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帝國那麼大,那裡不過是東南一隅而已,外有滿蒙一體,後有廣大的內陸,沿海那裡的老百姓又算個鳥?說犧牲也就犧牲了,不服還不是得憋著?”
徐誌在旁邊插話道。
“沒錯,為了這個根本利益,任何代價都可以付出嘛,哪怕對外出賣主權奴顏卑膝都在所不惜,反正出賣了什麼你普通老百姓也不知道。各位應該都知道那段曆史的,大清朝玩到了最後,連‘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政策都出來了。
因為人家心裡其實都很明白,洋人隻是要利益而已,但本國老百姓卻很有可能造反要他們的命!也就是說,洋人不是敵人,甚至還是朋友呐!而自己治下的人民,則人人麵目可疑,必須嚴加防範”
“是的,任柯你對這一點倒是看得很透,給你點個讚,你這個年齡階段的年青人,很難有看得這麼透的”
此時徐誌對任柯笑道。
“哎,徐哥,不管怎樣,咱也是多年的思考和生活摔打出來的啊”
任柯的一副煞有介事的回應居然讓不少人發出一陣哄笑,紛紛說你穿越時才大二上學期,二十歲有沒有啊?生活又摔打你什麼了?還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太裝逼了吧
然而任柯立刻回應說,雖然我年青,但這兩年我泡電腦資料室的時間也有夠多,你們在菜園子裡喝茶聊天的時候,我卻在學習!
行行行,士隔三日,當刮目相看,任柯你可以的,我們看好你呦!現在彆說了,咱們繼續聽朱哥講曆史。
圍觀群眾立刻出言止住了任柯跟菜園俱樂部那幫人可能的歪樓行為。
於是朱北國繼續講道
“所以對的統治者而言,什麼國家利益、民族前途、人民幸福、民族尊嚴這些東西,在八旗江山這個根本利益麵前都是浮雲!
所以,隻要能保住旗人們的江山社稷,理論上講,沒有什麼不可以出賣的,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交易的,更沒有什麼不可以付出的代價!”
朱北國說到這裡,下意識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在大夥麵前渡著步子,演講更加的抑揚頓挫
“剛才任柯說的對,在舊世界的曆史上,康熙皇帝為了滅掉庇護朱明皇家子孫的鄭家勢力,可以說是無所不用之極,曆史記載,康熙曾經聯合荷蘭人一起進攻澎湖大員島等地,條件是事成後將上述島嶼‘交還’給荷蘭人,隻是後來荷蘭人畏懼鄭家水師強大,且這個時候英國人進入了東南亞,跟西班牙人一起爭奪荷蘭在南洋的香料利益而無暇北顧,此戰略最後才不了了之。
不過,那時清廷裡也有明白人,比如漢臣李光地、福建巡撫姚啟聖和鄭家水師叛將施琅等人,他們都力主大力訓練水師,放棄閉關被動的戰略,充分發揮國力,大造水師戰船,欲與鄭家一爭高低。
而康熙也出於江山穩固的考慮,也很英明地支持了李姚施等人的主張,此時大員島畢竟偏於一偶,國力有限,加上水師統帥劉國軒受鄭氏排擠避難澎湖,鄭軍士氣低落,所以最後才讓康熙揀了一個‘統一祖國’的便宜。
然而當年的大清朝野還是閉關鎖國的思維占優勢,後來即便是占了大員島,朝廷裡仍然有留棄隻爭,當然這是後話。
而毫無疑問的是,康熙之所以做這一切,是為了鞏固江山社稷,兩邊是天然的仇敵,是為了對朱明皇室斬草除根,所謂塌臥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總之,無論是《禁海令》還是《遷海令》什麼的,都是手段,在那些統治者眼裡,做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其餘都屬於微不足道輕如鴻毛之事,犧牲起老百姓來那是毫不猶豫決不手軟的!”
朱博士越說越激動。
“所以說啊,韃子不滅,這個民族就不可能有前途!”
魏宏在旁邊恨恨地說道。
“不過,清廷的遷海政策不僅沒有達到從經濟上困死鄭成功的目的,反而迫使他們走自立之路,搞起了開發大員島、開拓海外貿易的事業”
朱北國接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