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是一個人一句話輕易就能發動的,朝廷每發一次兵,每打一次仗都要計較得失。
如果最終他們發現攻下他三江山所需要的損失與消耗超出了他們的預計與承受,那他們自然會退兵。
所以三江山雖然每日接戰不斷,損失慘重,但三江龍卻依然高枕無憂。
相比於三江龍的穩坐釣魚台,官軍大營之中的中軍元帥張雄飛就十分憂愁了。
據邊關情報顯示,西方大陳國的雄兵早已蠢蠢欲動,這讓因為那次天災狀態原本就不是很完滿的大燕形勢雪上加霜。
而他們大軍耗費在這裡,每多一日,就增添巨大的消耗。
要知道這次剿匪固然有休養生息兩年恢複了許多元氣的原因,但更大的因素還是攘外先安內。
在和大陳國對峙之前,他們想要解決後顧之憂。
然而這麼久沒能拿下這些頑匪,朝堂之上已經出現很多不和諧的聲音,這讓主張先安內的一方壓力甚大。
所以,他必須儘快結束這裡的事情,從而回轉邊境。
如果不能在半個月內回轉邊關,恐怕再也壓不住那群諫臣的奏本了。
然而一個三江山就將他們拖在了這裡,又何談剿滅整個燕東北山匪?
“都說說吧,”中軍帳中,張雄飛端坐在首座之上,看著下麵一個個將領“和這三江山的山匪也打了差不多半個月交道了,你們可想到了破敵良策?咱們的時間可不多了。”
帳下一陣無言,如果說是在半個月前,他們一定豪言壯語,自薦請纓,殺他三江山個人仰馬翻。
然而半個月下來,數次铩羽而歸,已經磨滅了他們的傲氣,不敢再口出狂言。
要知道,之前幾個放言生擒三江龍,力破三江山的勇將們,早已在出戰當日就被三江龍斃於江上,而今連屍首都不知被衝到哪裡去了。
前車之鑒就在那裡,他們哪還敢多言,萬一元帥就排他出去攻山怎麼辦?
三江山顧名思義,一山下麵有三江合圍,自成天險,且山勢險峻,可謂是易守難攻。
而今想要攻破三江山,首先就要克服的就是這三江之水。
那三江之水乃發源於山頂雪峰,自上而流下分成三股,最終流向無邊海。
故而人家下山容易,可他們上山則如逆水行舟。
就因為這個,就讓他們之前貿然攻擊的將士們吃了不少苦頭。
不僅如此,那三江龍不但武藝高強一般人不及,水上功夫更是十分了得。
日前去對陣的好幾位猛將,不是當場被對方一鋼鞭抽死,就是最終被拖下江中悶死,竟無人可遏製。
不僅如此,那三江山上還有一批專門訓練的水鬼,專在江下鑿船。
他們的將士們沒有提防,幾日下來被鑿沉了十幾條大船,損失慘重。
光是這三江天險就讓他們頭疼,更兼這三江之後,山上還有重重陷阱,危機四伏。
他們之前也不是沒有渡江上山,卻無一不折損在那裡。
據幸存者回來報道,那山上地勢十分險峻複雜,如果對之不熟悉,連找對上山的路都難。
更何況對方還依托有利地形,設下重重陷阱。
對他們來講,說是龍潭虎穴也不為過。
他們感覺,這三江山上,甚至比底下這三江天險還要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