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征服者,從未有人能與何銳媲美。這樣的哀榮實至名歸。
正在內心感歎中,基洛夫身後有人用法語感歎道:“基洛夫先生,一個時代結束了。”
轉頭看,說話的是法國總理。在幾個月內,這位總理已經兩度到中國來。第一次是為了中法之間重新簽訂友好條約,第二次就是這次,是代表法國親自來為何銳致哀。
基洛夫用不怎麼流利的法語答道:“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法國總理的眼睛亮了起來,他沉吟一瞬,就果斷說出了邀請,“能請您喝杯咖啡麼?”
中國京城的咖啡館並不算,而且中國咖啡的口味已經很大程度上本地化了。在中國之外的地區,咖啡是一種苦澀提神的飲料。而中國人喜歡甜飲,咖啡在中國被調製成了帶了咖啡味道的甜品。
好在俄羅斯也喜歡糖,這種口味在基洛夫感受中屬於味道尚可,隻是不夠甜。
法國總理喝了一口,看得出中國口味的咖啡刺激不到他。法國總理平靜的問道:“基洛夫先生,蘇聯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極大,比例也占據了蘇聯對外貿易的絕大多數。不知蘇聯方麵是否對俄羅斯傳統貿易結構與蘇聯貿易結構進行過對比研究?”
“法國進行過此類研究麼?”基洛夫平靜的問。
法國總理重重點頭。雖然法國人素來以熱情洋溢,這種動作幅度並不算是誇張。不過基洛夫感覺與中國相比,法國總理就顯得有些不那麼嚴肅。
不過這也不能怪法國。現在的法國不過4千多萬人口,中國人口就有7億,朝鮮、上緬甸以及阿薩姆地區被認為是中國的海外省,當地人的血統被認為是中國的近親。這些人口加進去,中國人口大概有8億。是法國的20倍左右。中國的領導人更加冷靜嚴肅倒是理所應當。
法國總理卻沒意識到這些,他講述著法國方麵的研究內容。俄羅斯時代,最大的實體貿易對象是德國,最大的金融交易對象以及技術引進對象是法國。與歐洲的貿易素來是俄羅斯最主要的貿易內容。
“……歐洲將不再對俄羅斯進行封鎖和製裁,從貿易線的長度以及貿易內容來開,蘇聯還是一個歐洲國家。”
基洛夫聽過這方麵的討論,擺脫對華貿易的依賴一直是蘇共中央內部的一種觀點。隻是封鎖對蘇貿易的是歐美。中國在蘇聯處於孤立地位的時候,是蘇聯唯一的貿易與金融渠道。拋開國家利益考慮的話,中國在對蘇聯貿易中非常克製,並不存在有意無意將蘇聯變成中國商品傾銷地的舉動。
中國不斷擴大與蘇聯的貿易領域,尤其在重工業領域,中國向蘇聯共同合作開發工業標準,或者向蘇聯轉移技術,讓蘇聯能夠在蘇聯國內建設重工業產業。中國還在這些產業剛開始生產的時候向這些企業下訂單,提供技術人員幫助。儘力縮小中蘇貿易順差。
基洛夫說出了蘇共內部的共識,“蘇聯並不會考慮削弱中蘇貿易。”
法國總理當即點頭表示讚同,“蘇聯非常需要對華貿易。法國隻是願意提供更多貿易內容與金融服務,幫助蘇聯發展國內經濟。”
既然法國不是為了拆台而來,基洛夫就與法國總理聊起了經濟合作的事情。法國已經失去了廣大殖民地,歐洲各國都有自己的工業體係,而且人口最多的德國也隻有不到8千萬人口。蘇聯與法國進行貿易的空間大得很。
眼見在法蘇貿易領域有合作空間,法國總理問道:“蘇聯希望如何處理德國?”
“這是蘇共中央的權限。我認為,必須讓德國徹底去納粹化,去軍國主義化。讓德國恢複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法國總理笑而不語。納粹主義在德國的興起還能說是最近20年的事情,但德國從普魯士時代就是軍國主義路線,拿破侖感歎過,“普魯士人都是從炮彈裡孵化出來的”。在德國執行去軍國主義,可不是什麼讓德國恢複成一個“正常國家”。一個去軍國主義的德國,反倒是曆史上的不正常。
但這話說出來就沒意思了。法國總理認為基洛夫的看法證明了蘇聯有徹底征服德國的意願。這樣的交談用語就已經足夠。
喝完了咖啡,法國總理起身與基洛夫握手道彆,“我很期待能夠到蘇聯訪問。”
這也是一個很鮮明的信號。一旦法國總理出訪蘇聯,就意味著法蘇關係恢複了正常。在當下的歐洲,法蘇的靠近能夠極大影響歐洲的局勢,以及法國與蘇聯在歐洲的地位。
“我會向蘇共中央轉達您的意願。”基洛夫明確表態。他倒是沒想到,本來準備讓莫洛托夫去辦的事情,居然就這摟草打兔子般的順道完成了。
“期待在莫斯科見到您。”法國總理意味深長的說道。.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