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名門_東魏新政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東魏新政 > 第十七章 名門

第十七章 名門(1 / 2)

東魏新政!

北魏孝文帝時班定族姓,以‘盧崔鄭王’為四姓高門,指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而崔姓並非博陵崔氏,而是清河崔氏。

受國史之獄牽連,清河崔氏領袖崔浩滿門被誅,聲望大受打擊,好在之後又有崔休、崔亮、崔光重振名望,清河崔氏依舊穩壓博陵崔氏一頭。

世事變遷,三崔作古,如今的三崔更多是指見寵於高澄的禦史中尉崔暹、度支尚書崔昂、京畿府司馬崔季舒,博陵崔氏一門三俊彥,聲望日隆。

天平四年七月上旬,尚書令高澄巡視司州六郡。

高澄此次出行幕僚隻帶了京畿府司馬王士良,就連司州牧邢邵都沒有許他隨駕,唯恐耽誤了政事;而武官則隻有李順統領親衛隨行,斛律光執掌禁軍輕易離不得鄴城。

從晉陽帶來的親衛舊人大多都已經分散在禁軍之中,如今這支衛隊是由高澄重新組建。

儀仗行到清河郡東武城西郊官道,高澄下了儀架,如今年滿十六的他,過去一年身高長了不少,至少算不得矮了,此時高澄望著兩側微黃的田地,咧開了嘴角打趣道

“這些田地有哪些是崔侍郎的產業?”

高澄身後除了王士良、李順隨侍外,還跟了三名常服文士,都是四五旬年紀,其中一人拱手答道

“世子誤會了,崔劼出身青州房,祖業在東清河郡鄃縣(今山東夏津縣),至於崔氏在東武城縣的田畝都是清河大房、小房的產業,下官可就不清楚了。”

崔劼是北魏司徒崔光之子,出身清河崔氏青州房,官職顯赫,為三省之一中書省侍郎,也就是副中書令,隻不過因為高澄身居尚書省總領朝政,因此,中書、門下二省被邊緣化,崔劼本人同樣位高權輕。

“原來如此,你們這些個名門望族真如參天巨木,枝葉繁盛。”一邊笑著,高澄一邊問向身旁的王士良“君明,如今太原王氏又有哪幾房?”

“啟稟世子,永嘉之亂後王氏南遷,直到晉宋之交,慘遭劉裕滅門,隻有時年十四的慧龍公獨活,慧龍公隻身返北地,生子寶興,寶興又生子瓊,瓊又生遵業、廣業、延業、季和,分為四房。”

高澄好奇道“君明又是王氏哪一房?”

“下吏並非王氏四房出身,先祖在永嘉之亂後遷居涼州,並未跟隨宗族南渡。”

“原來君明並非王慧龍之後,那王慧龍一人逃回北地,說是王氏子弟,可有憑證?”

“世子有所不知。”插話的人是高澄為弟弟們請的老師,範陽盧氏大儒盧景裕“王慧龍太原王氏子弟的身份是由東郡公做的保。”

所謂東郡公指的正是北魏名臣崔浩。

高澄一時來了興趣,追問道“仔細說說。”

盧景裕也不賣弄關子,直言道“太原王氏族人,鼻大且紅,東郡公一見王慧龍的鼻子就認定他是真正的王家子孫,並將侄女嫁於慧龍,助他重振門楣。”

高澄心道這麼草率的嗎?

轉頭看向王士良,王士良也感覺到了高澄的目光,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

果然也是個大鼻子,又問向王士良道“漢末有位司徒王允便是出自你們太原王氏,聽說他曾使美人計離間董卓、呂布,不知那位美人是何姓名?”

“年代久遠,下吏實在無從知曉。”

高澄有些失望,又看向最後一名年紀最大的五旬文士“既然說到漢末,不知恭文先生可曾聽說過諸葛孔明?”

“老朽雖然學識不精,但也嘗讀諸葛丞相的事跡。”


最新小说: 閨蜜他哥超凶,隨軍後他夜喊寶寶 軍區大院來了個睡美人 七零萌寶的鹹魚日常 出獄後,我成了絕世強龍! 阿爾卡拉的幻想1黑水晶 規則怪談,從四合院開始 末世災變:我靠收割反派暴富 惡雌嬌又欲,五個獸夫纏歡上癮 惡魔不會談戀愛 雪花融化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