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董鄂七十多會察言觀色,這會兒看著皇上神色輕鬆,知道自己今兒個的冒險一試不會出什麼大問題了,也放鬆了些。
“奴才閨女說,以她的猜測,皇上將大清尊貴的公主下降蒙古必然不隻是聯姻那麼簡單,應是希望公主們能影響額駙,進而影響其部落,再進一步還可以參政、議事、修訂當地部落律法,從而達到為我大清監國,使蒙古各部心甘情願歸附我大清,為我大清所用”
“她說以前的公主聯姻蒙古時,我大清正是初定天下、內憂外患之時,皇家對公主們顧不及太多;現下皇上執政三十餘年勵精圖治,徹底平定天下,大清在皇上的治理下即將遠邁漢唐這樣的千古帝王目光必然長遠,公主們若能在蒙古參政,您定會大力支持”
說完這段,七十忐忑看向帝王,隻要帝王發怒,他必然要麻溜請罪。
畢竟太皇太後曾說過不準後宮女子乾政,雖然這隻是他們父女在家裡私下裡討論,可帝王要不高興了,哪管你在哪裡說了什麼。
康熙難得愣神,也不知想起了什麼,竟從炕上下來,來回踱步。
董鄂七十也緊張站起,躬身等著帝王雷霆之怒。
梁九功也低頭擦汗,這董鄂家的姑娘不簡單啊,董鄂七十更不簡單,以後絕不能隻當他是個粗莽武夫
稍傾,康熙肅容又坐下,姿態威嚴。
“想必你家格格不隻說了這些,七十你接著說。”
七十也緊張坐下回話“是”
“奴才閨女說,四公主出嫁的時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四公主下降之時,皇上正好剿滅噶爾丹,對蒙古各部的威懾正是曆來最盛;而喀爾喀蒙古常年受噶爾丹侵擾,如今正是對我大清最為感激之時,此時民心最易收攏。”
“四公主是代表大清、代表皇上去蒙古,她此時收攏民心輕而易舉。奴才也不記得閨女說的是哪幾本書,她說從書裡收集來的信息看,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有許多土地靠近黃河灌溉區域,最適合推廣農耕;皇上可派兵去支持公主推廣,在這個過程中,公主可控製一些汗部兵權,建立新城參政議事,那時我大清兵馬便可撤回。”
“自古以來,百姓最大的心願便是求一個安穩,不論哪個種族公主在我大清支持下推廣農耕,那裡的百姓便會有固定家產和土地,再慢慢開通和我大清的往來商道,發展經濟,逐漸建立新城,成為喀爾喀蒙古的政治中心,在這個過程中修訂完善當地律法,將我大清國策逐漸滲透在蒙古人心中。”
“生活穩定了,誰還會想著四處征戰搶奪喀爾喀蒙古穩定了,公主還可以漸漸影響掌控整個漠北、漠南蒙古;隻要有一個公主在蒙古站穩,後麵的公主下降到其他部落,有大清支持和四公主犄角相助,也能慢慢站穩腳跟,進而影響整個蒙古為我大清所用”
“在這個過程中,其他蒙古部落必然不會像喀爾喀蒙古那樣容易掌控,但有皇上在公主背後支持,必然是能實現的奴才閨女說了,一切反動勢力在皇上絕對的實力麵前都是紙老虎”
康熙反複低喃“一切反動勢力在絕對的實力麵前都是紙老虎”
整個東次間針落可聞,隻有帝王的低語。
片刻後,帝王暢快笑起來“哈哈哈這句話說得太好了”
康熙拍了拍已經起身站在炕邊的董鄂七十的肩膀,讚歎“七十啊,你有個好女兒”
帝王大笑過後又坐下,笑道“七十你也坐。”
康熙等七十落座後歎道“朕將你女兒指給朕的九阿哥,是真的委屈你的閨女了;不過,今兒聽你這麼一說,朕更欣慰;朕的九阿哥是有些荒唐,但朕相信他們倆大婚後你家二格格定能還給朕一個對大清有助益的九阿哥”
“七十不必拘謹,朕今兒就可以額外給你一個承諾日後胤禟府裡絕不會立側福晉朕也算委屈自己兒子了,你就把心放在肚子裡;再說,就你這閨女,日後絕對吃不了虧”
七十立馬跪地磕頭“奴才謝皇上恩典”
“嗯,起來吧。”
“朕聽說你給了你家二格格不少銀子讓她做生意”
七十無奈低頭“皇上恕罪奴才也知道皇上不喜滿人經商,厭惡他們與民爭利可奴才就這麼一個嫡女,恨不得捧在手心裡寵著;她去年和奴才說想試試做生意,賺些脂粉銀子,還能孝敬奴才和她額娘一些,奴才想著姑娘家手裡總要多些銀子底氣也能足些不是,就給了她三十萬兩由著她折騰去,左右有她的兄弟幫著跑腿。”
康熙哼笑“你對閨女倒是大方”
七十笑起來“皇上,還真不是奴才自誇,奴才閨女一貫貼心;她擔心奴才因征戰落下的舊傷損毀身體,自己看了好多個醫書,給奴才做了藥酒和藥膏,還經常給奴才做藥膳;幫著她額娘管家理事,還會給她額娘按摩緩解頭痛,幫她梳妝打扮,讓奴才夫人每日都有個好心情;更從書裡看了許多菜譜,經常下廚給奴才夫妻做些好吃的,親手給奴才夫妻做衣裳。您說,這樣貼心的閨女,彆說想要些銀子做生意,就是要奴才的命奴才也願意給”
話落,七十忽然給自己一個嘴巴子,憨笑接著道“皇上彆笑話奴才,奴才一說起閨女就有些激動;奴才這條命必然是要為皇上赴湯蹈火的。”
康熙又笑起來“行了,朕知道你閨女有多好了這樣貼心的閨女,換朕也願意寵著。”
“今兒個就到這兒罷,和你聊這一場,朕,有所得甚為開懷”
“董鄂家二格格,名門毓秀,聰慧明覺,侍親至孝,特賜玉如意兩柄,妝花緞六匹。梁九功,你親自去七十府上宣旨,著董鄂夫人明兒帶著格格去寧壽宮謝恩。”
梁九功應下自去辦差。
七十忙又跪地代女兒謝恩。
康熙擺手示意他跪安,自己又去了禦座上坐下。
七十恭謹退出乾清宮,忙著回府安排家裡人準備接旨不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