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雄風錄!
烏孫王國,是一個奇特的國家。
在已知文明中,它的經濟和社會組成模式最讓人稱奇。
這個王國的領土,有一半屬於草原文明,一半屬於農耕文明,主要經濟結構卻是農業在支撐,但是這個國家絕大多數的士兵卻是來自草原上的遊牧的部落,農業主要有奴隸承擔。
最保守的估計,這個王國約有三十到五十萬人口屬於完全沒有自由的奴隸,這些奴隸大都是曆次戰爭從周圍部落俘虜的,其中月氏人的後裔占多數,其次是莎車國。
與匈奴征服其他部落王國不同,烏孫人似乎更傾向於控製其他弱小的民族,通過選定代理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政策,在和平時期,的確可以讓烏孫人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利益,但是現在卻成了他最大的累贅。
儘管莎車人在幾年前的叛亂被殘酷的鎮壓下去,但是其部落中的反烏孫勢力卻依然存在,並在民間擁有廣泛的支持。
造成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卻是烏孫的盟友,匈奴!
有很多的證據表明,匈奴人從烏孫人確定其北部草原區域霸王的那一天起,就從未停止過對莎車反烏孫的勢力的支持,多次莎車叛亂的背後,都有匈奴人的影子,這也是為什麼,匈奴與烏孫的關係會迅速到惡化到今天的緣故。
吐穀番盆地,這是烏孫對月氏人抵抗的最大屏障,這個盆地,即使在現在也是赫赫有名。他的兩翼被茫茫大漠所包圍,隻有前後兩條路相連。
月氏人想要擊敗烏孫,就必須奪取這個戰略要地。
但是烏孫在這裡部屬了他們可以抽調的全部兵力,十萬騎兵!占烏孫全國總兵力的三分之二。
很顯然,烏孫人明白,戰爭已不能再拖下去,眼看著草原就要下雪了,一旦大雪封住了道路,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匈奴人的攻擊。
到時候,月氏人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是烏孫卻不得不在投降與滅亡中抉擇。
這個投降,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臣服,而是以解除武裝為代價的臣服。匈奴人不是傻瓜,他們絕對不會再坐視自己的臥榻之處,還存在著一支可以挑戰他們的部隊。
其他民族或許會選擇臣服,但是烏孫人不會,戰士的驕傲存在於他們的血液中,即使死,他們也不會放棄自己戰鬥的權利!
所以現在,為了一線生機,是時候戰鬥了!
德高望重的烏孫大昆莫獵驕靡在幾名戰士的攙扶下,走上這盆地的最高處。殺光所有的月氏人,徹底消滅這個敵人的戰鬥力,這一直是他的誌願。
但是和匈奴人為敵。卻不是他所希望的。
彆人可以忘記匈奴人曾經給予過的幫助和恩德,獵驕靡不會,匈奴冒頓大單於於他有養育之恩,提攜之義,他與老上單於是生死兄弟,那些過往的事情,現在依然銘記於他的心臟以及骨髓深處。
假如有選擇,他不會走上與匈奴為敵的道路。
但是,他的民族和國家沒有選擇。在大草原上,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理由,就像現在的匈奴和烏孫,烏孫人強大了,自然會挑戰匈奴的地位,而作為霸主,匈奴是絕對不會人喜歡一個壓在自己民族頭頂之上,指手畫腳,粗暴乾涉的老大哥,即使,這個老大哥曾經幫助過他們。
現在烏孫人,士氣高漲,他們都等著一舉擊敗月氏主力,然後南上草原,將祁連山收入自己版圖的那一天。
在戰場的另一邊,阿度拉德主力正源源不斷的彙集過來,整整十五大軍在盆地之外一字排開,營帳將整個草原變成月氏人的天下。
月氏人激動萬分,他們都清楚,隻要擊敗當前的敵人,那麼故鄉就在眼前了,闊彆了故鄉的水草近八十年後,月氏人的旗幟將再一次飄揚在故鄉的聖山之上。
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時刻啊,而這一場戰爭,也將注定是一次複仇的戰爭。
八十年,足夠了,整個大月氏王國蟄伏了八十年,委屈了八十年,恥辱了八十年,而這一切的一切,在今天之後,將完全被鮮血清洗,不是敵人的鮮血,就是自己的!
一百頭戰象嘶鳴起來,這是月氏人最後的王牌,他們是從遙遠的印度叢林而來的龐然大物,這時代最致命的兵種。
qi|阿度拉命令士兵們安撫這些暴躁的戰象,現在還不是他們出動的時候,阿度拉相信,這些戰象是壓倒對手的最後一根稻草。
書|戰鼓擂起,三個萬人步兵方陣,在一萬騎兵的保護下,緩緩地前進,吸取了前幾次戰鬥失敗的教訓後,月氏人已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