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三之史官!
河北多義士,誰如審正南要說神三最喜歡的人物還是審正南
第一次讀三國,並不喜歡袁紹的那些謀士,因為感覺太亂了,審配郭圖,逢紀許攸都為了各自的世子互相爭寵,排擠田豐沮授二人,和對麵的曹操相比簡直很差好不,知道官渡之戰失敗後許攸叛逃,袁紹戰死,曹操兵圍鄴城,俗話說板蕩見忠臣,審配一人擋住了如日中天的曹操,如果不是小人還能檔更久,最後麵北而死,河北多義士,誰如審正南,無論是神三還是正史,他都無配得上這句話
————司馬小腹黑!
最令我感動的角色,還用說麼?當然是關二爺了
一代武聖關雲長
論機遇,我關某人不如呂奉先;
論天賦,我關某人不如趙子龍;
論瘋狂,我關某人不如弟翼德;
然狹路相逢,決一死戰,
當世無人能出我關某人之右。
任千軍萬馬,崇城要隘,
一人、一刀、一騎當先,
凝神、蓄勢、揮之兩斷。
然我戎馬崢嶸,
又豈一人哉,
雖不能提兵百萬,
然率十數萬勇戰之師,
遠征夷狄,
關某人豈甘人後!
————九方淩霄!
讓我感動的英雄很多,劉備算一個,劉備啊劉備,不知道怎麼形容,仁義?為了百姓而奮鬥,終其一生不悔,又傻又讓人敬佩。
陳曦也算一個,穿回去想的是改變我泱泱中華,讓強漢仍舊屹立,讓世界為之震動。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越看這本書越可惜遺憾,為何真實曆史不是如此。三國未內鬥空耗國力,五胡未敢亂華,世家能如英國貴族般被保存,讓我得以見之風采,儒家未曾獨大腐化賣國,領導不會固步自封,國家未曾千瘡百孔,外國又何敢侵我中華?————衷久!
讓我感動的英雄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
風中回蕩的誓言,經久不散。
公孫瓚,字伯圭,東漢末年群雄之一,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民族主義者,毫無疑問。
麵對昔日同窗劉玄德,他是一個熱心的兄弟,帶著他去往會盟,分給他兵馬用於充門麵,處處照顧。在因邊境之事不得不離去時還將麾下托付於他,是對漢室的忠心,也是對兄弟的情義。
麵對袁本初共戰韓文節的請求,他是一個合格的盟友,出兵相助,事後派出親弟弟前往恭賀。奈何因為一個誤會,結盟變成結怨,才有他興兵征伐袁本初之戰。
麵對北境伺機而動的外族,他又是一個血腥的劊子手,信奉著“隻有死了的胡人才是好胡人”,率領著那支純白的騎兵屠戮了無數的胡人,縱橫邊疆,以刀弓守護邊境百姓的平安。
他是公孫伯圭,是幽州征伐的矛與守護的盾,是烏桓爭相躲避的白馬長史,是為漢戍邊的英雄。
他的故事,早在袁劉決戰之前就已落下帷幕。隻留下白馬義從的威名,響徹中原,也響徹境外。
但我不會忘記,他將一萬三千幽州騎兵和三萬多戍邊士卒托付給他不喜歡的田國讓,命他二十年內不參與中原戰爭,隻進行對北方胡人作戰。哪怕是在龍湊界橋接連失敗之後,哪怕是被鞠義奪去了大半個幽州,隻能據守右北平的時候,他都不曾有過一絲一毫召回這些士卒的念頭。
兵敗,可,身死,亦可,然漢土落入胡人之手,斷不可!
就算不忠於漢室,但至少,他忠於這個民族,這是屬於他的驕傲,不容褻瀆。
少年意氣狂發想亂世,庶民苦難無人知
總有人向往著在亂世一展雄圖,揮手間率領著雄兵強將平定天下。
他卻隻希望,用手中的武器,守護一方黎民的安寧。
他是我所感動的公孫瓚,是我眼中的英雄。
人來到這世上走一遭,最終都是要空蕩蕩的離去,能夠留下來的,不過是所謂的執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