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目睹此景,開口道:“夫人,天色漸晚,你與甄兒先去籌備晚宴。
同時,派人將念兒母女與陸先生一家接來,我們一起用飯。
我與李燁則往書房,商討些許要事。”
林柔頷首應允,攜李甄款步而去。
李信與李燁踏入書房,兩人對坐。
未待李信開口,李燁已率先言道:“父親,兒子決心儘快終結這亂世,還天下一個四海升平,海晏河清。
這是兒子本心與武道,還望父親鼎力支持!”
李信這次沒有絲毫猶豫,慨然應允:“好!為父代表太原李家,全力支持於你!
既已與楊召撕破臉麵,過些時日,我便升你為並州將軍,使你獨領一軍。
我深知你在西北軍中的表現,無需妄自菲薄。為父深信你能領好此軍。”
李燁沒有推辭,應道:“多謝父親之信任與支持。”
李信沉思片刻,帶有考量地問道:“你覺得朝廷接下來會有何反應?我們並州又該如何應對?”
李燁沉思片刻,回答道:“此次楊召欲冊封大姐為太子妃,意在拉攏太原李家。
想必朝廷因各地百姓反抗已焦頭爛額,難以為繼。
隻要楊召尚顧全顏麵,考慮大局,便不會此時與我們光明正大地開戰。
據陸先生所言,並州如今兵強馬壯,糧草豐足。
稍加改製整頓,便可使政令暢通,將士效命,成為一方諸侯。
因此,當前乃是整頓並州內部之絕佳時機。”
李信點頭讚同:“嗯,所言極是。
此事不難,太原郡乃我李家世代經營之地,並州亦在李家治下數十年。
何況陸先生還為我推薦了一位非凡之才,一位相才。”
李燁聞言大感興趣:“哦?宰相之才?何人?為何我從未聽陸先生提及?”
李信疑惑道:“你應當知曉,乃是你侍衛刑山之啟蒙先生,前北齊右相國衛恢衛老先生。”
李燁驚愕道:“衛先生!原來是他!我就說嘛,與教授刑山武功的老卒稱兄道弟,一同避難東平郡的衛先生豈是尋常人物。竟是北齊之名相!他現今在何處?”
李信答道:“正在裴韜處,協助處理並州政務。裴韜對他言聽計從,尊其為先生。”
李燁深知裴韜不僅能力出眾,更是李信少年時的摯友,故李信力保裴韜出任並州刺史,一任便是十數年。
李燁自己對政務並無多大興趣,且身邊謀士亦不擅長政務,如陸機、徐陵等。
既知父親手下有兩位相才,李燁便可專心他事,趁機道:“父親,孩兒欲趁此機會迎娶影兒,不知可否?”
李信正思索並州改製之事,忽聞此喜訊,先是一愣,繼而大喜道:“此乃喜事,自然可行。我這就去尋你母親商議成親儀式事宜。”
李燁忙道:“父親稍安勿躁,待晚宴時與眾人一同商議豈不更佳?”
李信連連點頭,重新坐下。父子二人繼續在書房商討並州日後發展之事,直至眾人聚齊。
果然,正如李燁所預見的那般,皇帝楊召並未因太原李家拒婚一事而興師動眾,大動乾戈。
並州方麵僅僅專注於政務的革新與軍事的整頓,未曾高舉反周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