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陣驚寒!
江州淪陷的消息,翌日就擺在匡月的案頭上。匡月陰沉著臉,底下一乾大臣個個義憤填膺,咒罵著陳國無信。
韓明則深埋著頭,思考著一些事。
“陛下,為今之計,應立即派兵征討,以振國威。”底下有大臣站出來說道。
“陳國無信,手段卑劣,占我國土,劫我百姓,誰願前往征討?”匡月問道。
“臣願往。”
“臣願往。”
“臣願往。”
“……”
話剛說完,底下一排排武將都站出來。隻有韓明站在原地,未發一語。
匡月想讓韓明前去,可見韓明毫無動靜,也不知在做什麼。
最後,匡月定下來,由馮旭任征南將軍,領一路兵馬,前去平亂。
馮旭是現任馮家家主馮勝的長子、馮羽的父親,此人生得儒雅,與馮家其他五大三粗的人完全不同。
韓明第一眼看到他,就想起當初那個玉清池的馮羽,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同樣是有些瘦弱,但你若因此而小瞧他,那吃虧是肯定的。
有馮旭出征,應對陳國的這次突襲自然沒多大問題。接下來,中楚正式宣布與陳國進入戰時狀態,並抓捕所有在中楚境內可能存在的間諜。
此次出征的是馮旭,可韓明也沒閒著,在得知陳國對中楚進行的突襲行動後,他立馬命令柳寒和韓剩抓捕所有已查明的陳國間諜人員,至於其他國家的,暫時扣押。
柳寒的行動很快,韓明剛發布命令,短短幾天內,各地的監牢就多出一批特殊人員。
間諜的抓捕行動,對陳國來說是次不小的打擊,有效地緩解陳國對中楚勢如破竹的攻勢。
可就在韓明行動後的第三天,理國又領大軍進犯邊境。
一聽到這個消息,韓明就感覺不對勁,這兩個國家像是商量好似的,進攻先後而至,不禁讓韓明提溜了幾分注意力。
不過理國再怎麼來犯,問題也不大,北方有龍關在,隻要龍關不丟,理國就難越雷池半步。
韓明怕的是陳國還有彆的招,陳國和中楚多年來相安無事,所以在南方,並沒有派重兵駐守。而且他們對陳國的情況也不大了解,戰爭最怕的便是敵知己,我卻不知彼,這樣打的戰爭勝算太小。
可有句老話說得好,越是怕什麼越是來什麼。
十日後的早朝,一封加急戰報從東邊傳來東楚屬國全境陷落。
沈夏趕到的時候,豫縣以及東楚屬國都已落入陳國之手。
而東楚屬國地勢複雜,多山地,溝壑縱橫,易守難攻,沈夏得知東楚已失,立刻調轉馬頭,率軍駐守在上郡,以抵禦即將到來的陳國軍隊。
這封戰報就是沈夏從上郡傳出的,戰報一到,滿朝嘩然。
韓明也預料到陳國會對豫縣下手,可沒想到這下手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點,短短幾日之內,不光豫縣,就連東楚屬國都已全部陷落。
現在看來,陳國對這塊地方應該是預謀已久,估計早就做好準備,與東楚屬國內的土司們相勾結,隻等時機一到,便發動叛亂。
也難怪消息會這麼晚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