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觀止!
聽完說書,李去病出了鳳來樓,往家走。
剛出門,天空又開始下起了小雨,時斷時續,春風春雨,原本是極為美好的。
那個大唐王朝儒聖杜子美,曾寫出過“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絕美詩句。
可李去病總感覺今年的二月二,與往年不同,充滿了無法預知的氣息。倘若有感知比人強大無數倍的蟲豸,就會紛紛拚命逃亡,避免厄運降臨在自己的身上一樣。
李去病回到家,看到屋子床沿上放了一件嶄新的棉布襖子。李去病知道,這是爺爺親自送過來的。
有一種冷是老人覺得你冷,有一種暖是感恩老人的暖。
李去病穿上新襖子,來到書桌前,回想起剛才說書先生和少女講的那兩段說書,仔細思量起來。
張先生曾告訴李去病,想要把一件事情分析清楚,需要找到四樣東西
一是“知識”,就是要知道足夠的信息,了解足夠的材料,這是分析的基礎。
二是“脈絡”,就是要圍繞中心點建立時間與事件軸、時間與人物軸、人物與事件軸。
三是“因果”,就是要儘量去分析此件事情發生的因是什麼?發生後的果是什麼?
四是“矛盾”,就是要找尋到不合常理、不合習俗、不合因果的地方,提前謀劃,防範萬一。
三年來,李去病每每遇到事情,都會如此去梳理分析。
李去病拿出紙和筆,在紙上寫上知識,脈絡、因果、矛盾,分為四欄,將自己所見所聞都填寫了進去,不過片刻之後,李去病發現,到了分析“因果”時,就卡住了。一是知識方麵,有了人物,但是人物的行為很少,所以無法通過行為分析出原因;二是脈絡方麵,時間脈絡到底是近十幾天,從說書先生來到小鎮開始,還是更長一些,從鐵拐李從軍營回來,鐵中棠來小鎮,甚至更遠的老陳來小鎮……
但李去病還是從中分析出了一些端倪,大量的外鄉人來到小鎮,而且外鄉人形形色色,一定是小鎮最近要發生什麼大事。
於是李去病在紙上寫下了四組詞語,有些頭緒,但始終未得其果。於是李去病便索性放下,不再思量,隨意找了本書看。
這個習慣是張先生教會李去病的。
有一次,張先生講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李去病當岔開張先生所講,問道“久思不透,意亂神傷,心有千萬結,當如何?”
張先生回答道“暫歇不慮,靜心如意,夜過東窗白,再思量。”
李去病找到的這本書叫《奇異誌》,裡麵記載的都是極為稀奇古怪之事。
有個關於三鳴山的事情,引起了李去病較大的興趣。
相傳天下有雞鳴山、鳳鳴山、鶴鳴山。
雞鳴山,雄雞一叫天下白。雞鳴山坐落於大金王朝,山勢突兀,草木繁茂,孤峰插雲,秀麗壯觀,有“參天一柱”之稱。山底建有雞鳴寺,廟裡有塑有一丈八尺的佛祖金身。
鳳鳴山,鳳凰一鳴聖賢現。鳳鳴山坐落於大嵩王朝、大金王朝、大夏王朝交界處,山陡穀深、急流疊瀑、蒼山翠綠、小橋流水,其中“懸石飛瀑”、“千年古藤”堪稱天下奇觀。鳳鳴山頂上有一塊巨石,是煉丹術家祖師魏伯陽煉丹之所,上麵刻著《周易參同契》,被尊為“萬古丹經王”。鳳鳴山腰上建有鳳鳴閣,每有聖人現世,必有“鳳凰銜書,遊於聖側。”
鶴鳴山,丹鶴一吟仙人生。鶴鳴山林木繁茂,鬆柏成林,蒼翠欲滴,雙澗環抱,山澗溪流,泠然有聲。鶴鳴山,山形似鶴、山藏石鶴、山棲仙鶴。鶴鳴山乃天師道祖師張道陵弘揚道法,創立道教之地,被稱為“道教祖庭”。山頂有一鶴鳴觀,每逢仙人飛升,便有一丹鶴對天長吟,飛出道觀,接引飛升。
其中,關於鳳鳴山,書中還記載了一個故事。
相傳鳳鳴閣有五隻鳳凰,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天下有聖賢出時,五隻鳳凰中會有一隻鳳凰從鳳凰閣中選擇一本與聖賢相宜的書,然後銜在口中,飛向聖賢。
鳳凰閣曆史上卻有四次是五隻鳳凰一同口銜一本書,送給聖賢。其中,最為奇怪的一次是舜帝出生。
舜帝,出生在平陽西南一個農戶家庭,是舜母感樞星之精而生。
舜帝出生時,體形奇異,眼內有兩個瞳子,掌心紋路象“褒”字,頭大而圓,麵黑而方,腦球突出,眉骨隆起,口大容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