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在我身邊,
與你相約,一生清澈,
如你年輕的臉……
孫菲的唱功比以前更好了。
這首《如願》用情真摯,配合電影,感動了很多觀眾。
我的我的父輩!
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父輩們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
夢工廠的這部電影,喚起了很多年輕人對父輩的敬佩和愛。
有觀眾出了電影院後感慨“《乘風》的場麵很大,很刺激,最後的騎兵團衝鋒讓人熱血沸騰,團長舍小家保大家讓人敬佩。”
“是啊,不過我個人總感覺這個單元的故事有些單薄,全靠大場麵撐著,所幸演員演技不拉胯,演的很到位。”
有些人在吐槽《乘風》的劇情單薄了一些。
“草,每當我想沉浸在人物的喜怒哀樂裡麵時,旁邊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又是踩椅子上又是蹲椅子上又是左搖右晃的,將我一次又一次的從電影中拉回了現實。”
“哈哈,我在的這裡,小朋友也特彆多,我理解家長想讓孩子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心思,但是咱能不能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吵鬨呢?”
“是啊,我的前麵還有個女孩在看《快樂大本營》。”
“《鴨先知》的笑點很多,但是感覺有些老套,特彆是公交車上那段,總感覺在哪看到過類似的。”
“《少年行》這個單元是最高搞笑的。”
有人的心情卻不好。
“搞笑是搞笑,但我不喜歡。他們的孩子生活在魔都,生活在深圳,拍著華夏第一支廣告,玩著最新的人工智能。而更多人的父親,那個時候在為他們這樣的先富的父親打工。”
“看了後麵的單元,我感覺很難受。”
“在時代的縮影中,這樣的父輩,這樣的家庭不過是萬分之一,而我是那剩下得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
“是普通的不得不成為學習機器的孩子,是小鎮做題家們,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為自己贏得一張通往大城市的門票,所以我根本沒法共情,我隻覺得悲哀且無奈。”
“尤其是最後那個俯瞰深圳的鏡頭,更是讓我感到無可撼動的絕望,因為我也在這樣的大城市,那麼的繁華,那麼的光線,那麼的美好,但我隻是生活在這裡,從不屬於這裡。”
“我努力的從小城市第一名考到好的大學,以為自己可以實現人生的逆轉,卻發現迎接我的是名牌大學,是十年也買不起的房價,是無法跨越的階級。”
“而原來有些孩子在出生點就是一輩子無法企及的高度,他們在浦東買了商品房,家裡認購了第一批股票,他們從小就玩人工智能,住在深圳灣的複式平房,他們在大城市接收了最頂尖的教育,然後他們造出了上海中心大廈,成為了實現時空旅行的科學家。”
“像我這樣的小鎮做題家們,租著房子日日疲於奔命,繼續像我的父輩一樣,給他們的孩子打工,結婚買房生孩子都是奢望。”
“所以我沒辦法為這萬分之一的父輩們和孩子們流淚。”
“所以,《我和我的父輩》感動不了我!”
這篇評論,很快就被轉載了。
很多人看了之後都沉默了。
是啊。
我們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普通人!
“《我和我的父輩》確實也感動不了我。”
“我也是。”
“我也是。”
很多人都想到了自己。
“蕭央,這不是我們的父輩。”
“是啊,你脫離群眾了。”
很多人都在蕭央。
蕭央也看到那人的評論。
他發現自己忽略了一件事。
電影,確實應該考慮這些人才對。
《我的我的父輩》其實不應該完全按照原版來拍攝。
蕭央突然想到了一部電影。
“過幾天就可以啟動這部電影的拍攝。”
蕭央想了一下,“這部電影的主角,就由我來飾演好了。”
第二天,蕭央即將自導自演一部電影的消息便傳遍了各地。
“蕭央終於要開始演戲了?”
“是不是真的?消息可靠嗎?”
很多人表示懷疑。
畢竟,蕭央真的已經很久很久沒拍電影了。
這廝,估計早就忘記怎麼演戲了!
不過很快,蕭央便親自發消息,他確實要自導自演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