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令劉泰絕望的城池
王璋走完流程來到劉泰營地,此刻公師彧正在營地中給眾人講授《漢書》。
對比起褚翜的寫字課,公師彧的《漢書》讓眾人聽起來津津有味,尤其聽到蕭何月下追韓信橋段,都恨不得以身替之,也希望有知己能夠如此賞識隻是小兵的自己。
公師彧的課講得一板一眼,但這已經是公師彧經過一定改良的課程了。
因為男人天生對曆史感興趣,而士兵對漢代的兵仙更是有著無限的遙想。
所以公師彧首先選擇了韓信這種將帥先講了起來,而不是一本漢書從頭到尾慢慢講述。
不得不說,這時代的人因為往往都專門專攻一本書,所以對擅長書籍,能全文背誦那是基礎要求,有些甚至要前後兩句完全不搭邊的話,都需要你講出道理來。
不論怎麼說,對比起需要你拿著刻刀在木片上刻字的褚翜,公師彧肯定受歡迎的多。
差不多太陽快要落山時,公師彧停下了教授,而將士們或多或少卻有幾分意猶未儘。
“見過,王公!”公師彧見到王璋對王璋行禮。
而劉泰則看著王璋道,“二叔,你怎麼來了,可有什麼軍務交給泰?”
“沒打擾到伱授課就好!”王璋對公師彧笑了笑,轉過頭對劉泰神色嚴肅道,
“我是來給你傳軍令的,明日一早,你們營地先行一步,探查林慮動向。
可在大軍到達林慮前把林慮城給拿下來,這樣我們也算有了拿下鄴城的橋頭堡了。”
劉泰聽到這話,倒是道,“泰兒得令,不過為何挑中了我?”
王璋說道:“還不是你弄出來了綁腿,便於你們翻山越嶺,快速行軍。
細說起來,倒也是你自己的充足準備,給你自己爭取了機會!
到了林慮,若林慮守衛鬆懈,那就嘗試拿下,若林慮戒備森嚴,那就等待大軍彙合。
你的身後有我和大哥,無需要以命弄險!”
劉泰聽著王璋的囑咐,心中卻也流淌過幾分的暖意。
自己來到這世界,哪怕是當初自己老爹兵敗被殺,但王彌與王璋卻也一直照顧著自己。
對他們,劉泰還是很感恩的。
“我明白了!”劉泰點頭道,“二叔,有沒有熟悉當地環境的向導,最好帶有當地口音。
另外,能不能給我全營準備好可以食用七到十天的饢餅,讓我們路上吃。”
王璋對劉泰道:“饢餅明天早上你們便是能夠帶上,至於向導,你跟我來吧!
向導是羯族石勒準備的,如果隻是大軍隨軍,那自然沒問題。
但想跟你一起調度前線調查,倒需要更他打聲招呼。”
“石勒?”劉泰不由抓抓腦袋,總感覺這名字好像跟劉琨類似,隱隱約約有幾分印象。
但若說他們具體做過了什麼,說實話,劉泰又想不起來。
沒辦法,如果劉泰穿越得是三國,那靠著《三國演義》對接下來的局勢不至於一抹黑,不論是做武將還是打天下,那多少都算有個規劃。
但現在自己所在的是晉末,自己頂多就是知道西晉這命長不了,但後麵五胡亂華自己就知道個鮮卑,至於其他的真就不清楚了。
這些心思也就隻在劉泰心中閃爍而過,兩人便來到石勒營地中。
石勒見到王璋過來找他,倒相當熱切的主動跑出來迎接,恭維道:
“王主薄,天都這麼晚了,您怎麼來了啊!”
“石將軍,這位是我小侄劉泰,奉命先一步前去林慮偵查,需要調度幾名當地口音的向導給他!”
王璋看著石勒理所當道,同時也點出了劉泰的身份。
“好說,好說!”石勒聽到王璋的話,看著劉泰的目光中卻也帶著幾分的羨慕。
能不羨慕嗎!
王彌王璋在晉朝是世家大族,雖然不理解為什麼要起來造反,但更讓自己羨慕的是,這一等世家大族就算是跳到漢國來,跟現在的皇帝劉淵都是故交。
而自己呢,雖然自己被劉淵賞識,但劉淵賞識得是自己的能力。
但上次被王浚給打敗了,印象分多少丟了幾分,哪裡比得上現在正熱乎的王彌王璋啊!
石勒很快便笑嗬嗬把人送過來,然後還奉承道,“預祝令侄,馬到功成啊!”
“多謝,石將軍相助!”劉泰看著石勒殷勤的勁頭,微微有幾分不理解,但也不卑不亢的對石勒感謝道。
“這就是世家啊!”石勒看著王璋與劉泰離開,目光中也儘是羨慕。
不過石勒又看看自己手中彎刀,自己沒有世家,有得也就隻是它了。
劉泰自然不知道石勒看向自己的羨慕心思,回去後便下達了準備執行任務的命令。
尤其詢問了公師彧與褚翜要不要隨隊,因為接下來行軍速度會加強,怕他們撐不住。
而他們兩人思索之後,還是覺得繼續跟著劉泰,畢竟其他人都跟著,就自己退了,身為世家子的臉麵讓他們在沒有受這苦之前,真說不出這話來。
正常步兵的行軍速度,大概也就是三十裡,不過現還是剛進入太行山區,實際行軍速度每天能有十五裡就很不錯了。
但自己執行三餐製,再加上在左國城時自己有意的培養將士們的體能,以及綁腿帶來的輔助,哪怕在山區行軍,至少每天能到達四十裡。
至於怎麼樣能夠讓他們走得更遠,那就是要靠自己的技巧了。
劉泰便找來向導,根據向導提供的路線與水源,便開始規劃路,等到線路規劃完畢,劉泰才鬆了一口氣,開始躺下來睡覺。
到了第二天,王璋給劉泰送來饢餅,王璋知道劉泰的習性,準備得都是一日三餐的份額,總共合起來倒能吃上八天,至於更多倒不是給不了,而就算給了也帶不上啊!
劉泰帶著部隊馬上便開始甩開大部隊,開始相對快速的跨越太行山區。
劉泰清楚自己部隊的體力,雖然在正常的情況下一口氣十公裡沒有問題,但真翻山越嶺時,劉泰主張得是快步走,並每次見到一個山頭,根據低於與向導指引,便手指指著山頂道。
“我們爬到上麵的水源點,便吃囊餅休息。”
雖然在爬山,但將士們目光有具體的目標,有充沛的糧食,他們到底不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