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一回 炎帝求援_沉寂五千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沉寂五千年 > 第十章第一回 炎帝求援

第十章第一回 炎帝求援(1 / 2)

沉寂五千年!

讓國君娶嫫母為妃,國君一百個不願意。

皇後說,嫫母長相雖醜,但性情溫柔、德行高尚,尤其是她有兩個重大發明將載入史冊。

第一個發明,是紡錘。紡絲線用的手工工具。由小骨棒或小木棒中間安竹鉤構成。把蠶繭固定在鉤上,吊起紡錘,撥其旋轉就把蠶繭紡成線。由於紡錘取材方便,人們吃肉時,在要扔掉的骨頭裡,選出一根長短粗細合適的骨頭就可以製做由於結構簡單,製做容易。後來,就被廣泛推廣運用。

第二個發明是織機。最早的織機,是席地而坐的踞織機。使用方法是用足踩織機經線木棍,右手持打緯木刀在打緊緯線,左手在作投緯引線的姿態。這種足蹬式腰機沒有機架,卷綢軸的一端係於腰間,雙足蹬住另一端的經軸並張緊織物,用分經棍將經紗按奇偶數分成兩層,用提綜杆提起經紗形成梭口,以骨針引緯,打緯刀打緯。腰機織造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采用了提綜杆、分經棍和打緯刀。這種織機雖然很簡單,但是已經有了上下開啟織口、左右引緯、前後打緊等3個方向的運動,它是後來織布機的始祖。

嫘祖以為綜合觀察嫫母的表現品行,成為國君的妃子當之無愧。

國君沉吟半晌,答應考慮考慮。這事就這樣擱置下來。

期間,國君卻娶了彤魚氏為妃子。

彤魚氏為魚族,炎帝之女。隨著有熊國的國力日益強大,炎帝為了籠絡姬軒轅,把自己的愛女下嫁給國君,以加強兩家的聯盟。

這年夏天,國君手下的打獵能手於則和彤魚氏一起上山打獵。因天氣熱,他們鑽進了一片茫茫森林。中午天氣突變,一陣狂風過後,緊接著天空劈雷閃電。突然一個炸雷響過,森林起了大火。打獵隊所有男女青年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原始森林積蓄的枯樹又多又厚,一旦被火燃著,整個森林就變成火海,連野獸也逃不脫,打獵隊更不例外。在這緊急關頭,於則由於熟悉地形,突然想起半山腰有個洞穴,他帶領所有打獵隊人員全部鑽進洞穴裡。

濃煙滾滾,滿山火海,火借風勢,風助火力,火焰一展十幾丈,森林各種樹木被大火燒得不斷發出劈劈啪啪響聲。各種野獸的慘叫聲,藏在洞穴裡的打獵隊男女人員,個個聽得渾身打戰,毛骨悚然,好不淒慘。

大火燒了一天一夜,整個森林變成一片灰燼,滿山散發著一股臭腥味。於則從洞穴口發現洞外不遠一塊大石板上,躺著一隻野羊,一頭野豬,散發出被火燒焦的肉腥味。由於饑餓,於則想衝出洞外看個究竟,被彤魚氏一把攔住說:”大火才過,小心腳下的火灰的把你燒死。等火完全消失,再出洞穴。

打獵隊男女呆在洞穴裡,忍著饑餓,直等到大火徹底熄滅後,才小心翼翼走出洞外。

由於饑餓,於則首先跑到洞穴外不遠的那塊大石板上,把燒死的野羊用手一提,野羊全身碎爛,他又提起一隻野羊腿,用鼻子聞了聞,除過焦味外,覺得特彆油香。他撕下一塊放進嘴裡一吃,覺得比生肉味道好。於則連忙把一隻野羊的前後腿全部撕下來,拿到彤魚氏麵前說:”這是燒死在大石板上的野羊,你嘗一嘗,特彆好吃,彤魚氏撕了一塊,吃到嘴裡,覺得味道確實不錯。她叫大夥都來嘗嘗。

吃完後,彤魚氏對大夥說:”這場大火過後,毀了樹林,不知燒死了多少野獸。我們暫且不用去打獵了,分頭上山去找尋被火燒死的獵物。”彤魚氏說完,又把被火燒熟的野羊肉,拿起來看了看,聞了又聞,對打獵隊的男女青年說:”今後凡打回的各種獵物,先不要生吃,都可以先放在石板上燒烙,等燒熟後再吃。”彤魚氏這次上山打獵,雖然遭受了一次大火災,烤肉的香味卻讓大家難以忘懷。彤魚氏回到宮殿,什麼也不乾,整天帶領身邊所有女子上山挖石板。不幾天,大小石板擺了一大堆。彤魚氏叫把每塊石板都支架起來,從下麵用柴禾燒。等到把石板燒熱燒燙後,再把打回來各種獵物肉,用石刀切成薄片,放在燒燙的石板上左右翻動,連烙再炒。開始婦女們都用手翻動,誰知,石板燒熱後,特彆燙手,很多婦女把雙手指頭全都燒爛了。有些石板由於火力過大,有的燒破了,有的燒炸了。

彤魚氏並沒灰心。她折了很多竹子,折成短節,用竹子棒棒代替手指翻肉、炒肉。這就是筷子的起源。對燒破燒炸的石板,經過細心琢磨,對於易燒破、燒炸的石板一律不用。專門派人上山去挖耐火燒的石板。後來,宮裡的烹飪由彤魚氏負責。不多久,所有大小先民點村落都采用石板燒肉烤肉吃。

就在這時,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暗地搶婚事件。人們紛紛向國君報告,要求他設法製止。國君雖然想了很多辦法,但搶婚事件仍然不斷發生。有人提議,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矛盾就會激化,很可能導致部落之間的重新分裂。

國君和嫘祖、方雷氏、彤魚氏都經常為此事悶悶不樂。

一天國君把岐伯、倉頡、風後、常先、任山、祁石、大鴻等大臣召來。商議如何製止部落之間搶婚事件。有人提出用暴力製止,有人主張殺一儆百,國君都不同意。他對眾臣說“蚩尤無道,經常亂殺無辜,失去民心,今天我們應當引以為訓,不然也會失去民心”。大家聽了,都覺得國君說得有理。但誰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製止搶婚。這時國君便把他早已和三個妻室商量好的主意拿出來,對著眾臣說“眼下我有三個妻室,他們各有分工,實在忙不過來,經常都不在我身邊。我想再娶一個妻室,請你們幫我找一個合適的女人,但絕不允許搶人婚配”。眾臣一聽,不加思索地說“這有何難!國君功勞這麼大,彆說再娶一個,就是再娶十個百個也能辦到”。

這消息傳出後,各部落都給國君挑選美女,甚至有人把自己搶來的美女也獻了出來。不幾天,各部落就選出上百名美貌女子,供國君親自挑選,哪知,國君一一過目後,一個也不中意。在場的臣民,誰也摸不透國君的心意。當時,國君當著眾人的麵說“重色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說罷,揚長而去。人們這才明白國君選妻室,並不注重表麵的美,而注重的是德才,不久又傳出消息,國君選美不注重表麵的美,而注重的是德才。不久傳出消息,國君選中祁部落的醜女為妻,封號嫫母。人們聽了議論紛紛,有人搖頭,有人歎息,都不明白黃帝為什麼要這樣做。唯有風後、倉頡理解國君的用意。倉頡連夜給國君造了一“好”字。他說,男子和女子不論長相如何,隻要情投意合,天長日久,就是“好”。國君成婚這天,各個大小部落都來人慶賀,男女老少,人山人海,喜氣洋洋,熱鬨非凡。倉頡發現國君和嫫母麵對麵坐著,嫘祖、方雷氏、彤魚氏不斷給國君和嫫母敬酒,國君和嫫母笑得合不住嘴,於是靈機一動,又畫了兩個口字,上下並起來,當即造了一個“喜”字。

他把“喜”字寫在一張樺樹皮上,高高舉起,對著眾人說“搶來的女人作妻室,很難相好。強迫成婚的妻子沒有喜。隻有男女兩相情願,結成配偶,才是喜中有喜,好上加好;才能和睦相處,白頭偕老”。倉頡的這番話,惹得眾人哈哈大笑。

自從國君娶嫫母為妻後,部落之間的搶婚事件,就一天天減少了。

每天清晨,宮裡的女人為了梳妝打扮,都要跑到姬水邊,借著水麵的倒影,梳洗打扮自己。後來,岐伯在修建宮殿的同時,在寢宮的院子裡,挖了一個池塘,從此,宮裡的女人們再也不用跑遠路,去姬水邊梳洗打扮。清晨一起來,女人們就在池塘邊,三三兩兩,借著清亮的水麵,梳洗打扮。唯獨一個人是個例外,她就是嫫母。她覺得自己長得醜,從不去水邊梳妝打扮自己。每逢節日嫫母也不隨便拋頭露麵,每天隻知道不停地乾活。她從不把自己當作妃子看待。

有一天,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宮裡地麵需用石板鋪就。除了國君和嫘祖,每個人都在挖。嫫母力氣很大,挖石板比彆的女人都快,半天時間就挖了二十多塊。彤魚氏隻挖了六塊。

眼看到中午了,陽光直射大地,照的人睜不看眼睛。突然,石頭堆裡有一塊亮閃閃的小石片,被陽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彎腰用手把石片從地裡刨出來,拿起來一看,嚇了她一跳,自己醜陋的麵孔照在這塊石片上,這是什麼怪物?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宮裡沒有跟任何人說起這件事。嫫母看看四周無人,又把石片拿出來,發現石片凹凸不平,把自己照的怪模怪樣。

第二天,嫫母來到加工製作石刀、石斧的作坊,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壓在上麵反複摩擦,大約用了半個時辰,把石片表麵磨平了。她拿起一照,比剛才清晰的多,隻是自己還是那麼醜。她很無奈,歎息著說“看來麵醜不能怪石片。”

從此,嫫母每天早晨起來,用石片照著,梳妝打扮自己,完了又悄悄把石片藏起來。

日子一久,嫫母也大意了。一天,嫫母在石板上烤肉,由於火力太大,石板被燒炸了。一塊碎石渣飛起來,打破了嫫母的臉,血流不止。嫫母趕緊回到自己房間,拿出石片,照著自己的臉抹藥。誰知,國君這時候進來了,他輕手輕腳來到嫫母身後,發現嫫母一手拿著石片(鏡子照著,一手向臉上抹藥。

國君走到嫫母身後,頭貼近嫫母的肩膀,正要仔細觀看。沒想到,嫫母驚叫一聲!她看到石片上出現了國君的麵孔。回頭一看,國君站在自己身後。

國君問道“你手裡拿著什麼東西?”

嫫母一聽國君問話,知道這件事絕不能哄騙國君。她噗通一聲給國君跪下,把發現這塊石片的經過,從頭到講了一遍,懇求國君寬恕她。

國君聽罷,哈哈大笑,雙手攙起嫫母說“這是你的一大發明,不但沒錯,還立了大功。”

國君派人叫來嫘祖、方雷氏、彤魚氏,讓嫫母把這塊能照見人的石片拿出來,讓他的三位妻子見識一番。

嫘祖笑說“陛下,怪不得這些天沒見妹妹去塘邊梳洗打扮,原來她藏了一塊照人的寶物。”

彤魚氏緊接著說“陛下,應該給妹妹記上一功!”

國君說“那當然,肯定要記上一功!”

人類使用鏡子的曆史,從此開始了。

這天早晨,朝廷事情處理完,國君請岐伯留在宮中,一起探討醫術。

國君問岐伯醫生治療疾病,同樣病症而采取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但結果都能病愈,這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緣故。

辟如東方的天地始生之氣,氣候溫和,是出產魚和鹽的地方。由於地處海濱而接近於海水,所以該地方的百姓多吃魚類並且喜歡鹹味,他們安居在這個地方,以鮮魚和食鹽為美食。但由於多吃魚類,魚性屬火會使人熱積於中,過多的吃鹽,因為鹹能走血,又會耗傷血液,所以該地的人們,大都皮膚發黑,肌理鬆疏,該地多發癰瘍之類的疾病。對其治療,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從東方傳來的。

西部地區,多山多曠野,盛產金玉,遍地沙石,這裡的自然環境,象秋令之氣,有一種收斂引急的現象。該地的百姓,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風,水土的性質又屬剛強,而百姓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飲食都是鮮美酥酪骨肉之類,因此體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們的形體,他們發病,大都屬於內傷類疾病。對其治療,宜用藥物。所以藥物療法,是從西方傳來的。

北部地區,自然氣候如同冬天的閉藏氣象,地形較高。人們依山陵而居住,經常處於風寒冰冽的環境中。該地的人們,喜好遊牧生活,四野臨時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內臟受寒,易生脹滿的疾病。對其治療,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療方法,是從北方傳來的。

南部地區,象自然界萬物長養的氣候,陽氣最盛的地方,地勢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霧露經常聚集。該地的人們,喜歡吃酸類和腐熟的食品,其皮膚腠理致密而帶紅色,易發生筋脈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對其治療,宜用微針針刺。所以九針的治病方法,應該是從南方傳來的。

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濕,物產豐富,所以人們的食物種類很多,生活比較安逸,這裡發生的疾病,大多是痿弱、厥逆、寒熱等疾病,這些疾病的治療,宜用導引按#的方法。所以導引按#的治法,是從中央地區推廣出去的。

從以上情況來看,一個高明的醫生,是能夠將這許多治病方法綜合起來,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使患者得到恰當的治療。所以治療方法儘管各有不同,而結果是疾病都能痊愈。這是由於醫生能夠了解病情,並掌握了治療大法的緣故。

國君問道我聽說古時治療病,隻要對病人移易精神和改變氣的運行,用一種“祝由”的方法,病就可以好了。現在治療疾病,要用藥物治其內,針石治其外,疾病還是有的治好了,有的沒治好,這是什麽緣故呢?

岐伯回答說古時候的老百姓,生活非常簡單,巢穴居處,在禽獸之間追逐生存,寒冷到了,利用活動身體以驅除寒冷,暑熱來了,就到陰涼的地方避免暑氣,在內沒有眷戀羨慕的情誌牽掛,在外沒有奔走求官的勞累形役,這裡處在一個安靜淡薄、不謀勢利、精神內守的意境裡,邪氣是不可能深入侵犯的。所以既不須要藥物治其內,也不須要針石治其外。即使有疾病的發生,亦隻要對病人移易精神和改變氣的運行,用一種祝由的方法,病就可以好了。現內則為憂患所牽累,外則為勞苦所形役,又不能順從四時氣候的變化,常常遭受到“虛邪賊風”的侵襲,正氣先氣餒,外邪乘虛而客襲之,內犯五臟骨髓,外傷孔竅肌膚,這樣輕病必重,重病必死,所以用祝由的方法就不能醫好這些疾病了。

國君道說的好!我想要臨診病人,能夠察其死生,決斷疑惑,掌握要領,如同日月之光一樣的心中明了,這種診法可以講給我聽嗎?

岐伯說在診法上,色和脈的診察方法,是上帝所珍重,先師所傳授的。上古有位名醫叫僦貨季,他研究色和脈的道理,通達神明,能夠聯係到金、木、水、火、土以及四時、八風、六合,從正常的規律和異常的變化,來綜合分析,觀察它的變化奧妙,從而知道其中的要領。我們如果要能懂得這些要領,就隻有研究色脈。氣色是象太陽而有陰晴,脈息是象月亮而有盈虧,從色脈中得其要領,正是診病的重要關鍵。而氣色的變化,與四時的脈象是相應的,這是上古帝王所十分珍重的,若能明白原理,心領神會,便可運用無窮。所以他能從這些觀察中間,掌握情況,知道去回避死亡而達到生命的安全。要能夠做到這樣就可以長壽,而人們亦將稱奉你為“聖王”了。

正午時分的醫生治病,多在疾病一發生就能及時治療,先用湯液十天,以祛除“八風”、“五痹”的病邪。如果十天不愈,再用草藥治療。醫生還能掌握病情,處理得當,所以邪氣就被征服,疾病也就痊愈。至於後世的醫生治病,就不是這樣了,治病不能根據四時的變化,不知道陰陽色脈的關係,也不能夠辨彆病情的順逆,等到疾病已經形成了,才想用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醫術淺薄、工作粗枝大葉的醫生,還認為可以用攻法,不知到疾病已經形成,非攻可愈,以至原來的疾病沒有痊愈,又因為治療的錯誤,產生了新的疾病。

國君道我願聽聽有關臨證方麵的重要道理。

岐伯說診治疾病最為重要的關鍵在於不要搞錯色脈,能夠運用色脈而沒有絲毫疑惑,這是臨證診治的最高原則。假使色脈的診法掌握,則對病情的順逆無從理解,而處理亦將有倒行逆施的危險。醫生的認識與病情不能取得一致,這樣去治療疾病,會損害病人的精神,若用以治理國家,是要使國家滅亡的!因此暮世的醫生,趕快去掉舊習的簡陋知識,對嶄新的色脈學問要鑽研,努力進取,是可以達到上古真人的地步的。

國君道我已聽到你講的這些重要道理,你說的主要精神是不離色脈,這是我已知道的。

岐伯說診治疾病的主要關鍵,還有一個。

國君道是一個什麽關鍵?

岐伯說一個關鍵就是從與病人接觸中問得病情。

國君道怎樣問法?

岐伯說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關好門窗,與病人取得密切聯係,耐心細致的詢問病情,務使病人毫無顧慮,儘情傾訴,從而得知其中的真情,並觀察病人的神色。有神氣的,預後良好;沒有神氣的,預後不良。

國君說講得很好。

國君問道用五穀來做成湯液及醪醴,應該怎樣?

岐伯回答說必須要用稻米作原料,以稻杆作燃料,因為稻米之氣完備,稻杆又很堅勁。

國君問道何以見得?

岐伯說稻穀承稟天地之和氣,生長於高下適宜的地方,所以得氣最完備;收割在秋時,故其稻杆堅實。

國君道上古時代有學問的醫生,製成湯液和醪醴,但雖然製好,卻備在那裡不用,這是什麽道理?

岐伯說古代有學問的醫生,他做好的湯液和醪醴,是以備萬一的,因為上古太和之世,人們身心康泰,很少疾病,所以雖製成了湯液,還是放在那裡不用的。到了中古代,養生之道稍衰,人們的身心比較虛弱,因此外界邪氣時常能夠乘虛傷人,但隻要服些湯液醪醴,病就可以好了。

國君道現在的人,雖然服了湯液醪醴,而病不一定好,這是什麽緣故呢?

岐伯說現在的人和中古時代又不同了,一有疾病,必定要用藥物內服,砭石、針炙外治,其病才能痊愈。

國君道一個病情發展到了形體弊壞、氣血竭儘的地步,治療就沒有辦法見效,這裡有什麽道理?


最新小说: 古穿今之暗衛重生在娛樂圈殺瘋了 鬥羅:我生物學者,覺醒器武魂? 諸天永恒 小司機的美女總裁老婆 送外賣的我,開局被天災附身 俠客行無敵石破天亂殺三界六道 金牌尋寶人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敵國 朱顏執鼎 夏鼎商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