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冠百王劉秀傳!
2010
又過兩日,南陽宗室子弟劉隆來投奔劉秀。劉隆字元伯,父親劉禮在劉隆七歲時因圖謀王莽被殺。劉隆曾到長安求學,在劉演起事後,劉隆參加了義軍,後被劉玄拜為騎都尉,並將一家老小安置於洛陽。劉隆聽說劉秀在河內進擊亂民,顧不得攜帶家小,單身前來投奔,劉秀拜劉隆為騎都尉。
不久,岑彭招降了屯兵在河內淇園的更始政權大將軍呂植,徹底清除了更始政權在河北的兵力。劉秀大喜,拜岑彭為刺奸大將軍,並將自己使用的使節賜給岑彭,令他督察全軍。
劉秀平定了河內,與洛陽僅一河之隔。河內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據有河內便有了相爭天下的基礎,但與河內隔河相望的洛陽有朱鮪與李軼的數十萬大軍,一直對河內虎視眈眈。劉秀需要有人能為自己守住這個重要的地方,這個人既要善於用兵,還要善於治理郡縣,能為自己謀取兵源和物資,尤為重要的是,必須絕對忠實可靠。
劉秀有意讓鄧禹掌管河內,但聽說赤眉軍已開始西進,長安勢必迎來兩軍之爭,不管誰勝誰負,最終必是兩敗俱傷,那時就是自己進入長安的絕好機會。現在必須派出有膽有識忠勇可靠的人向西拓展,伺機圖謀長安。如果得到長安,天下指日可待,這是比守住河內更艱巨的任務,除了鄧禹,劉秀未作第二人選。
河內重任,誰可擔當?劉秀詢問鄧禹。
鄧禹道“當年高祖有蕭何為他鎮守關中,使他能夠沒有後顧之憂,一心征戰,而終成大業。今天的河內,民眾殷實,又有黃河天塹相隔,北通上黨,南望洛陽,正是上天賜給明公的關中。”
“現在需要有人能把它變成關中。”
“明公手下,人才濟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都不在話下。”
劉秀見鄧禹胸有成竹,知他已有人選,忙問道“誰能勝任?”
“能文能武,有膽有識,善戰善治,非寇子翼莫屬。”
鄧禹每每有空,就與劉秀帳下人員交談議事,深相接納。大家知道鄧禹與劉秀的關係非他人可比,加之鄧禹才德俱佳,大家都願與他交往。鄧禹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劉秀手下人有了深入了解,常常能對這些人提出合理評價。如果劉秀任用不當,鄧禹也會及時提出建議,鄧禹的評價和建議都很中肯,深得劉秀之心。劉秀手下強人眾多,鄧禹尤其看重寇恂,平日待寇恂也與其他人大不相同。鄧禹與彆人一起,往往是彆人為鄧禹置酒辦宴,而鄧禹與寇恂一起,卻總是鄧禹為寇恂殺雞宰羊。
劉秀聽鄧禹之言,心中大喜,拜寇恂為河內太守兼行大將軍事。寇恂幾番推辭。劉秀道“子翼不要推辭,這將是我們完成大業的基礎,當年蕭何為高祖鎮守關中,而今你為我鎮守河內,既要保證糧草兵馬,還要防止洛陽來犯,責任重大,遠勝蕭何,此職沒有人比你更合適了,請不要推辭。”
寇恂見劉秀一臉誠懇,不好再推辭,隻得受命。
劉秀知道洛陽的朱鮪一直對河內虎視眈眈,便把忠勇可靠多謀善斷的馮異留在河內,拜馮異為孟津將軍,協助寇恂防備洛陽。又任王梁為野王令,鎮守河內之西北,還把熟知洛陽情況的劉隆留給寇恂,共拒洛陽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