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魏新政!
晨鼓才響,坊門方開,天色陰沉,風卷白絮。
一輛輛馬車、夾雜著或騎馬、或步行的官員從戚裡出來,沿著廣德門大道拐入宮前廣場。
辰時剛至,宮門大開,群臣陸續湧進麟趾閣中,天子元善見卻還未駕臨。
屋外飄著雪花,時不時有寒風吹進來,麟趾閣中央位置起了一爐炭火,高澄走到爐子邊,旁若無人地攤開手,掌心向著炭火取暖。
官員們各自低聲交談,高澄冷眼旁觀,此時的閣內囊括了幾乎所有長駐朝堂的高官權貴,六州大都督高嶽因為母疾而告假。
閣中大致分成了三撥人,以高澄為主的尚書都省以及六曹高官,其中就有尚書左仆射司馬子如,右仆射高隆之;以太保尉景和司空孫騰為首的鄴城勳貴階層;以及以侍中、華山王元鷙為主的元魏宗室大臣。
當然,這種劃分不夠嚴謹,比如在整頓吏治上,司馬子如與尉景、孫騰等人站的就是同一立場。
閣內不少人將目光望向跟在高澄身後的封述,按照封述的官階,根本不可能出現在麟趾閣中。
鄴城官場就這麼大,所有人都知道高澄這些日子一直在與封述刪定律令,而今日天子召集群臣,為的就是商定新製。
“陛下駕到。”
隨著一聲高唱,元善見終於在劉思逸等內宦的侍奉下姍姍來遲。
因為閣內不及大殿寬廣,群臣迅速站成了六列,各安己位,作揖道
“恭請聖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坐在胡床上的元善見,右手微抬道
“朕安好,眾卿家免禮。”
“謝陛下。”
群臣緩緩起身。
“朕有感於本朝律法繁雜,特命尚書令主持刪定,昨日尚書令已將修訂好的律令上呈於朕。”說罷,元善見衝高澄點頭微笑道“尚書令辛苦了。”
“臣慚愧。”高澄謙虛道。
“尚書令無需自謙。”元善見又向著身側的劉思逸吩咐道“昨日朕命尚書令遣文吏謄抄,劉寺人,將新修律令分發給諸位大臣參議。”
劉思逸得了吩咐,親自領了一群小宦官捧著文書發給閣中每一位大臣,一時之間閣中隻剩了書頁翻動的聲響。
“這份律令既然是由尚書令主持刪定,參議之前,還請尚書令為朕簡略介紹。”
高澄躬身道“臣遵旨。”
起身後,高澄拿著一本劉思逸送來的律令,邁出隊列,周視群臣,頗為自傲道“新修律令參考自李悝《法經》以來曆朝曆代律法行文,校正古今,刪定名法科條,精簡合並,有《名例律》、《衛禁律》、《職製律》、《戶婚律》、《廄庫律》、《擅興律》、《賊盜律》、《鬥訟律》、《詐偽律》、《雜律》、《捕亡律》、《斷獄律》十二篇目,共計一千零二十七條。”
這篇律令是他與封述一齊協作完成,當然,參考、刪定先秦以來的律法這種大工程都是交給了封述,他隻是些想法而已。
目光巡視閣內群臣,高澄回身向元善見舉薦道“啟稟陛下,尚書省三公郎中封述出身律令世家,深諳律法,臣請由封述為陛下詳細分解新律條文。”
“能得尚書令看重,其人定有才學,封述何在?”元善見掃視群臣問道。
封述自從高澄出列,便打起了精神,此刻聽天子喚他,連忙從隊伍後頭越了出來,享受著那些被拋在身後的高官們的注視,封述躬身道
“微臣封述,參見陛下。”
“卿家請起,既然尚書令屬意,就由你來分解條文。”
元善見始終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
“微臣遵旨。”
封述起身後,也不翻看懷中的律令文書,昨日他與高澄說的爛熟於心,並非是吹噓。
隻見封述自信滿滿道“新律以名例篇為首篇,尚書令稱為總則篇目,由《晉律》中的《刑名》和《法例》合並而成,名者,刑罰之罪名也,例者,刑罰之體例也。”
“新律承襲本朝舊製,加以修改為死、流、徒、杖、鞭五刑,死刑為絞、斬、梟首、繯四等,流刑(流放)一等,徒刑(監禁並勞役)分為一至五年共五等,杖刑為三等,分彆為杖十、杖二十、杖三十,鞭刑有五等,分彆為鞭四十、鞭五十、鞭六十、鞭八十、鞭一百,如此共計十八等刑罰。”
群臣包括元善見在內,隨著封述的分解逐行閱看。
封述滔滔不絕,將新律十二篇逐一分解。
其中,《職製律》是關於官吏違法懲戒和犯罪處刑的規定,高澄對於這一篇最為用心,內容包括官吏舉薦非人、漏泄機密、篡改文書、受財枉法、傷化虐民等等,甚至將瀆職怠政也納入其中。
當封述提到瀆職怠政時,尉景出列打斷道“啟稟陛下,臣有異議。”
“太保請說。”元善見應允道。
“新律中提到瀆職怠政,臣不敢苟同,漢初遵循黃老之學,崇尚無為而治,這才有了文景盛世,請問依循新律,漢初那些名臣賢相是否該治瀆職怠政之罪。”
尉景一席話以漢初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駁斥瀆職怠政這一條例,搶先發難。
“啟稟陛下。”封述並不慌亂,鎮定道“行政當合時宜,漢初之所以能夠無為治國,隻因內部安寧,其外又與匈奴和親,自可以與民休養生息,如今南有梁人虎視眈眈,西有宇文泰在側,形勢與漢初大相不符。”
高澄忍不住出列譏諷道“所謂無為而治並非指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指不亂為、不妄為,老子曾言‘無為而無不為’,尉太保還是多讀兩年書再來參議政事,免得落了顏麵。”
“你!”尉景虎目圓睜,抬手指著高澄,也許是怒極攻心,身子有些搖晃。
“若是尉太保身體不適,還是回去歇息的好,免得天下人議論陛下苛待臣子。”高澄依舊陰陽怪氣道。
尉景冷哼一聲,袖袍一甩返身回位,不再理他。
高澄也向元善見拱手回到隊列。
這一段插曲之後,封述還是繼續將《職製律》向群臣分解,等他說完,司空孫騰出列拱手道
“陛下,臣以為受財枉法一條處置過重,還請陛下斟酌。”
孫騰這話一說,群臣附和,就連尚書省左仆射司馬子如也大為讚同。
元善見哪做得了主,望向高澄問道“尚書令覺得如何?”
高澄心道你們是沒見過朱元璋是怎麼懲治貪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