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五千年!
大毀滅讓地球回到前寒武紀末的黑暗和寒冷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冬天漸漸地過去,如同地球冰凍的那一場災難一樣,地球內部集聚的力量再次造成溫室效應,地表的溫度直線上升,生物群落恢複了生機。
轉眼進入了侏羅紀。它開始於一億玖仟玖佰陸拾萬年前,結束於一億四千伍佰伍拾萬年前。侏羅紀界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之間,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
陸地上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重新覆蓋大地,尤其是裸子植物發展到極盛期。蘇鐵類和銀杏類是典型的代表。森林鬱鬱蒼蒼,綠色占領了所有空地。地球上一夜間冒出了大批新生物種。淡水無脊椎動物的雙殼類、腹足類、葉肢介、介形蟲及昆蟲迅速發展。海生的菊石、雙殼類、箭石仍為重要成員,六射珊瑚沒有多大變化。魚類有了更多的分支,全骨魚、真骨魚得到發展。鳥類在大氣高氧的條件下出現並迅速擴張。巨型生物出現了,並開始稱霸世界。
恐龍時代來臨了!
海洋裡生活著魚龍、蛇頸龍和短龍。還有一群四肢退化成鰭形肢的海鱷類和硬骨魚。
魚龍與海豚長得很像,具有其狀構造與流線型的頭部,長有一對大眼睛;還有互成直角的葉輪片狀的尾巴。這些讓他們遊速驚人,烏賊和其它魚類,碰到他隻能束手就擒。禦龍最大可達80噸,體長15米左右。是當時海洋中的巨無霸。
每年的六月中旬,懷孕的魚龍成群結隊遊到淺海。那裡有大片的珊瑚礁,還有大片的海藻叢,浮遊生物豐富,為小魚龍了可口的美食。也是小魚龍最好的避難所。與眾不同,有彆於其它脊椎動物,小魚龍是胎生的。
魚龍稱霸大海的時間不長,侏羅紀的末期,蛇頸龍取代了他的霸主地位。
蛇頸龍分兩種,一種叫長頸蛇頸龍,另一種叫短頸蛇頸龍,又叫上龍類。短頸蛇頸龍適應性強,分布廣泛,海洋和湖泊都留下了它的足跡。長頸蛇頸龍生活在海洋裡,所有生物碰到它望風而逃。
蛇頸龍長相奇特,就像一條大蛇揣在烏龜殼中。身體寬扁,鰭腳象四支很大的船槳,脖子很長,尾巴也很長。細長的錐型牙齒,鋒利無比。蛇頸龍-——大海的真正統治者,實至名歸。
時至今日,世界上依然有他的傳說,尼斯湖怪就是其中的一列。
英國的尼斯湖生物種類繁多,不乏大型魚類。每當湖上風雨交加的時候,一頭怪獸現身了,脖子細長,與蛇頸龍的模樣非常接近,有人說,這是一隻幸存的蛇頸龍。
天空中飛著始祖鳥和翼龍。翼龍長著皮質翅膀,是空中的霸王,始祖鳥擁有尖利的牙齒和爪子,長有翅膀和尾巴。但是一碰到翼龍就成了它的美食。
陸地上跑著虛形龍、合龍、快足龍、雙冠龍、三疊中國龍、時代龍、單脊龍、斑龍、冰脊龍等等,身體巨大的迷惑龍、梁龍、腕龍也名列其中。
昆蟲除原來的蟑螂、蜻蜓類外,還有樹虱類、蠅類、蛀蟲類,大約一千種以上,這些昆蟲大多數都延續生存到現在。
我的靈魂,也就是現在的我,隻有二兩重,無味無形,自由如風,在迷惑龍的身邊溜來溜去。
迷惑龍又叫雷龍,蜥腳類,一般身高20米到30米,身長35米左右,15噸重,喜歡成群結隊出行。當它們從遠處走來,一定會塵土飛揚,響聲如雷。迷惑龍身體後半部比肩高,脖子和尾巴差不多長。吃起草來,迷惑龍就像一台剪草機,齊擦擦地極快地修剪出一塊極大的草坪。
梁龍又叫雙棘龍,蜥腳類,體長27米,身高12米,體重10噸左右。梁龍也是一台剪草機,食量特彆大。梁龍的尾巴特彆長,以平衡肢體。
腕龍蜥腳類。體長23米,身高12米;重達30噸至40噸,前臂長,後肢短,尾巴短粗。。腕龍喜歡吃樹葉,也喜愛鑽進湖裡,貪吃水草。
在侏羅紀的末期,真正稱王的恐龍叫霸王龍,他是肉食性動物,專門攻擊食草性的恐龍,即使比他大幾倍,他也不會退縮。
霸王龍身長17米,身高6米,體重9噸。前肢短小,有點退化;後足發達,遒勁有力。他有一個15米的巨頭,嘴巴有一米,牙齒足有20厘米長。血盆大口讓所有動物望而生畏。
侏羅紀,恐龍的天下,欣欣向榮。
當這些龐然大物大朵快頤的時候,一場災難突然降臨。
6500萬年前一個六月的夜晚,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隕星,拖著火紅的尾巴,呼嘯著衝向地球。優卡坦半島成了它的墳場。一道散光把方圓幾百裡的所有生物汽化了。天上展翅高飛的翼龍化成一團團血霧。大地凹陷,火光衝天。上千米的一道水牆從加勒比海衝出。天空煙雲密布,大地墜進無邊的黑暗之中。冬天再次光臨。
恐龍滅絕了!一切又歸於死寂。隻有寒風呼嘯著,席卷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