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解決了紀子昂的人情世故,宴溫書和唐慈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務中。
被燒掉的圖紙和冶煉裝置的圖紙,唐慈已經提交給係統,被召喚到大秦一個多月,“強秦所需”的任務進度終於緩慢挪動了5。
而宴溫書也開始著手於冶煉。
在批量製鐵之前,了保險起見,宴溫書先找人搭建了一套設備,冶煉中再根據實際情況調試改良,唐慈和宴溫書全程在一旁照看。
唐慈畫的圖紙簡單易懂,工匠很快就搭建完成,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晾乾上。
在此期間,宴溫書也沒有閒著,他帶著工匠搭建了一個簡易的礦鐵粉碎裝置
用一尊兩人高的鼎做舀,用大小相差不大的巨石做杵,大石頭綁上麻繩,從高架上麵的滑輪上穿過。
四個工人為一組,握緊麻繩拉起石杵,鬆手後石杵從高處降落捶打礦石,反複錘煉,直到礦石被砸碎,研磨成細粉。
礦粉研磨達到了要求,宴溫書讓人把礦粉再次進行二次處理,浸泡水中沉澱。
鐵的密度比水大,這樣做可以率先去除一部分礦鐵中的灰塵雜質,反複淘洗幾遍後,在地麵曝曬的礦粉,猶如波光粼粼的鐵海一般,目之所及之處,都泛著耀眼的波光。
獲取精鹽的方法和洗礦的方法相差不大,所以宴溫書在進行這個步驟的時候,特地和嬴政請示
讓掌管官鹽的官員來冶煉場現場學習觀摩,在簡單的考問確定對方將步驟銘記於心後,讓對方回去自己嘗試。
官員臨走前,宴溫書囑咐對方,最後去除雜誌後的鹽應該潔白如雪,等他處理完煉鐵項目後,會前往鹽場跟進。
現代工藝煉鐵所用的材料不止礦鐵,還需要加入一定量化學試劑,並且添加氧化劑加速冶煉進度。
初步冶煉,宴溫書參照的就是較為土法的煉鐵,隻需要在高爐中簡單地加入焦炭和石灰石即可。
本就是冶煉鐵器的場所,焦炭的供應不用宴溫書考慮,石灰石在大秦也被廣泛應用,大秦建築的夯土層就摻有石灰石,俗名“灰岩”。
鹹陽秋天的溫度事宜,宴溫書將材料準備就緒,冶煉裝置在晾曬三天三夜,經過工匠專業的檢測,設備也達到了使用硬度。
很快,新設備第一批鐵的冶煉即將開始。
早早得到消息的紀子昂,卡著點和林月華一起前來冶煉場現場記錄,準備把這篇報道登在明日的頭版上。
雖然隻是初期的測試,但嬴政非常重視,特地一早乘車來到冶煉廠。
大秦現今每一次新的嘗試和改良,都是一個新的開始,以後的發展都會以此為基準,所以很重要。
倘若此次嘗試成功,意味著大秦的冶鐵技術即將開啟新篇章,領先天下。
於情於理,嬴政都應該在場,見證這一刻,哪怕這套設備還未經曆過正式的測試。
嬴政來到冶煉場的時候,諸位工匠翹首以盼,嬴政掃過在
場的諸位工匠,一一進行慰問後,眾人的越發激情高漲。
當嬴政視線落到不遠處熟悉青銅鼎時,頓時陷入沉默。
“那尊鼎,有些眼熟。”
宴溫書沒有聽出來嬴政的言外之意,隻當嬴政隻是簡單的詢問,回道。
“陛下好記性,就是陛下賜給政家苑的那尊。用鐵再鑄一口鐵鍋太費時間,我看見苑裡這尊鼎質量和抗打能力不錯,就順便拿來用了。”
嬴政a眾人
宴溫書說得輕鬆,但在場的眾人心頭卻猛地一跳。
鼎曾經是王權的象征,但自從嬴政用“玉璽”代替之後,銅鼎便被視為高等珍品,甚至成為王權貴族能使用的烹飪器具之一。
所以雖然用鼎來做舀的事情有些匪夷所思,但眾人還是勉為其難的接受了建議,畢竟確實好用。
隻是萬萬沒想到,這尊鼎居然是陛下親賜,那其中代表的意義瞬間就不同了。
先前那四位控製石杵的匠人冷汗岑岑,兩股顫顫,就差點兒沒給嬴政和宴溫書這位活祖宗跪下了。
嬴政的視線一直落到那尊鼎上。
這尊四足方鼎是嬴政親權之後,自己親自監督澆築而成,上麵的麒麟獸紋還是自己千挑百選的,祈願年年瑞祥。
大學生的到來,無疑於祥瑞降臨,所以嬴政特地將這尊鼎從寶庫中搬出,命人送到政家苑,以此表示嬴政對大學生的愛惜之心。
場麵一時安靜,眾人都低斂著眉眼,眼觀鼻心。
偏偏宴溫書還不知所以地伸手輕點鼻梁,稱讚道“不愧是傳說中的青銅鼎,就是好用。陛下還有閒置的鼎嗎”
嬴政
半響,嬴政移開視線,避重就輕道“派得上用場就好。”
有舍有得,失去一個鼎,他將擁有千千萬萬個武器,算不得什麼。
但失去所有鼎就算了,他覺得大秦不至於此,連尊鐵舀都鑄不了
帝王發聲,眾人齊齊送了口氣,暗自讚歎自家陛下心胸就是開闊,宴博士如此行事,都還能穩如泰山。
殊不知,寬鬆的衣袖下,嬴政的雙拳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