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一番寒暄,五盞清茶。
氣氛算是和睦。
但是彌勒雖笑著,卻不知道該要怎麼開口提起自己等人來此的原因,而文殊普賢兩位則是坐得筆直,哪怕是到了現在都不曾放鬆對於自我的修持,觀世音隻好開口,道:“其實,今日來此,我等是有一不情之請,欲要勞煩真人。”
齊無惑安靜等待著他繼續講述下去。
觀世音菩薩斟酌著言辭,道:“真人既在人間,當知人間之事,前一段時間,真人擊敗了南無帝寶幢摩尼勝光佛,諸多佛門同修迫於如此雄威,都退去了,我們四個原本以為,他們知此番事敗,當沒了念頭,直接回轉了佛國之中,閉關苦修。”
“但是,沒曾想他們竟然留在了人間最大的那一座寺廟……”
觀世音的神色複雜,而伴隨著他的講述,齊無惑也逐漸明白了在他擊敗南無帝寶幢摩尼勝光佛之後,佛門先遣部分修者發生的複雜變化。
他們敗了,理論上是應該立刻退去。
但是他們卻又不甘心如此離開。
亦是有很有眼力的菩薩認出來,齊無惑前來之所以能夠有如此之手段,也是靠著那一路而來的磅礴大勢,可以說,南無帝寶幢摩尼勝光佛不是敗在那道人之手,而是其攔截人間之前,為人間九州這滾滾紅塵氣運給碾碎了。
基於這個判斷,這些僧人菩薩,金剛羅漢留在了人間。
就隻是固守於那一座最恢弘最大的寺廟之中,在觀世音等四位菩薩前去的時候,其餘諸菩薩,金剛,龍象羅漢也已占據不同方位,以佛門胎藏界曼陀羅大結界的方式將寺廟封禁,割裂而出,合數萬僧眾,並諸羅漢菩薩之力,將此地自人間界割裂而出,化作了一小型佛國。
如此,一則是作為一處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
一則是以無量量佛光彙聚於這寺廟之中,以數百年間積累的念誦佛經的念力和願力,淬煉一無量神通,欲要再度一搏,觀世音等四菩薩深知如此將會帶來巨大的波折,勢必會對蒼生帶來不必要的死傷,欲要說服其餘諸菩薩,卻非但沒能成功,反而差點打將起來。
觀世音菩薩臉上帶著歉意,道:“……其餘諸同修,非但不肯聽聞我等的建議,還打算要我們四個也一並入他的胎藏界曼陀羅大結界,我等不肯,對方便以輩分壓我等,文殊雖然辯才無雙,但是卻也有做獅子憤怒姿態的一麵,當即開打起來。”
“產生了些衝突,仗著幾名相熟羅漢的幫忙,我等這才勉勉強強脫身而出。”
“思來想去,天界素來維係秩序為第一,斷然不肯去管佛國之亂;況且此刻諸菩薩也在人間界,天庭有鐵律,諸仙神不得參與人間諸事,這便是更不可能去求援……”
“人間界威武王,殺伐果斷,兵戈無雙,想來以兵鋒踏破山寺,也可破了胎藏界曼陀羅大結界,但是那樣必然死傷慘烈。”
“況且,威武王此刻正在解決人間內部的問題,已在朝堂之上殺得血流成河。”
在提到這裡的時候,幾位菩薩皆是緘默。
走到了這一步的威武王李翟,已經徹底沒有了約束,展現出了無可匹敵的鋒芒和淩厲,如此之氣勢,當真是人間不世出之豪傑,而這樣的英雄乘勢而起,正是最為強橫,不可匹敵的時候,當年之人皇如此,而今之威武王也如此。
少年道人道:“所以,幾位來此尋我是……”
觀世音與彌勒,普賢文殊對視一眼,皆將手中茶盞放下,站起身來,雙手合十,神色肅穆道:“吾等有一計,願意以身入胎藏界結界之中,可立時坐化,放舍利子之光,當可破此災劫,但是推算數次,隻靠著我等還差一步。”
“真人為太上門徒,道行高深,更曾經踏破劫難,拯救蒼生。”
“我等鬥膽,懇請真人相助。”
是要以自身之死,嘗試破去這劫難?
所以懇求齊無惑作為掠陣——
齊無惑感覺到了眼前這四位菩薩的誠懇和執著。
為蒼生而赴死,於佛門來說,亦是最公義之道路,是為佛祖割肉喂鷹,舍身飼虎。
鷹非鷹,虎非虎。
是蒼生,是萬相。
少年道人未曾立刻答應下來,四位菩薩安靜看著眼前少年道人,看到他微微垂眸,因果在他的手中流轉著,眼底皆有絲絲縷縷的歎服之氣,太上一脈的弟子,竟然也能夠如此純熟地把握因果嗎?!
齊無惑身負人之炁,在人間氣運最鼎盛的時候,其對於氣運,因果的感應,會大層次地提升,雙目微闔,因果和性靈流轉,刺激人之炁,最終眼前浮現出了一幅幅畫麵,在威武王整合人間的時候,諸佛菩薩,龍象羅漢,以不計代價的方式迅速壯大。
而後在之後一個關鍵的時間,朝著人間發動了悍然反撲。
也就是說,那數萬僧眾修行者並諸菩薩金剛,果真不可以不管。
但是齊無惑又隱隱有一種性靈本身的直覺。
自己,或者說,太上玄微之身上,似乎有大事要發生,不能輕動,此刻的自己因為人之炁和山河圖的存在,留在這人間界氣運的中心之地有極大的意義,不能夠輕易出城,或者說,至少,太上玄微不可以輕易出城。
但是諸菩薩之事必須處理。
否則此刻正在自我革新的人道氣運必然會受到巨大的衝擊。
齊無惑眸子緩緩睜開,看著眼前看著自己的四位菩薩,想了想,道:
“抱歉,貧道此身另有因果和氣數在,不可以隨幾位出城。”
觀世音眼底有一絲絲遺憾,旋即雙手合十回禮,認真道:
“真人不必道歉。”
“本就是我們在懇求您的幫助。”
齊無惑的聲音又響起,道:“不過,貧道雖然不能出麵,但是我還有一位……嗯,故交。”少年道人看著眼前四位菩薩,笑了笑,努力維係風輕雲淡,道:“他也在人間,論及殺伐之力,還要在貧道之上,不妨,就請他出麵,和諸位一同前去如何?”
四位菩薩大喜,詢問其名號。
少年道人回答道:
“其乃是上清道祖門下,手持雙血劍,道號——”
聲音頓了頓,道:
“上清洞玄真君。”
“當可破此劫!”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