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麼,他們剛剛到,我們馬上殺出去。他們哪裡就防得住。”說話人臉色黝黑,聲音洪亮,正是綠林軍將領馬武。馬武字子張,南陽郡湖陽人,年少時為躲避仇家,常年活動在江夏一代,練得一身好武藝。馬武後來投身綠林軍,成為綠林軍中一員勇將。
王風看了看城樓下人馬漸多,擔心道“現在隻怕要殺出去也不容易了。”
“管他呢,殺一個就不賠,殺兩個就是賺。”
“家眷呢?”
馬武憨憨一笑,不知如何應答。
王常道“我們還是請太常將軍為大家謀劃吧。”
眾人這才想起劉秀剛才說過的話,忙請劉秀過來。
劉秀見眾人臉上憂懼不安,用手拍著城牆道“你們看看,這哪裡一般武器能攻破的。”眾人平日並沒有注意城牆,現在見城牆雖然古舊,卻是三尺見厚的磚石壘成,確實非一般武器能攻破,更不用說數丈寬的城牆,劉秀指著城內道,“昆陽雖小,卻是城池堅固,絕非一時能攻破。敵人人數雖眾,但在小城麵前無法施展兵力,我們根本不用怕他們。”
王鳳擔心道“劉將軍話雖有理,但昆陽城小,就算可以堅守一時,又如何能長久抵抗這百萬之師。”
大家一下又緊張起來,神色不安。
劉秀並不知道如何抵抗百萬之師,但他現在心中隻有一個念想,無論如何,一定要說服眾將,堅守昆陽,拖住新軍。劉秀指向遠處,對眾人道“你們看,昆陽四周山丘眾多,河流密布,這樣的地形,隻利於小部隊作戰,不利於大部隊作戰……”
未等劉秀說完,王鳳不以為然道“你說什麼利不利的,誰又能以一擋十,何況哪止十啊,我看最終肯定還是很難守住,與其日後城破不能保全,還不如我們及早投降……”
不少將領都露出讚許之色,也有人麵色不悅。
王常道“並未決戰,豈可輕言投降。”
“隻怕投降也難有出路。”馬武就想著痛快廝殺一場。
劉秀朗聲道“絕對不能投降!我們既然已經起事,豈能投降。投降必然使新軍迅速南下,我們主力必然不保。我們一同起義,如今麵臨強敵,如果置眾多兄弟不顧,豈是英雄所為?如果主力不保,我們又豈能保全?與其敗亡,還不如拚死一戰。隻要我們守住昆陽,宛城旦夕即下,宛城一破,主力就會立馬前來援助。到時內外夾攻,必可破新朝大軍。賊兵一破,我們大事可成。”
眾人聽得劉秀之言,既是慚愧又是佩服。人人都是經曆過生死的人,原本不是貪生怕死之輩,隻是見著新朝軍隊源源不斷湧來,才被一時浩大的聲威所震懾。
王鳳道“城中糧草隻能堅持一個多月,隻怕等不到宛城獲勝,昆陽先破了。”
劉秀道“我們豈能死守呢,城內兵馬自是堅守不出,我們另尋求救兵。定陵和郾城在昆陽之東,敵軍的目標是南邊的宛城,他們絕不會向東進攻,定陵和郾城也就不會有兵臨城下之憂,我們可去那裡求得援兵。有了援兵,我們就可內外攻擊,使敵軍無法全力進攻,自然就解了昆陽之危。守住昆陽,就可等待主力前來決戰。”
劉秀見眾人點頭稱是,趕忙道“既然大家願意同生共死,那就請速速決定誰留下守城,誰外出請兵。”
城下的新軍已逐漸圍住了昆陽,遠遠可見數裡之外的人員已經開始搭建營房。
王鳳道“我願守城。”
又有數人應道“我願守城。”
劉秀問“誰願去請援兵?”
眾人默然。
劉秀心中的念想已經讓他無所顧忌,他向各位抱拳道“好,我願前去請援,那就拜托各位,務必守住昆陽,我一定帶兵馬回來。”
“我願同去。”鄧晨站了出來。
“好。”劉秀對鄧晨心生感激。
緊接著李軼也挺身而出“我願同去。”而後宗佻等人均願隨劉秀前往。
劉秀正與諸將商議,忽見兩人奔來,遠遠叫道“我們願隨劉將軍一同前去請兵。”
劉秀一看,前麵一人身材高大,濃眉大眼,卻是前日自己領兵初到潁川時投奔入伍的王霸。王霸字元伯,是潁川潁陽人。王霸本是在當地管理監獄的小吏,但他一向胸有大誌,又不滿王莽無道,便辭職在家。聽說劉演起義,王霸便有投奔之心,後遇劉秀的兵馬巡察到潁川,便投奔入軍。劉秀見他談吐不俗,將他留在帳下。
後麵一人儀表堂堂,衣著整齊,名叫任光。任光是南陽人,字伯卿。劉演初圍宛城時,劉賜奉命帶兵進攻宛城,見幾名士兵圍著一人撕扯。原來是士兵們見那人衣著光鮮,欲搶那一身衣服,哪知這人寧死也不肯脫衣服。劉賜見那人長相忠厚儀表不凡,便將他救下,留在軍中,那人正是任光。劉玄稱帝後,任光成為劉賜帳下一名偏將軍。剛才耳聞劉秀要去請兵,便欲同往。
到了晚上,王常等人將劉秀及同往請兵的十二人從南門送出。劉秀向王常抱拳道“昆陽勢急,有勞將軍擔待。”
王常知道劉秀擔心王鳳守城不堅定,便道“劉將軍放心,我們會堅守城池,此去艱險,各位多保重。”
眾人一一拜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