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湖好男兒!
稍微休息了一下,大家重新入座。
帶著白手套的員工小心翼翼的在忙活,首先在桌子上麵鋪上綠色絲絨墊底,然後依次擺放著三件物品,接著又調整了射燈,打開燈光之後,頓時,台麵上的三件物品清晰地展現在大家麵前。
王宇坐在下麵,凝神望去。第一件物品是個青銅的三足小鼎,造型古樸,鼎身上還有著一些紅斑綠鏽,看上去就像是剛出土不久的文物。第二件物品是一副敞開的古卷軸,看上去是一副古畫。因為是平放的,畫麵上描繪的是什麼,在下麵卻是看不清楚。
最後一件物品則是一枚古錢幣,鑲嵌在一個做工精細的小木架子上麵,可以正反都觀察得到。每件物品前麵,還有一張小卡片,顯然是關於這件物品的簡介。
“本次參加鑒定會的專家連餘大師在內一共有9名,相對應,也有9名助手,接下來,我們分成三組,每組三名助手,依次鑒定三件物品,每件物品的評鑒時間為20分鐘,一個小時以後,請大家把各自的鑒定意見寫下來,裝進信封,稍後由我們專家統一進行點評。”
胡總開口說道“另外,請各位注意,所有物件可以觀看,甚至使用工具查看,但不允許用手或其他物品直接碰觸,請記住。下麵就請大家按照分組分彆鑒定1-3號物件,有請。”
王宇隨著另外兩位一起上前,他們分到的是3號組,首先鑒定的是古錢幣,然後是三足小鼎,最後是古畫。其他兩組也是依次循環鑒定。
看見隨行的兩位都拿出了放大鏡,王宇不禁有點難為情,感情自己還真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菜鳥啊,不過,這個念頭隻是一閃而過,隨即,王宇就恢複心神,定下心來,準備好好觀察了。
中國古代錢幣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多姿多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幾千年來中國的貨幣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創造出自成體係、光彩奪目、獨具特色的東方貨幣文化,已成為新的收藏投資熱點,不少古錢幣在拍賣會上表現突出,所以,這次佳世特意先拿出一枚古錢幣給大家預熱。
收藏和鑒賞古錢幣需掌握包括貨幣史、錢幣學、考古學、金石學及文物、古漢語等諸多知識,有些錢幣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實則是珍品。
王宇先看了看古錢幣前的小卡片,隻見上麵簡單寫著“聖宋通寶”。除此之外,再無一字介紹,很顯然,主辦方是為了考核大家的眼力而刻意減少了信息。
隻見這枚古錢幣直徑約25毫米,穿55毫米,厚約15毫米,正麵有“聖宋通寶”四個繁體字(按旋讀法),背麵是“當伍”二字。字跡光滑模糊,似乎是幾百年的磨損造成,但纖秀流暢,字形柔美。在燈光照射之下,古錢幣散發出一種迷人色彩,雖不能言,但錢幣本身所含的造型色澤自然而然的帶著一股古樸的氣息,一看就非凡品。
看見小組的兩位成員正手持放大鏡認真觀察,還不時若有所思,而暗暗點頭,王宇有點無語,好在知道自己另有拿手絕活,也不猶豫,默念心咒,運起天眼,凝神向古錢幣看去。
隻見古錢幣中的線條色彩頓時完全呈現在眼前,以白色為主,夾雜其他色彩。在獲得“天眼通心咒”後,王宇的天眼通實際上已經完善了不少,不光是運用上,同時也對很多相輔相成的神通及所含意義已日趨成熟。
按照智者大師神念所留記憶,王宇得知,世間萬物皆五行構成,而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分彆有不同色彩相對應,赤,代表火;黃,代表土;白,代表金;黑,代表水;綠,代表木。其各種色彩對應於人體之內時,色彩濃淡主次,又分彆代表不同的心性狀況,其中所含之深意,非一朝一夕之功可融會貫通。
細觀這枚古錢,隻見內在的白色線條雖然濃鬱,但卻顯得稚嫩,一看可知形成時間並不長,很顯然,這是一枚仿造的“聖宋通寶”。
王宇在心中,又把關於“聖宋通寶”的來曆回憶了一下,“聖宋通寶”被列為古錢幣中五十種特彆珍稀的錢幣,鑄於宋徽宗趙佶年間,具體年月記不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聖宋通寶”前後隻曆時八個月就停鑄了,所以遺留世間的極少,也造成了“聖宋通寶”物以稀為貴,成為收藏愛好者追捧的目標。
這枚通寶從色澤、篆書名稱、表麵磨損等方麵來看,都是真品,但王宇因為有天眼神通,肯定這是一枚,但具體假在什麼地方,他可暫時沒有辦法用專業的角度去解釋了。
正準備轉身離去之時,突然,不經意間,王宇發現了錢幣側麵看上去要比正反兩麵有所差異,頓時一愣,細細打量一番,暗暗點頭,已是胸有成竹了。
離開了聖宋通寶,轉到了第一號物件、三足小鼎那裡,王宇駐足仔細察看。這一次,王宇沒有直接使用天眼,而是先準備好好觀察一番後,再用天眼加以論證自己的判斷。
同樣,小卡片上沒有其他介紹,隻有“三足小鼎”四個字。王宇仔細觀察,隻見小鼎顯然是銅製,表麵有些紅斑綠鏽,內膽比較粗糙,不規則,兩耳之上的造型是兩隻獸頭,鼎身上有荷葉圖案,王宇又仔細的看了看鼎的內膽裡麵,若有所思。
有了大致判斷之後,王宇又開啟了天眼,觀察了一下小鼎的內部色彩,根據線條所展示,心裡大概給出了一個年代答案。在離開之前,王宇稍微靠近了一些,裝作認真觀察的樣子,嗅了嗅三足小鼎,不過這個動作幾乎沒有人注意。
很快,隨著主持人的提醒,各組都隻剩下最後20分鐘了,也是到了察看最後一件物品的時候了。對於古畫,王宇反而是最喜歡的,之前也是在古畫的鑒賞方麵下得功夫最多。
走到畫前,王宇還是先憑自己的眼光觀察起來,這次小卡片上麵的介紹更是無語之極,隻有兩個字古畫。
王宇凝神欣賞,這是一幅以人物為主,山水為輔的古畫,長(橫)約40厘米,寬(縱)約25厘米,分彆繪著“漁樵耕讀”,四個人物神態各異,形象生動,或張網捕魚,或歡笑踏歌,或揚鞭耕泥,或孜孜不倦。
點綴的山水看似淩亂,卻又自然舒展,與畫麵氣氛搭配一致。近處田壟溪橋,微波輕蕩;遠處奇峰對峙,宮闕隱現,山穀中似乎還有蒙蒙細雨。觀察中,不知不覺王宇已經開始沉迷其中,隻覺得有股說不出來的魅力讓自己不能自拔。
正欣賞之間,忽然聽見主持人發聲提醒“還有最後五分鐘,請各位助手抓緊時間進行鑒賞,已經鑒賞完畢的,請回到自己座位入座等待。”
王宇這才清醒過來,抓緊時間觀察了一下古畫的題跋和鈐印,又仔細的察看了一下略微泛黃的畫紙,才戀戀不舍的返回了自己的座位。
已經鑒賞完畢,但自己所給答案究竟是否完全正確,王宇心中也不知道。畢竟天眼所給的答案雖說是肯定正確的,也就是說年代遠近的判斷毫無問題,但其曆史價值、文物價值、市場價值方麵的評判,自己可就是弱項了,而且,判斷年代的標準,也不能直接說自己是借助了天眼的功勞吧。
仔細斟酌了一會,王宇拿起由工作人員準備好的筆和紙,開始寫起自己組合出的鑒定想法。隨著一個個信封被送到餘大師手裡,胡總宣布,請大家休息一下,幾位專家將和餘大師一起評定一下各人的鑒定標準。
看著胡總、餘大師和一眾專家到了隔壁的小貴賓廳,在坐的各位助手們也是紛紛起身,互相介紹交流起來,當然,也包括佳世公司留下來在會場的一些管理人員。
王宇實在是因為太年輕了,主動上來熱情招呼的人倒是不多,也許大家都覺得王宇可能就是真的隨方主任來做助理,主要是照顧方主任飲食起居的吧。王宇也不生氣,心中有種淡然,自己本來就不是一個愛出風頭的人,沒有人上來攀談再好不過。
不過,跟隨餘大師一起前來參會的助手,也就是那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倒是不請自來,和王宇互相介紹了一下,從他口中得知,他叫羅誌祥,跟在餘大師後麵學習已有5年了,現在餘大師在華府所開的一家古玩店裡做事。
羅誌祥似乎和餘大師有幾分相像,氣質儒雅,談吐不凡,與人相處時自又有一股平和之氣。聽聞王宇是方教授所帶學生,很是客氣,和王宇還互留了電話,約好以後多多交流。
過了一會,餘大師一行又返回了會場,王宇他們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體,仿佛等待放榜的學子,一個個用熱切的眼神望著餘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