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份後悔藥!
這對外國夫婦除了“你好”和“謝謝”,就不會說彆的中文了,幸好曲南休有上學時的英文底子。
原來是那位先生對花生過敏,他們想弄清餅的成分裡有沒有花生。
說也奇怪,西方國家常常見到各種各樣的過敏症狀,對堅果、花粉過敏的比比皆是,還有對芝麻、對雞蛋過敏的,更神奇的是,竟還有人對西瓜、麵粉和鬆樹過敏。還讓不讓人愉快地生活了?
說起來似乎很搞笑,但過敏的後果其實是很嚴重的,就拿花生來說,輕則起痘,重則哮喘或當場腫成豬頭。
曲南休自己就是對辣椒過敏,上次去見李湯霓的爺爺,老爺子用掰手腕和辣椒油給了他一個下馬威,每次一想起那辣椒油,就覺得現在嗓子還疼呢,所以對過敏患者感同身受。
他用英文介紹了手抓餅的食材,告之沒有花生成分,給彆的顧客做的工夫,正好演示了製作方法,證明快捷衛生。
老外十分驚喜——北京街頭一個普通的小商販,竟也可以用英語交談。中國發展得真是太快了!
他們哪知道,這位小販是個漏網的學霸。
隨著鐵板上“滋滋”的響聲,香氣四溢,這對背包遊遍全球、獨獨鐘情街頭美食的老外夫婦,哪裡受得了這樣的誘惑?當即掏腰包。
等待的工夫,爭得曲南休同意後,他們取出身上背的“長槍短炮”,對著手抓餅“劈裡啪啦”一通拍,也捎帶上了大廚的側臉。
丈夫消滅掉一個,馬上再買一份,還說希望在自己的家鄉也能吃到這樣的美食。
曲南休美滋滋地想,我這算不算為弘揚中華文化做了點兒貢獻?說不定有一天,我就把手抓餅攤開到北美和歐洲去了呢,到時車身上用拚音寫著??shou?zhua?bg曲哥手抓餅,太酷了,哈哈哈!
接著又憂愁起來。
就算他的手抓餅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就算上了市,開了一百家連鎖店,他也不會高興到哪兒去,因為離他的夢想太遠了。
人腦那個高深莫測的“宇宙”,才是他最有興趣徜徉的海洋。
忙起來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半小時過去了,不過大冬天的,在外麵一站就是一天,的確很不容易,曲南休卻沒空叫苦,偶爾還能苦中作樂。
眼見著一位女記者,和一位扛著攝像機的大哥來到麵前。
一開始,他還以為那麼巧,是好久不見的小缺,走近了才發現,話筒上的電視台標誌是一樣的,人卻不是她。
“你好,我是zhtv美食頻道的記者,我們正在做一檔尋找街頭美食的節目。剛才路上遇見兩位外國朋友,他們向我們節目組強烈推薦你的手抓餅,所以我們是特意過來找你的。請問我可以采訪你一下嗎?”
小缺是科技頻道的,這兩位應該是她的同事。曲南休想起小缺第一次提出采訪自己的時候,自己連連拒絕,不喜歡成為焦點。
可現在正為生計發愁,若接受了采訪,那可是打著燈籠都找不著的免費電視廣告啊!要是付費在電視台做廣告,沒有幾千下不來吧?而節目本身又是最好的軟廣告。
至於被同學或熟人看到怎麼辦,會不會被他們瞧不起,會不會丟人跌份,這些都不在曲南休的考量範圍之內。
至於被家人看到怎麼解釋,曲南休一時沒有想到。因為家人基本不看電視,一年到頭看也隻看個春晚,還是為了看本山和丹丹。
人該無私的時候要無私,該為自己計劃的時候,無須顧及他人的眼光。曲南休答應了。
趁著沒什麼顧客,記者詳細了解了食材和製作方法,之後隨口一打聽“小哥,你做這行多久啦?”
曲南休有些靦腆地說“一個月。”
“什麼?”女記者有些吃驚,“看著相當熟練嘛,像乾了好幾年似的。”
“嘿嘿,這個本來也不難嘛。”曲南休忽然話鋒一轉問,“你當記者多久了?”
“呃,三個月,剛過試用期。”
“就是,也不長,彼此彼此。”
“嗬嗬。”女記者想,明明是我采訪他,他倒提問起我來了,有意思,“你看起來挺年輕的,是怎麼想起來做這一行的呢?大學生兼職創業麼?”
曲南休實在不想再提那段讓他火大的往事,更不想將那事通過電視屏幕宣傳到千家萬戶。也不知怎麼的,他鬼使神差漫無目的地回答“北京就像一張餅,越攤越大,而個人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小。所以,我想借手抓餅來提醒人們”
說到這兒,曲南休心中大夢初醒般“咯噔”了一下提醒啥呀?我這是在說啥?後麵的話還沒想好呐!
幸虧女記者悟性驚人,自己補充道“提醒人們,為了維護我們自己的生存空間,大家吃完的包裝紙,可不要隨意亂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