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陣驚寒!
文成離了韓明之後,便指揮著糧草前往西北部的龍城。
龍城是中楚西北部的第一大城,所有的糧草儲備、軍備物資都存放於這裡,它是中楚西北部的一顆閃亮明珠。
鎮守龍城的是四等爵蒲亦,四十來歲的蒲亦卻像是五六十歲的人,顯得很蒼老,不過身體倒是健碩。
一路平安無事,文成安穩將糧草運抵龍城,蒲亦親自出城來接迎他。
蒲亦早些年也是京城中人,因為年輕時冒犯權貴,被調到大西北,後來靠著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爬到龍城大都督的位置。
文成對這樣的人也比較敬佩,靠自己的能力上位,不依靠祖父萌澤,這樣的人是有真本事的。
一路上,兩人相談甚歡,文成受到蒲亦的感染,也想靠著自己的能力去打拚一番。正好皇帝陛下將新晉狀元謝元派遣到龍關抵禦理國軍隊,文成順勢就向蒲亦請求送糧前去。
蒲亦剛開始也是推辭,畢竟文成是當朝大相的孫子,如果他在這出了什麼事,這責任他可是擔當不起,也就沒有答應文成的要求。
不過,文成執意要去鍛煉鍛煉,又搬出他爺爺的話,倒是讓蒲亦沒有辦法,隻好讓文成前去,不過給他配了一批精銳護衛。
再看龍關這邊,謝元來龍關有半個月了,龍關是龍城的門戶,也是理國要想踏足中楚的第一道門檻。
幾百年來,無數優秀的中楚將領死守龍關,硬是沒讓理國人越過城關半步。
謝元已經有一天一夜沒有合眼,從昨天中午開始,龍關前的土地上突然出現大量的理國部隊。
理軍沒過多久便發起猛烈的攻勢,還好謝元剛開始有準備,勉強抵住一波攻勢。
剛開始謝元和所有人的想法一樣,都認為理國的軍隊隻是試探性的進攻,沒曾想這一攻下來,就是整整一天,就連晚上都有敵軍的箭雨襲來。他明白,看來這次理國是來者不善。
他已經派人前去求援,隻要在援軍趕來之前,他能守住這座關卡就行。
當初匡華讓謝元前來,主要是為了鍛煉他,沒想到一來,他便遇到這種事。
平時守衛龍關的軍隊有兩萬,因為理國那邊有動靜,所以謝元為了提防對方,又從後麵北境大營召來一萬人。
照目前這陣勢來看,對方至少來十萬兵馬,才會這樣輪番不休地進攻,那現在僅憑龍關的三萬人是很難守住的,他已經派人前去北境營、驍騎營繼續調兵。
雖然困難重重,可謝元知道,如果龍關失手,那麼中楚在這種戰役中,一定會處於劣勢,甚至丟掉一大片的地盤。所以,這場仗,他不能輸。
就在謝元思考之際,理國又開始攻城。
為了能最大限度的抵禦敵軍的進攻,謝元將龍關的三萬人分成三波,輪流守城,好在龍關地形獨特,兩麵環山一麵環水,有天然的屏障在,這樣的安排的軍隊之間倒也支得開。
這次理國帶兵的,是號稱理國第一將才的周整,此人常年與中楚邊軍打交道,對龍關的情況了解得相當透徹,以至於讓謝元在剛開始抵抗的時候感到十分的艱難。
周整指揮的理軍從剛開始的小股攻城,到後麵大麵積攻城,不斷地用騷擾戰術打擊楚軍有生力量。更過分的是動不動就在夜裡射箭、突襲,牆外修築土塔,佯攻等等,樣樣都來,弄得謝元也是精疲力儘。
這不,還沒休息多久,進攻又開始,謝元還得分辨敵軍是真的來勢洶洶,還是佯攻。
不過,不管怎樣謝元都趕忙指揮著眾人,開始抵抗起來。
這次攻城的人數比較上次來說不多,守城的士兵們眼見敵方的進攻並沒有前幾次那麼猛烈,也就疏忽了些,不過好在敵軍也隻是剛開始衝鋒的時候勢頭猛,越到城牆下越疲軟。
謝元也注意到這次的進攻明顯弱下來,周圍的將領都在議論敵軍是不是準備撤退。
不過謝元注意到一個細節,敵人在衝鋒的後方組織起大量的盾兵,成一組組的方形陣,像一個個大烏龜似的,緩速往這邊靠。
身旁的將領都說是敵軍要準備撤退,用盾兵來做防衛,以免撤退的時候被追擊。
剛開始謝元也以為是這樣,可是天生的警覺性讓他覺得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再聯想下這幾日來的進攻,謝元馬上傳令下去,再讓另一隊人到牆邊,隨時準備支援。
雖然身旁的人都不太明白謝元此舉是何意,不過作為常年鎮守邊疆的將領,令行禁止是最基本的素養。
龍關的守軍看得沒錯,這次攻城的部隊就是佯攻的,他們的陣勢越來越鬆散,在城牆底下留下幾具屍體後,便如潮水般退去,看著退去的敵軍,城牆上的守軍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