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祖之弟子,就當真如此可怖?!吾在佛前多少年,竟然說不過這一太上的弟子?!
divcass=”ntentadv”傳說太上弟子悟性高絕,卻不如玉清弟子的基礎紮實。
不如上清弟子之恣意隨性,逍遙不羈。
隻一太上弟子,就都說不過去,若是再遇到了其餘的玉清弟子該如何?又遇到了上清弟子又如何?!
已經辯贏了西天一十七脈佛中諸佛的金蟬一時間緘默許久。
最後他耗儘了佛法,卻也未曾讓那道人再多說什麼。
若是這是在行道之路上,那麼現在這道路上就已經是走投無路,無處可走,是以駐足,雙手合十,回身喝問道:“汝斥我佛法,那麼貧僧且問你一句,何為道?!!!”
這一聲暴喝,佛光流轉,聲音回蕩左右,似乎可以讓天地巨震。
引得河水斷流,群山回蕩,草木晃動如波濤。
太上玄微想了想,伸出手指了指天空,指了指大地,又指著前方的金蟬,這一出世就恣意驕狂的僧人似乎明白了眼前這個道人的意思,也感覺到了這個形容裡麵的巨大氣魄,道:“你的意思是……萬物皆道?”
所以,佛本是道?
太上一脈,何其通透,卻又何其傲慢!
金蟬本來覺得,自己之出身,自己之悟性,自己之才華,也已足夠支撐自己的傲慢,在諸佛之中,以他為最傲,出山數年,來到人間界也已經有了兩年,這兩年間,亦所向無敵,未曾想到,今日卻見到比起自己更傲慢的家夥。
可他旋即便知道了。
什麼叫做太上一脈的傲慢。
然後他看到道人收回手指,道:“不是。”
“萬物自然隻是萬物,當然不是道。”
“道,為萬物之母。”
是一切萬物萬類的源頭。
卻不是萬物本身。
道,亦是佛法之源頭。
金蟬的神色凝固。
齊無惑雖然窺見了眼前這個僧人和自己的未來之緣,卻未曾因此而對他惡言相向,隻是溫和解釋,形容道:“道的話,如果是形容【道】的狀態,那麼,道該是天地之始,如果一定要給他冠之以名字的話,就是萬物之母。”
金蟬緘默無言,站在這裡,臉上有些微歎息複雜之色。
道人反而隨意詢問道:“所以,金蟬你修佛法是為了什麼?”
金蟬道:“修行佛法,便是修行佛法,既可以修持自我,也可普渡蒼生。”
道人沉吟了下,於是遍曆數過了自己所見到的種種,也是金蟬知道的種種,有爛陀寺,有數年前的佛門一十七脈之手段,攙扶龍脈,讓天下遍地皆是寺廟,而後道:
“所以,說是普渡蒼生,可是無論是那些西天佛國的存在,還是說而今下山來入人間塵世的你,為的是蒼生,還是希望蒼生入佛門,壯大佛脈,讓佛門大興?”
“普渡蒼生,是你的目的,還是隻是一個冠冕堂皇的手段?”
金蟬無言,一時間麵色微白。
“貧僧……”
眼前這真武蕩魔大帝卻自笑起來道:“為何不自稱為佛爺了?”
“我更喜歡你方才桀驁不馴,獨自我性的模樣。”
金蟬歎息無言。
齊無惑索性盤膝而坐下來,他詢問道:“而今佛法,以小乘佛法為修自身,所謂普渡蒼生的,其實是希望借助蒼生而普度自我,算不得小乘,隻能夠渡【我】,以及【與我同修】,不過隻是【中乘】。”
金蟬覺得這個道人在糊弄自己,可是下意識躬身道:“敢問大乘。”
道人笑著道:“我怎麼知道?”
金蟬:“…………”
一時間心中起火,恨不得再度暴喝一聲佛爺,眼前的道人卻是道:
“我不知佛,隻姑且言之,汝姑且聽之,若是修你之佛法,誰可成佛?”
金蟬道:“修小乘佛法者,最多隻得羅漢,不可成佛。”
“大乘佛法則不然。”
齊無惑道:“修大乘佛法,說普度眾生,實則是傳法於外,修佛國於內,成佛的,是那些傳授下法脈的,不是嗎?要蒼生供養他們,要掠奪人間之氣運,以修持自我的那些。”
金蟬無言點頭。
道人道:“那若是反過來呢?”
反過來?!!
金蟬似乎明白了什麼,緩緩抬起頭,看到眼前的道人微笑道:“隻是傳法,而不受其供養,隻是傳授佛理,而不傳授所謂的規則皈依,舍棄所謂的教派之尊卑,而純粹留下當年那菩提樹下僧人告訴你們的那些東西。”
“去蕪存菁。”
“佛傳授法給你們,你們再隻將法傳授而出。”
“而受到你們傳授的弟子也會將純粹的法和理傳授出去。”
“如此,人人可為佛。”
轟!!!!
如同心神巨震,金蟬瞳孔收縮,似乎窺見了一種和這個時代佛法不同的方向,他下意識脫口而出:“不皈依佛,不拜佛的話,如何修行?!!遠離佛的話,如何修行佛法?!”
“你是在行邪道!!”
道人詢問道:“佛法在何處?”
“在寺廟裡麵,還是在泥土塑造的形體上?”
金蟬道:“在我心中,片刻不可忘卻!”
他聲音頓住。
似乎已見到了答案。
眼前的道人伸出手指,指了指金蟬的心口,道:“佛法為佛,佛法在你的心中,佛不也是在這裡嗎?你在何處,佛在何處,於是這六界環宇,無處不可見佛。”
“而心之所在,唯方寸之間。”
“方寸之間。”
“即是佛國!”
方寸之間,即是佛國……
金蟬怔怔失神,隻覺得心中轟鳴,身軀顫栗,見那道人盤膝於此,無量高,無量廣,忽而刹那明悟什麼,回憶這道人先前所言。
“方寸山……”
方寸,即佛國。
是方寸山下,是金蟬見我。
是金蟬見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