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遼風雲錄!
第一節
一、
“我是誰?我在哪兒?”
睜開雙眼,我費了很大功夫,才回憶起我的前世今生。
“我還是王進賢嗎?我在哪兒?是在大學的宿舍?還是在溫暖的家中?在21世紀的家中?還是在17世紀登州或者尋山所的家中?亦或者是在日本?”
周圍一片漆黑,隻有呼呼的大風呼嘯而過。
“我不會是在陰曹地府吧!”
這個念頭讓我不由打了個寒戰。這一寒戰使我感到我手中有物,仔細揣摩軟軟的,綿綿的。好像是——一隻手。
“啊!你醒了!”一個女人的聲音,嚇了我一大跳。
那隻手從我的手中翕然而去。不久,一點豆火亮了起來,映襯出一張美麗而消瘦的臉——是傅氏。
那麼我——還是王進賢。
二、
在日本,封建集權統治如旭日東升,朝氣蓬勃。而在幾千裡外的大明,封建集權統治卻腐朽不堪、行將就木、日薄西山。
萬曆四十六年九月,戶部以遼餉缺乏,援引以前征倭征播1的例子,要求加派軍餉。除貴州不派外,其餘浙江十二省南北直隸參照萬曆六年會計錄所定田畝總計七百餘萬頃,每畝權加三厘五毫。除湖廣淮安額派獨多,另應酌議外,其餘的省府不許和中央討價還價、討論優免,總計實派額銀二百萬三十一兩四錢三分八毫。上從之。
萬曆四十七年十二月,再次加派遼餉,以一年為限,田地每畝再次加派三厘。上從之。而所謂的一年為限,也因為遼事不絕,糧餉吃緊,成為一紙空文。
萬曆四十八年三月,因為軍興,諸費不足,命各省直田地每畝再度加派二厘,以敷兵、工二部之用,萬曆皇帝同意了戶部等衙門的建議。這樣,萬曆年間遼餉加派達到每畝八厘五毫。而加派並不是增加的負擔的全部,為了籌措戰爭經費,戶部想儘了辦法,包括原來很多優免的項目都被取消。
萬曆四十八年四月初六日,皇後王氏與世長辭。十一日,萬曆皇帝病發,他在弘德殿單獨召見方從哲2,在這次會談中他向他唯一的首輔指出那個王進賢王神仙是個禍害,身為朝廷命官,居然擅離職守,私自下海通番,而且還操縱登州糧價,擅自帶兵跨防區作戰,資助妖人,招募何心隱3和李贄4的徒子徒孫,背離先聖,妖言惑眾,蠱惑人心——乃十惡不赦之徒,必須將之捉拿歸案,明典正法。最後,萬曆皇帝惡狠狠地說道“此子不除,朕心難安!”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十七日,萬曆皇帝病情加重,在弘德殿召見英國公張惟賢,大學士方從哲,尚書周嘉謨、李汝華、黃嘉善、張問達、黃克纘,侍郎孫如遊,勉勵各位大臣勤政敬職。二十一日,萬曆皇帝駕崩,時年五十八歲。遺詔停止一切榷稅和新增織造等。二十二日,皇太子遵從遺詔發放幣金百萬犒勞邊關將士,全部停止征收所有礦稅,起用因建議時政而定罪的諸臣。二十四日,再次發放幣金百萬充當邊境賞賜。
泰昌元年八月初一日,朱常洛即皇帝位。東宮眾人一時雞犬升天,王安5被破格提拔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離掌印隻有一步之遙,甚至在當時,司禮監的掌印盧受就已經開始自我收縮,給未來的掌印太監王安讓路,王安一時權勢熏天。
八月二十一日,光宗感到身體不舒服。二十三日,在乾清宮召對英國公張懷賢、大學士方從哲等十三人,命令皇長子出來接見。二十九日,病危,再次召見方從哲等人接受遺命。當天,鴻臚寺官李可灼進獻紅丸。八月初一日,光宗死於乾清宮,在位一個月,終年三十九歲。熹宗即位後,采納廷臣建議改萬曆四十八年八月以後為泰昌元年。十月,上尊諡,廟號光宗,葬於慶陵。九月初十,為萬曆皇帝追加尊敬諡號,廟號神宗,安葬於定陵。
十月三日,將顯皇帝和孝端顯皇後葬於定陵。
十月十八日,天啟皇帝聽講經傳史鑒。十九日,禮部尚書孫如遊兼任東閣大學士,參與軍機大事。
十一月三日,追封皇母為孝元貞皇太後,生母為孝和皇太後。
十二月十八日,方從哲辭官。他的離去標誌著神宗的時代結束了。當方從哲在淒厲北風中離開北京城的時候,不知道他是否還記得萬曆皇帝對他的囑托王進賢不除,朕心難安!不管他還是否記得這句話,事實上他已經力不從心,顧不上這件事情了。隨著兩代皇帝的晏駕,北京的政治鬥爭形勢愈演愈烈,讓他心力憔悴。一朝天子一朝臣,作為神宗的寵臣,實際上他已經和現在的皇帝隔了兩層關係。他深受“三案”6影響,已經無力回天,讓他下野已經成為朝廷各方政治勢力的共識。方從哲年事已高,性格溫和,此時的他隻想回家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至於萬曆皇帝為什麼那麼關注一個小小的山東防汛營把總,為什麼不通過東廠錦衣衛係統去捉拿,卻要動用六部的力量,他甚至想都懶得去想。在他的日程表上,這件事情實在太過微不足道。
1即萬曆年間征討朝鮮、播州。
2方從哲(?-1628),字中涵。浙江德清(今屬浙江省湖州市)人。明末首輔大臣。隸籍錦衣衛,家京師。方從哲在萬曆末期曾獨相七年,對當時的政局有過重大影響,也曾遭到當時的東林黨人和後來受他們影響的一些人士的批判。應當說,他是明末曆史上一個重要人物。
3何心隱(1517~1579),中國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心學”之泰州學派弟子。原名梁汝元,字柱乾,號夫山。江西吉安永豐人。早年放棄科舉,致力社會改革,曾被捕入獄。
4李贄(1527~1602),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
5王安,明神宗皇宮太監,河北省雄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當過明光宗的伴讀,萬曆時由太監陳炬推薦,命為皇太子伴讀。當鄭貴妃謀立己子為皇太子,皇太子處於危機之時,多由王安保護。光宗即位,擢司禮秉筆太監,並勸光宗重用東林黨人楊漣、劉一燝等人。光宗去世,熹宗即位,王安協助天啟將李選侍移出乾清宮,遷住噦鸞宮。魏忠賢、客氏得勢後被殺。
6“晚明三大疑案”指明朝末期宮廷中發生的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的總稱。這三起事件本身並不是很重要,但是卻是各方力量鬥爭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