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陣驚寒!
韓明大敗陳軍,生擒陳軍第一統帥穀梁陽伯一事威震大陳帝國。
作為陳國最有資曆的老將,穀梁陽伯一直是陳國朝野的一顆定心石。
陳國朝堂上的大臣最先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以為是假消息或者傳錯情報。
直到一封接著一封加急公文的到來,才讓眾人徹底接受失敗的事實。
穀梁家的家主,穀梁陽伯的大哥穀梁虔孫甚至在朝堂上氣得昏厥過去。
與陳國相反,韓明獲勝的消息傳到楚國朝堂,眾大臣自然是欣喜異常,一個個都在稱讚韓驃騎年輕有為,是楚國的救星,言語之間不吝溢美之詞,完全忘記了當初是如何慷慨激昂地反對抨擊韓明。
匡月看到韓明的戰報時,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這個男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她和她哥哥的眼光,也讓她懸著的心鬆了下來。
一直以來,匡月就深信韓明就是那傳說中救中楚於危難之中的英雄,他是命運派來拯救中楚的。她也為韓明能有如今這番成就而感到自豪。
不過韓明在信中還說了另一件事,那就是讓匡月派個使者過去與陳國和談。
和談的原因韓明也在信中交代了。
陳國近年來雖然國勢日衰,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日薄西山,也不是現在滿是創傷的楚國能滅的,與其和陳國作戰陷入泥沼不能自拔,不如與陳國和談,攫取最大化的利益。
韓明也在擊敗穀梁陽伯後,派人向陳國遞交和書。
陳國經此一敗,已經沒有多少力量再繼續打下去,現在楚國率先遞交和書,自然是求之不得。
和談地點就選在江州城。
在雙方和談大臣往江州城趕的時候,韓明也沒有閒著,他親帥三萬大軍趕赴江州城,在路上順帶解決了東泰平的兩萬陳軍。
說是順帶,其實也不容易。
東泰平的軍隊駐紮在潛為郡和越郡之間的狹道,潛為郡的軍隊想要衝破兩萬人的防線,代價太大,但想要繞過這地方,又太遠,於是馮旭就和東泰平的軍隊在狹道對峙起來。
好在東泰平部隊到來之前,馮旭已經讓馮羽帶著部隊先行出發。
他倆沒有碰麵倒是沒讓馮旭料到。
韓明的到來,打破了兩軍的僵持,東泰平被韓明和馮旭雙麵夾攻,很快就被殲滅,東泰平也戰死於亂軍之中。
韓明叫過馮旭他爹馮勝馮老爺子一聲師傅,算起來,韓明也是馮旭的師弟。雖然馮旭的年紀都可以做他爹了,但是輩分不能亂。
兩人年齡雖相差甚遠,但論官爵、地位,相差不大,馮旭也樂得認這麼一個新興權貴。
韓明自己親帥三萬人,餘下的張大彪、馮羽、劉芝仙等,各領著軍隊收複楚國失地。
張大彪前往雲中城,解沈夏被弓星波包圍之急,馮羽和劉芝仙兩人破古道,分兵收東楚屬國。
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合理。
韓明甚至擔心西南部的萬川城,怕風國有什麼行動,而且柳寒和楊旭又遲遲沒有回信,他就專門讓狗蛋跑一趟,看看萬川城情況如何。
至於狂起,這次大戰他全身上下十七處創傷,還有一處重傷口,要不是當日韓明及時止住他的穴位,狂起可就英勇就義了。
雖然沒了性命之憂,但是狂起還是傷得很重,需要靜心調養,估計短時間內都沒法再上戰場。
韓明到江州城後,見到個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