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高不見章台路!
容弼有些尷尬,總有一種自己背地裡坑了沈莙一把的感覺,他摸摸後腦勺,決定轉移話題,
“上回搭救沈小姐的時候被陸鐸阻擋,如今他也在雲南郡,明麵上是在替朝廷度支司清點益州的稅收和財政,也不知他此番南下是不是姬桓的意思。”
姬潯完全沒被容弼的話轉移了注意力,反倒勾出另一道暗火來,
“哼,我倒給她少算了一個,應當再加上陸鐸才是。”
容弼徹底敗下陣來,覺得自己似乎不明不白地又戳了沈莙一刀……
“也是你們無能,竟沒把他們過去因何事接觸過查出來。”
容弼無奈,細細想了一番才道:
“翻查陸鐸的過去無論如何都隻能追及九年之前,有人在揚州渡口見過他,說是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年,衣衫襤褸,沉默寡言,在渡口謀了差事,當年和他接觸過的都隻記得他曾提起過自己是跟著搬運工人一起搭乘鹽商商船,悶在倉庫裡從京城運河一路南下到的揚州。他在揚州待的時間不長,得了些路費盤纏之後便消失了,西廠再追到線索已是他離開揚州一年之後。那時陸鐸卻不再落魄,已是益州南詔王府所屬商會旗下一座酒樓的掌櫃。彼時益州還沒有被此商會壟斷經濟,各個商會爭相搶奪利益範圍。他升遷得很快,手段陰狠見不得光,但卻足見高明,排除異己,壯大商會都很有成效。後來他被姬桓看中,納入王府做了家臣,將整個商會都交給他打理,隻用了一年時間,便用政治打壓和聯通揚州商會的方式讓南詔王府所轄的商會成為了益州的經濟命脈,後來更是將勢力往荊州和交州滲透。在成為姬桓家臣之後陸鐸便要求進入太學識習文經,等他解決了經濟上的難題姬桓便將人投入軍營曆練。此人有些能耐,五六年間替姬桓做了不少大事,整頓商會和駐軍隻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兩件事。姬桓為了表示獎賞,給了他官家子弟的出身,以遠親的名頭將他與京兆尹掛鉤,陸鐸這名字亦是他取的。兩年之前,也不知是什麼原因,陸鐸在南方的用處分明已經顯現無疑,姬桓卻將他送到了京城京兆尹府中,這才有了後來的科舉出仕,以及現在的度支外派。督主命我們徹查他和沈小姐的關係,隻是陸鐸到揚州之前的所有過往都無法追查,沈小姐自己亦是記不大清了。”
姬潯想起忍冬所稟告的當沈莙在姬蓮府邸和陸鐸對峙之後的反應,仰頭悶下一杯冷酒,幽幽道:
“記不清最好。”
容弼不知他究竟是何意,也不好多嘴問一句,於是便以查探楚門商隊的進程為名退出了雅間。
似乎昭示著夏季已經走到了末尾,雲南郡難得地下了一日綿綿細雨。
沈莙撐著下巴坐在鏡花台主殿裡臥的窗口,看著外頭陰沉的天氣和丫鬟們古色古香的油紙傘,她不停地歎氣,連屋子裡進了人都沒有發現。
“你終日都不梳頭嗎?”
沈莙被嚇了一跳,回頭看到來人是姬桓時心裡就更鬱悶了。她翻了個白眼,偏過頭去自己生著悶氣。
姬桓每回從鏡花台離開都會神清氣爽,主要是沈莙的每一次反應都深深地取悅了他,這是在她出現之前姬桓從未體會過的愉悅,他也不知為什麼看一個人難受會這麼身心舒暢。
“南巡的隊伍已經出發了,我以為你會好奇姬潯的進度呢。”
沈莙‘哼’了一聲,撇嘴道:
“王爺派去截殺的隊伍也已經出發了吧,我比較好奇他們的進度。”
姬桓果真因她的話而樂不可支,含笑道:
“你可真有意思。”
沈莙‘嗬嗬’兩下,然後麵無表情道:
“過獎過獎,王爺很閒嗎?我以為親王都有很多公務要忙……”
姬桓挑挑眉,從桌上玉盤裡拿起一塊棗泥膏送到嘴邊咬了一口,
“那些俗務不是還有陸鐸麼?我自然樂得清閒。”
沈莙真的受夠了姬桓這張討嫌的笑臉,可是這裡是人家的地盤,她又不能強行送客,因此隻能憋著忍著,換上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樣勸說道:
“王爺,聖人曾言,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姬桓不吃她這一套,反倒在她跟前的八仙椅上坐了下來,興致勃勃地追問道:
“哪個聖人說的?本王竟不知道?”
沈莙被噎了一下,心道這廝怎麼這麼會找重點?
“咳……就是有那麼個人……”
就在沈莙說這話時,突如其來的一陣風猛然從她背後的窗戶灌進來,直接將那披散的頭發糊在了她的臉上。她忍無可忍,一副‘生無可戀’臉,在姬桓明顯的嘲笑表情下咬牙轉頭將窗戶摔上。
外頭守著的丫鬟聽到屋裡姬桓爽朗的笑聲一時都驚訝地互看一眼,沈莙清醒時曾過來向陸鐸傳話的那個蘇嬤嬤在此時從外頭進到屋簷下,將收好的傘遞給一旁的小丫鬟,自己則往裡走了兩步,拔高了聲音道:
“王爺,是時候傳午膳了,不知今日在哪位夫人的院子裡布桌?”
裡間傳來說話的聲音,卻不見有任何回應,蘇嬤嬤正是猶豫的時候卻聽到清楚的一聲“進來”。她理了理衣裝,趕緊叉手躬腰地走了進去。
姬桓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看也未看蘇嬤嬤,隻是冷漠道:
“今日在淩雲殿用膳,找兩個丫鬟替她收拾一番,將人帶到淩雲殿來。”
說罷不等蘇嬤嬤從驚異中反應過來便悠然出了裡間。
那蘇嬤嬤愣愣抬起頭,和沈莙兩人麵麵相覷。沈莙是弄不明白姬桓又要整什麼妖蛾子,而那蘇嬤嬤卻是真真正正地覺得震驚。
淩雲殿是南詔王府最中心,占地最廣的宮殿,乃是姬桓辦公和平日起居之地,他待姬妾不薄,也願意寵愛嬌縱自己中意的妾室,可是卻一直公私分明,寵幸妻妾都是去各夫人自己的院落,哪怕是已故的正妃生前也很少進過淩雲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