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陣驚寒!
中楚帝國,建國兩百餘年,國力強盛,國勢正旺。
中楚帝國的西麵緊靠著半輪山脈,東南麵是大陸最大的帝國——大陳帝國。雖然大陳帝國疆域最廣,但已是老年遲暮,君主無能,權臣當道,暴亂四起,民不聊生,滿目瘡痍,儘顯帝國頹勢。
西南方是風國,國力比中楚小得多,而且風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國內種族眾多,近年來與中楚相安無事,各求於好。隻有北麵的情況比較複雜。
中楚的東北部是一群小國,其間互相征伐,戰亂不休。經常是一個國家倒下,另一個國家的大旗又豎起來,國祚更替,如家常便飯。
正因為如此,這片地區忍受不了戰爭的人都轉移到彆的國家重新安置,留下來的都是民風彪悍或舍不得祖業的人,所以這片地區的軍隊雖少,但戰鬥力卻是最強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大國想過要征服這裡,隻是常年的戰爭,讓這片狹小的地域產生眾多的名將。再加上這片地區勢力最大的並非君主,而是一些暗中的勢力,情況如此複雜,也就沒有哪個大國對這片區域有過想法。
中楚帝國的西北部,是經常和中楚產生摩擦的大理國,楚理兩國是世仇,早些年因為一些地域的歸屬問題一直不和,時常互犯邊境。
理國論綜合實力是沒有楚國強的,但理國的北部是戎國,戎國盛產強駒烈馬,與理國經常有貿易往來,所以理國培養出一隻強大的騎兵——禁騎軍,靠著這隻騎兵部隊,理國才能與中楚保持均勢。
橫江,是半輪山脈無數條支流彙合而成的一條大江,源頭自半輪山脈起,斜穿中楚,流過東北諸國,注入大海。正因為橫江的流入,東北諸國也被稱為橫上諸國。
北扶郡陳河縣東陳鄉大黃村北部。
有一戶人家在地裡勞作,兩男一女,一個老漢,一個年輕人,趁開春在地裡種糧食。土地旁邊的大樹下,有一個頭戴方巾的婦女正倒著涼茶,等著自己的丈夫和公公渴了過來喝茶解渴。
地裡忙著的年輕人叫任豐,他爹叫任年二,家裡有點土地,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任年二祖上是農民,早些年幫著給中楚帝國的將軍帶路,賞了些錢財,後來買塊地,祖祖輩輩就靠著這塊土地生活著,日子也算是過得不賴,比著村裡的佃農不知好了多少。
雖然任年二的家庭情況在這片地方算好的,但是他卻是晚來得子。前麵生了三個女兒,大女兒一出生就夭折,二女兒嫁到鄉裡的田二家,隻有三女兒的命最好,嫁給村裡地主何家的教書先生,也算是有個好的歸宿。
到了任豐出生的時候,可把任年二給樂壞了,還專門讓三女婿給自己這個寶貝兒子取個好聽的名字,這教書先生看任年二家世代為農,便取了個豐收的豐字,以求圖個吉利。隻是他萬萬沒想到,他取的這個名字,在日後會將中楚攪個天翻地覆。
可惜,任年二剛得子,沒過多久自己的老婆就死了,他辛苦地拉扯著這個兒子,也沒有再續。還好,現在兒子長大,媳婦娶了,自己這一輩子最牽掛的事也沒了,就隻等著抱孫子,然後再把孫子養大。
這些,隻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心底裡最真實的想法,沒有想著富貴滿門,也沒有想著千金滿貫,就是普普通通的活著,樸素而真實。
他們正在地裡乾著農活,突然從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
來的正是準備前往京都的匡華一行人。
韓明在鄰輪鎮待了三天,期間看到匡華接見不少人,這些人一見到匡華,無一不是恭恭敬敬地,尤其讓韓明印象深刻的是黑旗軍統領左刂。
當時他正在屋內午睡,左刂那洪亮的聲音直接將他震醒,那嗓門之大,生怕彆人不知道他是黑旗軍統領。
韓明還特地問了下,才知道這黑旗軍是駐守在半輪山脈周邊的一支部隊,左刂,就是黑旗軍的統領,一把手。
得知這麼大的一個地方將軍竟然對匡華畢恭畢敬,看來這匡華來頭不小,韓明在心裡小小地震驚了一把,同時也更加佩服自己當初所做的決定。
三日後,看到大家都閒下來,韓明實在是沒法按耐住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京都的繁華,於是不停地催促著匡華趕緊動身啟程。在韓明的一再請求下,匡華一行人在第四天的時候就從鄰輪鎮出發,前往京都。
不過激動歸激動,韓明卻吃了不少苦頭。
這裡的世界不同於自己以前的世界,有很多東西都不一樣,就比如自己胯下騎的這種像馬一樣的牲畜,被他們稱之為腳駒,不過韓明還是習慣的稱它們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