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雄風錄!
又是一年秋收後。
大司農領大將軍職,魏其侯竇嬰斜著眼睛看著堆積如山的竹簡,這些是大漢各郡報上來的今年田地賦稅籍。
根據戶政官員的不完全統計,今年大漢將創記錄的收下53億錢的收入,刨除掉其他各項開支,大漢今年國庫將整整盈餘二十七億錢之多。
魏其侯現在胡子翹的老高,心情好的不能再好。
原先長安城的元勳貴胄們不是恥笑本侯不過是依靠太後的關係才平步青雲的嗎?
哼!本侯若無點本事,隻怕太後也是瞧不上眼。
隻要明日,對!明日早朝本侯將這個消息在早朝上宣布
魏其侯已經控製不住自己麵上的笑容,仿佛他現在已經看到了百官的讚譽,天子的嘉獎,萬民的擁戴,這感覺實在是太好了!
魏其侯得意的拿起一份竹簡,仔細的核對起來。
忽然他臉色大變,牙齒咬的喀喀作響,忍不住用粗話大罵“他娘的!”
周圍的官員呆呆的望著這位大司農大人,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假如他們中有人在戶政官這個職位上乾的久了,看了那份竹簡也會破口大罵,因這份竹簡是來自號稱大漢麻煩製造的源頭,盛世中最不平靜的地方——臨邛縣。
自打孝文皇帝開始,臨邛縣就麻煩不斷,從孝文皇帝至今,數代大司農的頭發都快給這個小小的縣給傷白了。
臨邛縣是蜀郡第一大縣,其麵積廣大,人口多達四萬,這些對大漢來說都是很不錯的,而且值得讚譽的。
但是這個縣還有著發達的商業,和堪稱大漢最富裕的商人,臨邛本地產出的絲綢更是令魏其侯本人都十分讚歎。
然而有商人的地方就有兼並,魏其侯手中拿著那份竹簡正是臨邛縣令上奏的田租籍和辭官書。
大漢記錄土地賦稅的帳本稱為籍。
共有田命籍,田祖籍等數中形式,田租籍就是記錄土地祖給他人時應交賦稅的本子。
其他各縣大都都有其他的籍上交,對於現在的大漢而言田祖籍所收賦稅最多隻會占全部賦稅的三成。
即使是這樣在孝文皇帝時期就曾經有郡縣官員因為其管轄地內田租籍所記載之賦稅超過三成而被孝文皇帝認為他們沒有很好的管理和照顧管轄地的百姓而被免職。
因田祖稅一上升就意味著土地兼並開始惡化,大漢曆代的天子都是絕對不會允許土地兼並的惡化。
即使是呂後時期,執掌大權的呂太後也曾多次下詔嚴格控製私人間的土地交易,甚至還命令各地官員嚴厲打擊非法的土地交易。
按大漢戶律,土地交易是允許的,但是交易之時不得有一方強行欺壓令一方購買或出售,而且交易之時除了縣令必須派人在場之外,還須得有裡正,戶官等人在場監督。
交易雙方必須完全自願,並立下文書,然後交由縣令過目,郡守批準,這樣交易才會被官方所承認。
由於有嚴格的預防措施,所以大漢現在的土地兼並並不嚴重,再加上天子鼓勵無田之戶開墾山澤荒野以為田,基本上大漢目前的佃戶數量並不多,還在可以控製的範圍內。
但是全大漢卻惟獨出現了臨邛這樣一個怪地方。
這裡的土地兼並情況是大漢最嚴重的!
大漢平均全年都會往該縣派去一名的新的縣令,但是一到秋天,那名縣令就鐵定立刻遞上辭呈。寧可不作官,也絕不願呆在那個幾乎被商人包圍的城市。
說實話,魏其侯很想調動大軍去將那裡的富戶一一掃滅。
但是他也隻能在心裡想想而已。
因為臨邛的商人個頂個精明,他們的觸手無處不在,甚至連太後身邊的人也有不少是臨邛那幫商人的即得利益保護者。
就連他魏其侯每年生日,甚至小妾生日都有來自臨邛的商人帶著大包的禮物,使勁的往他魏其侯口袋裡塞。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手軟。
他魏其侯不是聖人,更不會對黃燦燦的東西無動於衷,隻因那東西實在太可愛了!
魏其侯也知道,這些事天子統統知道,天子可不傻,隻是臨邛商人富戶的黃金攻勢攻擊麵實在過廣,牽扯麵太大,再加上他們也隻在臨邛折騰,一般不把手往外伸,所以天子也就不好怎麼說了。
隻是,魏其侯看著其他各地皆是將賦稅籍和田稅籍寫的滿滿的,一片耕者有其田的盛世景況,惟獨這一個臨邛縣,田租籍的賦稅收入遠遠的超過了其他稅收,明日的早朝怕是會被人專門挑出這裡予以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