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蘑菇屋!
夏日的午後雖然有些炙熱,但越過鄉間山口的夏風微微涼,除去了不少的熱意。
通過池長楓的安排,四人各自的分工明確,一係列的重任經過分解,瞬間也變得相對輕鬆了許多,即便午飯隻是草草了事,墊了墊肚子,但生活就是這樣,沒有事事如意。
總體來說,今日的勞作還是比較悠閒的。
有了池長楓的搭手幫忙,林之諾在理好最後一塊秧苗地之後也加入了搬運的隊伍之中。
兩人通力合作,來來往往的爬坡上坎,節省時間的同時也保存了不少氣力。
當兩人搬運完最後兩盆秧苗到達水田之後,負責趕牛耕地的寧逸也完成了任務,正在水田邊的田坎上坐著,手裡抓著一把鄉民們收割早稻後剩下的稻草,愜意的犒賞著勞累了大半天的水牛。
······
可能是接連幾個來回的搬運使得缺少運動的池長楓有點疲倦,雙手叉著腰,微微小喘著······
順過氣來,看著不遠處樂嗬嗬的喂著水牛的寧逸,池長楓麵露一絲讚賞的神情。
“小逸這孩子不錯吧~”
池長楓問得有些自豪,如同炫耀自家的一般。
林之諾也順眼看去,獨自一人完成工作的寧逸雖然也麵露疲倦,但依舊樂嗬嗬的樣子,純真無邪。
喂水牛這一善意的舉動也讓在場看到這一幕的所有人感覺到了一絲暖意,各自之間初始的陌生感也在善舉之下慢慢的開始消融了。
林之諾微微一笑,“這孩子雖然有點憨憨(單純)的,但還是挺有愛心(懂事)的嘛~”
“哈哈~”
······
借給蘑菇屋水牛的老鄉林之諾還是認識的,劉叔,劉德貴,同屬玉峰鎮,石坪村的村民,就在蘑菇屋東邊不遠處的另一處小山坡上。
鄉下結婚早,年過五十有四的他如今已是爺爺輩的人了。
劉叔家裡有個虎娃,叫劉洋,今年十二歲,正是玉峰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隻不過不愛讀書,劉洋的父母也外出打工去了,每次回來都因為聚少離多而舍不得責備。
劉叔也沒讀過什麼書,惹急了就揮棒子掄屁墩,不正確的教導加上沒人約束,劉洋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野,為此劉叔也是傷透了腦筋。
“學習成績不怎麼好,倒是挺能跑的樣子。”
這是恰好去年回到了家鄉的林之諾對野小子劉洋的第一印象。
讀書成績的好壞並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高低和品性好壞的唯一標準。
林之諾兩世為人,對於不愛讀書的孩子並不會抱有極端的偏見。
古人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讀書是個好選擇,但並不是人生中唯一的選擇。
因緣際會,野小子劉洋落到了林之諾的手中,在林之諾的調教發掘之下,爆發出了其隱藏的長跑天賦。
雖然沒有像林初九那樣在成績與特長的雙雙加持下直接保送,但野小子劉洋也幸運的獲得了市一中的體育特招生考試資格,這對一個家裡最高隻有小學畢業學曆的家庭而言便是成為更高一層的文化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