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正要拉著惠妃坐到自己身邊,惠妃忙小聲拒絕道:“皇上,妾身聽說今天皇後娘娘已經好多了,肯定會來的。就算皇後娘娘不來,這裡也不是臣妾的位置。”
而後,惠妃就退到賢妃淑妃之後,與芳嬪坐在一處。
就在這時,隻聽內侍再次唱道:
“太後娘娘、皇後娘娘、德妃娘娘駕到!”
原來,皇後知道皇帝中午在惠妃那裡用的午飯,也會與惠妃一起過來太極殿,心裡就不舒服。她不想讓百官看到自己孤零零一個人來,又不屑與其他妃嬪一起,便乾脆去了太後那裡,與太後一起來,這樣至少也能體現出她的孝心來。
而德妃原本是太後的侄女,向來都是跟在太後身邊的。
“母後您來了!”皇帝親自上前,扶著太後坐在自己上首,而皇後自然而然地坐到了皇帝下首的位置上。
百官們參見太後皇後以後,這才入席坐下。
皇帝見太子還跟從前一樣,坐在百官之前,與安王相對,不由沉著臉對華恩道:“讓你準備個宴會都辦不好!太子乃是國之儲君,位在百官之上,豈能坐到下麵去?去,讓人將太子的位置移到朕身邊來!”
皇帝指了位置,就在皇後下麵,隻比皇帝的禦座低一級。
而後,皇帝又讓蜀王坐了太子原來的位置。如此,蜀王的地位也比安王高半級了。不過,蜀王是皇叔,是長輩,比安王高半級也說得過去。隻是安王會不會這樣想,那就不好說了。
皇帝致開場白,而後太後也樂嗬嗬地說了幾句,便到了百官賀壽的時候。
既然是賀壽,自然是要送禮的,這也是百官們獲取皇帝好感的一個好時機。後宮的禮這兩天都已經陸續送去皇帝寢殿了,太子的禮也送了,掛在殿上了。
因此,第一個送禮的就是蜀王。蜀王送的是一盆山河萬裡的香山子,以白玉為底座,不說那香山子的造型,單單下麵那麼大一塊白玉底座就極為難得。
皇帝顯然對此很滿意,含笑點頭,讓送到勤政殿去擺著。
隨後是安王送的一株三尺多高的珊瑚樹,底座是用碧玉做成,遠遠望去,仿佛綠樹紅花,又好似海麵上噴薄的火焰,令人眼前一亮!
皇帝似乎也很喜歡,點頭道:“安王有心了。”
而後是五皇子。他送的是一部他自己手抄的佛經,並一座墨玉雕刻的飛龍擺件。冊封太子以後,五皇子也封了襄王,雖然已經開府,但尚未大婚。這還是沈夢第一次見,發現襄王年紀似乎跟自己差不多,容貌肖似其母妃胡昭儀,俊美中還帶著幾分靦腆。
接下來是大臣們送的禮,當然,如果不是太出眾的,便悄悄送到司禮處,讓內侍登記下來不失禮就好。隻有那些自認為能博皇帝一笑的禮物才會拿出來獻一現。
沈夢看過,都是玉器、佛像、古畫古籍之類的東西。珍貴倒是珍貴,但都不算有新意。
安王看著殿上掛著的沈夢的字畫,忽然心中一動,假意問道:“為何不見太子殿下的禮?”
蜀王冷聲道:“那不是還在殿上掛著的?皇侄年紀不大,眼神怎麼這樣不好?”
安王心中惱恨,麵上卻依然假笑道:“那不是太子妃的賀禮嗎?是侄兒想多了。太子妃和太子本是一家,父皇壽誕,太子又幫著父皇操勞國事,自然由太子妃備禮了。嗯,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
安王連說兩個都是一樣的,話中之意卻偏偏暗示出太子不孝,將給父皇準備壽禮這樣的大事也交給太子妃,自己什麼都不管。
皇帝知道安王這是有意針對太子,他雖然聽出了安王的暗示,卻並沒有放在心上。他也知道太子這段時間實在太忙。再說太子妃的兩件壽禮他都很喜歡。
因此,皇帝微微皺眉道:“安王說得不錯,太子與太子妃本為一體,自然誰送的禮都是一樣的。那百壽圖上,還有太子寫的字,朕就很喜歡太子妃這份孝心。”
這是明擺著的袒護偏心啊!安王看著坐在謝淮舟身邊的沈夢,心裡恨得不行。不就是弄那些神神叨叨的東西欺瞞哄騙父皇嗎?他也有辦法!哼!
這時,謝淮舟忽然起身站出去,對著皇帝鞠躬行禮道:“父皇,兒子也給您準備了一件禮物,隻是兒臣原本是打算等您回寢宮以後再看的,但既然二哥提起來,不如兒臣就讓他們送到這裡來,也好讓大家一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