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與西域通商路途遙遠,一路上也並不太平,時常有盜匪出沒。
行商的商人需要一個保障。
要說商業氛圍,自然還是南方濃厚,對鏢局的需求更多。
如今,大明大大小小的鏢局已經有幾十家了。
多的,掌握著數條乃至十數條線路,少的,也就掌握了一條線路。
不管怎麼說,鏢局的出現,對商業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都有積極作用。
楊軒當了一個月的鏢師之後,就離開鏢局,去往其他地方遊曆去了。
北方的氣溫入秋之後就開始下降,轉眼就已經入冬了。
氣溫已經到了零下,說是潑水成冰也不為過。
楊軒發現在山//西及其周邊,用煤炭取暖的人比較多。
木柴用不起,再就是山上哪兒還有樹?
很多山頭都光禿禿的。
而且朝廷也下達了嚴令,嚴禁砍伐小樹。
這都是這幾十年栽種的。
當年楊軒命徐有貞治理大明的水患,環境治理也在其中。
黃河水患一直威脅著中原大地。
這和北方的水土流失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河水攜帶著泥沙,使得黃河河床逐年增高。
隋唐時期,都城位於長安,人口密集,加上大興土木,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光是砍柴做飯,就不知道要消耗多少樹木。
北宋時期,都城人口百萬,盛極一時,但是周遭數百裡的樹木被砍伐的乾乾淨淨。
元末天下大亂,到明朝建立之後,神州大地,放眼望去,光禿禿一片。
隨著天下太平,朝廷出台相應的政策,環境才有了改善。
但總得來說,很多地方還是光禿禿的。
幾十年的治理,到了春夏,北方的綠色明顯增多。
而且徐有貞在治水方麵確實有一手。
當初朱見深親政之後,依然讓徐有貞治水。
其采用“束水攻沙”等方法,排除河底泥沙,降低河床。
由其親自負責督建的防水工程,幾十年來,一直在保護著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當地百姓感念徐有貞的功績,為其塑金身建廟。
朱見深應百姓所請,冊封其為河伯。
其所留下的治水典籍為後世治水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以及為後世了解古代治水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在這個時空的徐有貞,最終走上了另一條路,沒有落得一個和原時空一樣的下場。
合適的人就得放在合適的地方。
楊軒目前是在山//西和陝//西的交界處。
當地百姓冬天取暖做飯使用的是一種和後世北方農村常見的火爐子很相似的一種東西。
其燃料就是煤炭。
經過走訪楊軒才知道,最開始這是由一名鐵匠做出來的。
因為煤炭燃燒會產生一氧化碳,致使中毒。
所以這名鐵匠改良了一下火爐,並加裝了排煙筒,大大降低了中毒風險。
後有人發現商機,才逐漸在山//西、陝//西流傳開來。
時間進入弘治十八年。
楊軒在民間遊曆期間,和一位在當地頗有名望的大夫交流的時候,發現了一樣令他極為震驚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