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華夏的書籍,都是為學者而設,非為普通人、一般人的研究而作的。所以青年們要研究,也就無從研究起。”
“我很希望大家對於國學有些研究的興趣,來下一番真實的工夫,使之成為有係統的。一門學。”蕭央說道“這樣一來,就算我們娛樂圈歌壇的人以後寫起華夏風的歌曲也容易一些。”
眾人若有所思,今天蕭央講的東西確實非常有意義。
蕭央說道“我覺得當代的青年應該有這樣的擔當,這樣才能使人有研究的興趣,並能使有研究興趣的人容易去研究。”
“我個人認為,要研究國學,就不得不注意以下四種方法。”
“一、樹立曆史的觀念。大家之所以對國學沒有研究興趣的緣故,其實是因為沒有曆史的觀念。”
“我們看舊書,可當它作是曆史看。一切舊書——古書——都是史也。本來曆史的觀念,就不由然而然地生出興趣了。”
“如道家煉丹修命,確是很荒謬的,不值識者一笑。但本了曆史的觀念,看看它究竟荒謬到了什麼田地,亦是很有趣的。”
“把舊書當作曆史看,知他好到什麼地步,或是壞到什麼地步,這是研究國學方法的,是叫開宗明義。”
“二、樹立疑古的態度。疑古的態度,簡要言之,就是‘寧可疑而錯,不可信而錯’十個字。”
“所以疑古的態度要從兩方麵好講,一是疑古書的真偽。二是疑真書被那山東老學究弄偽的地方。”
“我們疑古的目的,是在得其真,就是疑錯了,亦沒有什麼要緊。”
“我們知道,沒有哪一個科學家是沒有錯誤的。假使信而錯,那就上當不淺了!自己固然一味迷信,情願做古人的奴隸,但是還要引旁人亦入於迷途!”
“我們一方麵研究,一方向就要懷疑!如華夏的曆史,從盤古氏一直相傳下來,年代都是有表的,像煞有介事,看來很是可信。但是我們要懷疑,這怎樣來的呢?根據什麼呢?我們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究其來源怎樣,要知道這年月的計算,有的是從偽書來的,大部分還是宋朝一個算命先生,用算盤打出來的呢。這哪能信呢?我們是不得不去打破它的。”
蕭央的話引起了師生們的議論。
今天蕭央說的話,實在太顛覆眾人的一些固有想法了。
蕭央繼續說道“在東周以前的曆史,是沒有一字可以信的。以後呢?大部分也是不可靠的。在夏禹時,華夏難道竟有這般大的上地麼?這是疑古,我們再說說第三點。”
“第三,樹立係統的研究觀。古時的書籍,沒有一部書是”的。華夏的書籍雖多,但有係統的著作,竟找不到十部。”
“我們研究無論什麼書籍,都宜要尋出它的脈絡,研究它的係統。所以我們無論研究什麼東西,就須從曆史方麵著手。”
“要研究文學和哲學,就得先研究文學史和哲學史,政治也是如此。研究社會製度,亦應該先研究其製度沿革史,尋出因果的關係,前後的關鍵,要從沒有係統的文學、哲學、政治等等裡邊,去尋出係統來。”
“有人說,華夏幾千年來沒有進步,這話荒謬得很。更有一外國人,著了一部世界史,說華夏自從唐代以後,就沒有進步了,這也不對。我們定要去打破這種思想的。總之,我們是要從從前沒有係統的文學、哲學、政治裡邊,以客觀的態度,去尋出係統來的。”
“四、學會整理。整理國學,能使後人研究起來,不感受痛苦。整理國學的目的,就是要使從前少數人懂得的,現在變為人人能解的。”
“我們研究國學,非但為學識起見,並為諸君起見,更為諸君的兄弟姊妹起見。國學的研究,於教育上實有很大的需要。我們雖不能做創造者,我們亦當做運輸人——這是我們的責任,這種人是不可少的。”
“國學,不應該衰敗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手中。”
“國學,應該走出國門,成為華夏文化輸出的主流。”
“大家不要忘記,現在米國人已經開始學習華語歌了。”
“啪啪啪……”
校長帶頭鼓掌。
電視機前,眾人也不禁動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