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紀!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紀正文389救人然而這種所謂的南京官話,朱北國也是練習了很久的,他在這方麵花了很大的功夫,畢竟南京官話是這個時代東方大陸的通行語言。
作為明清史專業人士,他知道在這個時代,一口南京官話會給他融入這個世界的行動帶來諸多便利。
正宗的漢語屬於漢藏語係,幾乎沒有卷舌音,然而他在舊世界說的普通話裡卷舌兒音很多,那是因為滿人入關,帶來了通古斯語係中大量的卷舌音所致。
若要追根溯源,舊世界帝都的京腔京韻,並不是正宗的漢語,反倒是南邊金陵的普通話和後來所謂大員島腔調才是,至少更加接近傳統正宗的漢語。
——儘管這讓不少人很不爽,但事實就是如此,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朱北國作為曆史學博士,當然是清楚這一點的。
而且他心裡更清楚,在這個明清交替的亂世,這個時代的漢人們有不少禁忌,特彆是在南方——從服飾到語言,與人交流時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發音。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自己一不小心把吃飯的吃發音成“chi”,而不是“次”或者“食”,萬一對麵是鄭成功的手下,自己幾乎肯定會被懷疑成來自清軍大營的探子,萬一遇到個暴脾氣的,立刻把給你就地正法了也沒地方說理去。
所以他經常練習把舌頭捋直了說話,儘量不帶卷舌音。
當然他也知道,自己剛才說的所謂的南京官話,吐字發音並不標準,但原則上,你用拐彎抹角的腔調說話是沒問題的,因為彆人會認為你說的是某個地方的方言。
但千萬不要拐彎抹角地再卷著舌頭說話,那樣會被認為你口音裡有“韃子音”而受到質疑。
當然了,如果你在大清的地麵上卷著舌頭說話,也許還會收獲某些敬畏。
因為彆人會認為你可能是“從龍入關”的漢人八旗,說不定還是某個王府裡的包衣奴才呢,這個身份在正宗旗人的眼裡就是狗屎,但在八旗之外的普通漢人麵前,還是很拉風的。
不管怎樣,儘管朱北國說的南京官話天知道是不是正宗的,但他說話時確實遵循了堅決不發卷舌音這個原則。
大概,也許,這就跟南京官話有那麼個三分五分的相似了吧
然而!居然讓對方聽得痛哭流涕!
要知道這是朱北國有生以來第一次把所學用到這個時代的漢人身上,想不到效果居然這麼好!
此時朱哥心裡很得意,在這說明平時的功夫沒有白費,太好了!
當然他也很清楚,對方顯然是因為心潮澎湃沒有關注細節,這是背井離鄉的落難之人,乍聞類似鄉音的問話後表現出來的標準情緒。
“莫要哭泣,五有話問爾等,扣係棗海難?或為海則姐綠?”
眼看著跪在自己麵前的幾個漢子哭得稀裡嘩啦,泣不成聲,朱北國隻好再上前一步,又開口問道。
於是那幾位的嘴裡嗚嗚咽咽的訴說了一通。
好吧,其實朱北國隻聽懂了個大概三分之一,不過好歹是知道了,他們的確是被海盜打劫了,流落到這個荒島上已經是第三天了
這時朱北國還想再問點什麼,然而很快被代小山的呼叫聲打斷了
“北國!北國!胡小林你們來一下!”
職業的敏感讓代醫生的關注點與大夥不一樣,他在接近小島後的第一時間就看到遠處有一個倒臥的人,下了小艇後,就立刻跑了過去。
那是在二十多米外的一顆椰子樹下,代小山仔細觀察了一番,那個人身上有傷,臉上卡白,倒臥在樹下不省人事,顯然,人差不多已經是奄奄一息了。
沙灘上的人們尋聲看去,隻見代小山單膝跪在一個倒臥的人身邊,正在把背上的紅十字醫藥箱放到地上。
此時代小山急切地從腰間拿出水壺,迅速擰開蓋子,發現自己一個人無法把那個人扶起來,便回頭急吼吼地對眾人喊到
“你們在磨嘰什麼呢!趕緊過來幫忙救人!”
朱北國和薛來相這時才靈醒過來,趕緊跑到代小山身邊。
“把人扶起來半靠到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