但是以何銳的威望,這麼離譜的標準依舊得到了通過。因為何銳用30年時間跨越了歐美150年的發展進程,這個成就在事後看其實更加離譜。
李潤石雖然還不至於立刻推翻何銳設下的標準,但李潤石卻覺得如果真的執行不下去,他就要在某種程度上放鬆標準,以實現更普遍的公平。
基洛夫的詢問給李潤石相當大的衝擊,他的確沒想到基洛夫居然這麼重視何銳設定的標準。很快,李潤石想到斯大林說過“土豆燒牛肉就是共產主義生活。”
10年前,不少黨內領導乾部還覺得“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共產主義實現的標準。
在1945年的當下,即便中國正在進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其投放能力已經將數百萬軍隊投放到北美,並且武裝了數百萬世界人民解放軍,在歐洲作戰。而中國國內大城市的基礎建設標準已經是樓房帶電梯,樓下挖了地下停車場。城市內有地鐵,地下隧道,高架橋。如果假設每一家都有汽車的話,非得有這樣的花費巨大的基礎建設才能滿足汽車的行駛與停放。
何銳生前說過,如果是基礎建設不夠,以後的道路就會變成世界上最大的停車場。
以前李潤石沒見過一座城市內有幾十萬輛私家車的世界,最近一年他終於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裡,立刻發現何銳所說的果然是真的。民眾為了上下車方便,是真的將汽車停在道路邊。
有了汽車代步,居然忍受不了那麼幾步路。這種“惰性”曾經讓李潤石感到非常失望。直到出行都讓司機負責開車與停車的李潤石學了開車,親自駕車上下班後,他才切實的發現“惰性”遠比他所想的要頑固的多。當每天都要從停車場步行十幾分鐘到辦公樓,再從辦公樓步行十幾分鐘到停車場。堅持一個多月後,李潤石自己也有些扛不住了。
當汽車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炫耀財富的工具。李潤石最初沒辦法立刻理解基洛夫的問題。
所以花了十幾秒考慮以及在心裡組織語言,李潤石才答道:“製定這個標準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的日常需求,是為了減少出行的負擔。如果基洛夫委員所說的是提升人民的消費能力,那就不是標準,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就得從中國從1927年後通過分期貸款普及自行車使用範圍開始談。”
基洛夫對中國經濟發展非常有興趣,他跟進了問題,“如果中國不是用標準的方式推進生產力,那麼中國的五年計劃以及社會發展綱要是用什麼模式製定?”
李潤石聽到這裡,倒是對基洛夫的認識水平有了很大興趣。蘇聯的經濟模式倒是真的有“計劃”,從工資標準到社會福利,蘇聯認真的製定了一係列標準。尤其是在得到了中國的電子管計算機之後,蘇聯在製定標準方麵有了更加充分的計算,看上去更科學了一些。
不過李潤石用“不知所雲”的四字對於蘇聯經濟建設思路做了評價。倒不是李潤石搞不懂蘇聯的經濟建設模式,而是李潤石覺得以他這樣激進的思路,都覺得蘇聯的模式過於僵化與激進。
基洛夫是蘇共高層中少數敢直接詢問關鍵問題的人,李潤石就用簡單明快的話語向基洛夫解釋了何銳時代開始的經濟建設的內在邏輯以及方法論,“中國經濟是力求建設全新的工業化生活模式,這個模式的特點在於國家提供保障,國家通過大力提升人民的學習能力,以及推進技術在國內的擴散,讓民間資本能夠投入的產業領域不斷擴大。從而在各個細分領域出現各種競爭環境。這樣的整體環境,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基洛夫見自己的問題果然打動了李潤石,便繼續問起他非常在意的問題,“中國在實現全產業鏈的情況下,如何避免產生的各種問題?”
李潤石從不會隱瞞自己的觀點,見到基洛夫對中國經濟模式真的有興趣,並且認真研究過,他笑道:“嗬嗬,確保競爭,逐步消除壟斷與特權。通過製定法律來解決財富的分配與繼承問題。至於違法犯罪的事情,自然是該抓的抓,該殺的殺。在宣傳領域,不斷宣傳,用批判的武器揭露違法犯罪以及特權壟斷對社會的負麵作用。”
基洛夫仔細研究過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也讀過不少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產業發展報告。李潤石的回答在基洛夫看來隻能證明李潤石的確了解何銳主導的經濟發展思路,卻不代表李潤石就真的繼承了何銳的經濟發展思路。
就如基洛夫或許被認為是斯大林現在擁有的總書記地位,但是基洛夫並不認為自己就一定會完全按照斯大林現在的經濟建設思路去做一樣。
時間已經超過了10分鐘,基洛夫卻已經不再注意這點,他繼續問道:“資本主義國家也宣稱自己在搞自由競爭,尤其是在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之後,資本主義國家都認為壟斷是有問題的。
中國的經濟建設模式中的自由競爭與資本主義國家宣傳的自由競爭之間區彆在哪裡?”
李潤石思考了片刻才答道:“中國非常大的經濟活動單位都采用資本運營模式,既然是資本運營,中國就不可能與歐美在自由競爭方麵有本質區彆。不過中國有一個特彆的地方,那就是人口眾多。而且已經加入中國建設的世界經濟體係內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了10億。這就導致了參與自由競爭的經濟單位數量是歐美的幾十倍之多。
量變導致質變。隻要中國在政策上維持自由競爭,而不是主張壟斷。如此巨大的經濟單位就必然會維持自由競爭。”
基洛夫完全沒想到李潤石會這麼解釋,一時呆住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