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冠百王劉秀傳!
116
過幾日,申屠建、趙萌、李鬆、鄧曄率領的大軍正式抵達長安城。幾位將領見王憲竟自稱大將軍,而且住進了後宮,還享用著天子的車馬服飾,立即令人逮捕了王憲,當場處死。
散在長安城的兵馬聽說更始大軍入城,紛紛前來歸降。一日之間,長安城便安定下來,人人都希望重建漢室。新朝大司空崔發是申屠建長安求學時的老師,聽說申屠建帶著大軍入城,趕忙前來投降。聰明一世的崔發卻不知道風光無限的申屠建早已不是當初的理想少年。空前的勝利和盛大的城市帶給這位綠林軍將領的不是智慧的自豪而是愚蠢的自負。申屠建竟讓大司徒劉賜將崔發當場斬首,又令士兵將前來投降的新朝大臣史諶、王延、王林、王吳和趙閎等人全部殺死,以懲戒他們沒有儘忠自己的君主,而後又揚言三輔的民眾都很狡猾,不可信任。
偉大與平庸的距離往往就在一念之間,隻是這一念之間凝聚了千百日的人生曆練,偉大的人能夠看見民眾的心聲而不為外在紛擾所迷,平庸的人隻能看見顯眼的功績卻看不見真實的力量。人生世事總是在舉手之間就完全改變了方向。長安城的軍民萬萬沒有想到這世間還有如此的將領,一時間,原本想來歸順求得富貴的官兵紛紛逃散,各自集結自保。申屠建發兵進攻不能取勝,發令安撫又沒人相信,於是,剛剛安定的長安一下陷入了混亂之中。
王莽的首級送到宛城時,劉玄正與寵姬韓夫人飲酒取樂。見到王莽首級,劉玄不禁歎道“如果王莽不竊取帝位,他的功勞也當與霍光一樣啊。”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跟隨漢武帝近三十年,受漢武帝托孤輔佐漢昭帝,漢昭帝死後霍光立武帝孫子劉賀為帝,因劉賀荒淫,霍光毅然廢掉劉賀,立了武帝的曾孫劉詢,即後來著名的中興皇帝漢宣帝。後世人將霍光看作是對漢室有著顯赫功績的重臣。
韓夫人聽了劉玄之言,吃吃笑道“王莽如果不是這樣,怎麼會有陛下您的機會呢。”
劉玄欣然大笑,讓人把王莽的首級懸掛在宛城鬨市,以令百姓唾棄警示。過往百姓紛紛扔石頭擲擊王莽的頭顱,還有人將王莽舌頭割走。
過幾日,更始的上公王匡率大軍攻克洛陽,俘獲了新朝的王匡、哀章並押送到宛城處死。
接連攻克長安和洛陽,令更始眾將欣喜萬分。雖然長安還是一片混亂,但大家已經迫不及待想前往這座天下第一繁華的都城,隻是長安遲遲沒有安定,最後隻得商議先遷都洛陽。
劉玄向眾人詢問關於典章禮儀之事,人人麵麵相覷,一無所知。王常道“武信侯知識淵博,當能知道。”
劉秀自被封為武信侯後,不再帶兵。劉秀對劉玄的封賞萬分感激,在眾將領麵前表現得喜出望外,對大家也更加謙恭。眾人見他談笑如前,漸漸淡忘了劉演之死。
劉秀對於都城的建製和相關禮儀果然對答如流。劉玄心中大喜,任命劉秀暫行司隸校尉之職,令他帶人先往洛陽,整修官府衙門和後宮殿宇。
117
陰麗華想陪劉秀一起前往。但劉秀知道劉玄和綠林軍的將領們殺了大哥後,一直對自己心存忌憚,擔心此去艱險,雖然心中對陰麗華一萬個不舍,但終究不願她同往。劉秀對陰麗華道“自從起事以來,家中親人屢屢遭難,我不忍再失去任何一個親人了,此去前途未卜,與其相守赴險,不如相彆平安。你就安心呆在新野,等我平安歸來。”
陰麗華知道劉秀之心,也不願讓他為自己擔心,但想著劉秀此去艱難,心中難過,依在劉秀身邊,默默垂淚。
兩人良久不語,傷心泣彆。
118
劉秀帶領隨從人員前往洛陽,途經潁川,見父城猶未獲取,心中默默感歎。但如今時過境遷,自己早已不是領兵的主將,也不好再相詢問。一行人經過父城之畔,忽見城門打開,城中一眾人馬飛奔出來。劉秀身邊的人大驚失色,剛剛過來迎見劉秀的傅俊也是大吃一驚,急欲喚兵布陣,哪裡還來得及。
忽聽前麵一人遠遠叫道“劉公,馮異前來踐約。”
劉秀待馮異眾人奔到跟前,笑道“馮將軍,我就知道你必不失信。隻是我劉秀今日已不再領兵,將軍如還願歸降,就請歸降傅將軍吧,如果不降願,也悉聽尊便。”說著指了指身邊的傅俊。
馮異翻身下馬,對劉秀拜倒在地道“我馮異受劉公恩義,一直希望圖報於您,日日期盼,今日才得知您路過此地。在馮異眼中,不管您是將軍還是百姓,您就是我的明公。如明公不棄,馮異願追隨左右。”說完又指著身後人群對傅俊道“請將軍收取五城。”
傅俊原本怨恨馮異堅守不降,如今見他來為劉秀兌現承諾,而且明知劉秀失勢,還願追隨,不禁大為敬服。自從劉演被殺,劉秀雖然名義上被提拔,但誰都知道那是有名無實的官職。劉秀不僅再無兵力,而且還伴有不測凶險,人人對他敬而遠之。而馮異竟專為劉秀而降,傅俊既佩服馮異作戰的能力,更佩服他忠貞守信的氣度,不禁由衷歎道“馮將軍真名士啊!”
傅俊在劉秀身邊數月,早已知道劉秀德才兼備,自己正是因為劉秀指揮的昆陽之戰,才得以和很多將領一起脫穎而出。傅俊心中對劉秀由衷地感激和崇敬,但卻從沒有想過要追隨劉秀,尤其是劉秀現在失勢之時。而馮異與劉秀僅一次交往便認定了要追隨他。
這世間,隻有神聖的理想和默契的追求才會使兩個並不相熟的人願意同甘共苦,走到一起。
傅俊心中突然升起一種彆樣的感覺,以劉秀和馮異的才德一定能成就大業。傅俊不禁對馮異心生羨慕,脫口對劉秀道“傅俊若非身負責任,也願追隨劉公。”
劉秀道“我劉秀不過凡夫俗子,子衛身負重任,才能出眾,定會縱橫四海,建立不朽功業。”
傅俊想著劉演被劉玄所殺,而劉秀又被排擠,心中對劉玄早已失望,歎道“不知傅俊還能有什麼機會建立功業?”
劉秀笑道“以將軍的能力,何須擔心功業。如今洛陽雖定,但天下猶亂,將軍已得父城,當揮軍北上,進取洛陽東南之京、密二城,建功立業當不在話下。”
傅俊剛剛獨自統軍,正不知下一步如何,聽劉秀一講,頓時豁然開朗,但想劉秀此去,自己未來又當如何?不禁悵然。
劉秀彆過傅俊,帶著馮異等人向洛陽進發。路過郟縣時,馮異對劉秀道“我的朋友銚期本來要同來投奔明公,隻是服喪未滿,不忍離開母親。”
劉秀早就聽說銚期勇猛有義,胸有大誌,如今自己雖然不能帶兵征戰,卻對人才有更強烈的渴求,尤其對忠孝之人格外敬重。劉秀對馮異道“既然我們路過此地,何妨前去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