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無惑看到這個吾號之後的文字模糊,似乎是玉妙兩個字,但是卻似乎並不存在。
也明白,恐怕是自己有著玉妙師姐的玉簡,才能知道這兩個字是什麼,隻是此刻看著這些文字,仿佛也看到了年少之時,意氣風發的玉妙師姐,手持一柄青鋒,雙目卓然有神,坐於身前,橫劍於自己麵前,手撫青鋒,談論劍道。
【習得形劍成於外,則劍氣備於內,是爾身心有主。】
【劍氣者,罡炁也!煉劍莫先於煉炁,煉炁要首在於存神。】
【當吞鬥持罡,運用水火,和合坎離,妙在陽神,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乃以劍入道。】
【此劍非殺伐之物,乃我入道之機,成道之器!】
【無此心者,不能以劍道逆反歸元,證得混元之境界】
齊無惑看到後麵一行行文字,習劍在於外,而運轉修行大道在內,毫無疑問,是在得到老者的傳授之後,坦然地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是比起尋常劍術更高,道法功體和劍術神通並存,修行理論上可抵達神仙之境界的劍法。
而這樣的劍典,正是那位玉妙師姐親自寫就,可見其才情。
齊無惑看到總綱最後一段話。
【劍道,其為用也,可除災以斷水,可畫地以成河;可斬七情、斷六欲而絕凡心!】
【玄能入妙,飛來飛去,無影無蹤,作雲作雨,如虎如龍,變化莫測,轉展無窮。】
【誅人間之惡黨,斬地下之鬼精!】
【可避水火之災,入不溺焚;可解刀兵之亂,視如不見。】
齊無惑看著那一行文字,道:“斬七情,斷六欲而絕凡心……”
想到那少女溫柔回答:“非不能,是不願。”
此時再回憶這句話,便似乎有一種更深層次的含義。
齊無惑本來就有黃粱一夢中的劍術根基,此刻得到了師姐的手稿劍典,自然想要試試看,正潛心琢磨,忽然性靈隱隱有所凝滯,而山神印璽也隱隱受激而動,不知為何,齊無惑仿佛有一種被窺伺的感覺。
眉心之中那一卷《混元劍典》微微亮起。
齊無惑正自琢磨劍招,順勢而為念著招式,口中且道一句斬。
反手已一劍循著感知和地脈的方向斬過。
混元劍典,玉妙留下的劍痕烙印亮起一刹,而後恢複原本模樣。
……………………
土地廟之中。
靈妙公此刻正起卦卜算,一開始去算的時候,算不得跟腳,倒是讓靈妙公心裡咯噔一下。
‘莫非是有跟腳和師門背景的真修?’
可是又一想,或許是個來曆牽涉到了某些真君之類存在的,故而自己才算不出跟腳。
這樣的話,不妨算算下落,旋即算其下落,卻是順利。
心中這才稍微安穩下來。
自己借助地祇的力量,用了太上嫡傳的法門,想來旁人極難察覺。
他手中撚起的香灰和香火融合,化作了一少年道人背影,眾多地祇齊齊看去,穿著藍色的道袍,木簪束發,氣質自然溫和,因是煙氣所化,雲袖籠罩雲霞,倒是有三分仙家清俊的縹緲之氣。
靈妙公撫須呢喃道:“卻是想差了,或是個有跟腳但師門不管的。”
正要仔細去看。
那少年道人折了一根樹枝,撚了撚。
眾多地祇好奇:“怎麼折了一根樹枝?”
卻見到那少年道人並不轉身,隨手一劍反斬,風輕雲淡,似乎尋常,地祇卻忽聽得一聲劍鳴。
錚!!!
以地脈和太上法門卜算的靈妙公忽而須發皆張開。
隻覺得自己的汗毛如被激發,齊齊地樹立起來。
地脈之中似有鋒芒炸裂。
下一刻,少年平淡溫和的聲音伴隨著地脈的流轉而被記錄下來。
“斬。”
才摘下的樹枝橫掃。
煙氣彙聚如劍猛地掃過。
仿佛白光如劍氣大亮。
吾有劍如龍,藏於匣中做長吟。
足足數個呼吸,那一縷極淩厲霸道的劍意才徐徐散開,眾多地祇眼前可以視物。
眼前所見。
靈妙公發髻被斬過,碎發落下,香爐已碎裂,而那少年道人的畫麵徐徐散開。
因為反手斬劍,故而袖袍垂落。
如是那少年道人拂袖掃過。
於是煙氣儘散。
唯獨那平淡低吟,似還伴隨著劍鳴,許久方絕,在諸地祇耳畔回蕩。
“無不斷。”
ps
關於劍訣來自於《混元劍經》,作者是元末明初亂世之時的劍客畢坤,字雲龍。
目前流傳是清代刻錄版本。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