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老板到工業大佬!
正說著,秘書長張虹正在作重要講話,他連忙招呼道“咱們先過去聽聽領導說什麼。”
所有人都站在了一台掩護式液壓支架旁邊。
張虹背對著液壓支架,在眾人的簇擁下,意味深長的發話“45米以上的大采高液壓支架,直到目前為止,完全處於國外企業壟斷的狀況!同誌們啊,形勢很嚴峻!咱們的煤礦企業,每年進口綜采設備,要花出去上百億元外彙!”
她話鋒一轉,“煤礦綜采設備每年的市場空間,有幾百億元,而且還在處於上升趨勢。”
“我們一直在追趕世界的腳步。但我們也不得不認清現實,綜采設備的很多技術,我們依舊遠遠落後於世界。從大的方向來說,就以煤機的裝機功率來說,說落後十年,恐怕都是保守了。”
“我們雖然落後,但也要奮起直追!”
張虹今天過來,顯然是帶著目的,“不管是我們煤礦協會,還是煤礦企業,一直都在支持這方麵的技術研究,也儘力支持國產設備。”
“是。”礦業學院院長晏景應和。
“我得到消息,神奇煤礦公司遞交了一份擴大產能的設計方案。一個新礦井,兩個采煤工作麵,那就是兩套綜采設備。要是都采購國外的設備,那得花出去十多億元!”
給外國企業那麼多錢,張虹很是痛心疾首,“要是咱們國產設備技術跟得上,可靠性跟得上,哪裡需要花那麼多錢!”
技術研究,以及投入實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沒有幾年的研究和試驗,根本不可能拿出派得上用場的儀器設備。
所以,其他人都沉默著。
“神奇煤礦公司還沒有掛出采購招標公告,在此之前,我們還有機會,還有時間,研究相關的技術和設備。”
張虹聲音清亮,“神奇煤礦公司也跟我們保證,如果國產設備技術能夠適應礦山需求,肯定優先采購國產設備!”
說著,她招呼隨行人員,給晏景、黃山岩等人分發了一份文件。
文件上麵是神奇煤礦公司西同煤礦的相關地質條件,以及預計的采購設備的數量和技術參數。
晏景看了文件,眉頭皺得很深,“煤層厚度在38米到63米之間,平均厚度大約是51米。要是想把煤層全部開采,需要超過6米大采高液壓支架和大功率大采高的煤機。”
“是的。”張虹點頭。
“可是,45米以上的液壓支架,咱們國內根本沒有相關技術。”
晏景歎著氣,“每個工作麵能夠產煤六百萬噸以上的大功率煤機,咱們國內也沒有啊。”
“我今天過來的目的,就是希望咱們國內的各大高校、研究機構,有相關研究能力和平台的,要加把勁!”
“我們國內一直進行相關方麵的研究,不過,這些高端設備,外國企業形成壟斷,又對我們形成了技術封鎖。”
晏景仿佛能夠看到一座座科學大山橫亙在麵前,難以逾越,“煤機也好,液壓支架也罷,都是需要許許多多個部件構成。每一個部件,都是需要取得科技的突破,才能組成一台先進的設備。”
“難!”
“非常難!”
他接連表達了其中的艱難。
這不是放棄,也不是絕望。
而是現實狀況。
“短期內,想要在各個方麵都取得技術突破,幾乎不可能啊。”黃山岩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