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蜀山世界開始!
不知不覺,已正值夜半時分。
雲白天青,山高月小,明輝四射,玉宇無聲。
紀寧望著眼前出落得越發娟好美麗的淩玉兒,暗付“父母才是真愛,孩子隻是意外這句話,落在玉兒身上,當真是名副其實。”
淩渾少年英俊,與乃妹淩雪鴻一母孿生。生具異稟,幼年即慕衝舉。至二十歲,乃妹淩雪鴻先嫁與好友白穀逸(即嵩山二矮,日後的嵩山二老中之追雲叟),淩渾亦娶崔五姑為妻,均極恩愛,又均向道心誠,慕古人劉樊、葛鮑之風,欲為神仙美眷。不久相約入山,備曆險阻艱難,終遇仙緣,成了散仙中的有名人物。
淩渾夫妻恩愛,師父又是一位散仙,不禁婚嫁,為想神仙美眷,永駐芳華,時往海內外仙山靈嶽,尋求駐顏靈藥。偏生學道年淺,見聞無多,又奉師命,去往大雪山所辟冰壁之內煉一件純陽至寶。此事繁難,耗時又長,體力縱然不至於因此衰敝,少年風姿卻保不住。
淩渾為此發急,搜求甚勤。
崔五姑曾經力勸言道“恩師已知你這種好勝喜奇心意,雖未禁止,卻有徒勞之言,我二人又非世俗夫妻,何必乃爾?你看妹夫就不像你。”
淩渾卻說“他生來矮醜,駐顏作甚?難得你我天生美秀,與彆人不同,非愛惜不可。如若能永葆青春,豈非佳話?師父那日明說不久當有遇合,徒勞之言,我也聽到,恐係彆有所指。你且莫管,由我自去,隻要在期前不誤恩師使命罷了。”
五姑知他性情,自信甚深,勸也無用,索性任之,自己並不以此為意。
淩渾見狀,還怪她不肯出力相助尋訪。
忽然機緣湊巧,這日行經雲南雄獅嶺,巧遇極樂真人李靜虛,班荊如故,結為良友。偶然談到心事,極樂真人笑道“我昔年也有此想,彼時少年心性,想到必踐。為此費了好些心力,經時多年,才將靈藥合煉成功,一向留送有緣。現餘兩小玉瓶在此,恰巧可供賢梁孟之用。”隨同去往所居長春岩無憂洞中,取藥相贈。
行時告以每份隻供一人之用,不可糟掉,否則便有缺欠。
淩渾喜出望外,本無糟棄之理,聞言過耳,並未在意。謝收之後,因為期已迫,立即趕回,告知妻子崔五姑,照真人所傳各覓靜室,於七日內分七次服食。
天數微妙,事有定數。
修道之人雖能推算天機,但越是局中人越算不出。一任修道之人是法力多高,也隻能測知一個大概罷了。何況淩渾夫妻此時道力不高,更是不知後事。
淩氏夫妻入山訪道之時,所生愛女年才兩歲。因生下來便秀美天成,玉雪可愛,故而取名玉兒。崔五姑隻生此一女,又生得這般之好,自是甚是鐘愛。
他們夫妻未成道以前,又均有一身極好武功。儘管修道心堅,愛女卻不舍托人撫養。淩渾屢次嫌棄帶了嬰兒,山行累贅。
五姑愛女心切,亦總是力爭,言道“五倫一樣情親,我身為一個女子,與你一同入山訪道,不也是累贅麼?事有定數,如有緣福,終會有之。難道隻許夫妻合籍雙修,不許母女一同向道麼?”
淩渾拗她不過,隻能索性聽之。
不料夫妻二人分服靈藥之前,崔五姑因愛女近期學會了幾樣防身法術,年幼無知,常喜在洞外演習,恐生事故。而母女二人又一向同居一室,從未離開過。
她見後洞石穴陰晦窄小,不舍得照丈夫所說,將愛女禁閉在內。起初一任丈夫如何求說,執意不允,借故延宕。
直至等到丈夫淩渾閉關入定,潛往後洞,將愛女放出,仍令其同居一室。
淩玉兒這時已有十二歲,天生仙根仙骨,容姿美秀,人又聰明賢孝。崔五姑打坐之時,便守在對麵,照乃母傳授入定,絲毫也無妨礙。
崔五姑照著極樂真人的指示,每日調元入定,子初服藥。那藥半敷半服,原分七份,每份事先用早便備就的靈泉和好備用,各按所需多寡不等。
崔五姑第一日服藥下去,立見靈效,不僅是心神靈爽,凡是藥水搽過之處,次日皮膚便會光潤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