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為疫情區。由重兵把守。隻許進不許出,飲食有專人派送。
接著,岐伯帶著十幾個巫醫,巡回診療,控製疫情,治病救人。把那些重症病人放在一起,設定為重症區,派了幾十個身體強壯的兵士進行專人看護,隻有岐伯和那些巫醫才能進去。
岐伯通過大量的病例發現,一般的病人患病基本上都是兩部曲,病初發進入吐瀉期。腹瀉是發病的第一個症狀,多數沒有腹痛,排便後自覺輕快感。少數有隱痛,個彆可有陣發性腹部絞痛。排出的糞便初為黃色稀便,後為水樣便。腹瀉嚴重者排出白色渾濁樣的“米泔水”樣大便,甚至血便。腹瀉次數由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一般發生腹瀉後,多為噴射狀嘔吐。嘔吐物開始是胃內食物,接著變為水樣,嚴重者吐出“米泔水”樣物。
病人繼而進入脫水期,由於嘔吐和腹瀉,讓體內大量水分喪失,因而出現脫水,直至身體衰竭。病程長短,主要決定治療是否及時和正確與否,一般為半個時辰至兩三天。輕度脫水皮膚乾燥,皮膚彈性差。中度脫水,眼窩凹陷,皮膚彈性差,尿量減少。重度脫水,皮膚乾皺,沒有彈性,聲音嘶啞,眼窩下陷,神情冷漠。身體衰竭時,四肢厥冷,肌肉痙攣,脈搏細微,開始狂躁不安,繼而表情呆滯,昏睡不醒。
岐伯將含有草木灰的淡鹽水為病人補充液體,用黃芪、蒲公英、野菊花、雙花、板藍根、葛根、藿香、烏梅、白芷、大黃、蒼術等若乾,根據病情的輕重,加減配伍煎熬的湯藥,按時給病人服下。又派出一支消毒隊,用雄黃和草木灰,把城裡的每一間房子乃至每一個角落都齊齊消毒一遍,消毒並封存所有的水井,人畜吃水一律從城外運來。給那些沒有發病的人,每日煎熬湯藥服用,進行預防,增強他們的體質。
上下一心,軍民團結,經過半個月的日夜奮戰,瘟疫終於被撲滅。
這天,國君請岐伯在偏殿品茶。
國君問岐伯人有四經十二從,這是什麼意思?
歧伯回答說四經,是指與四時相應的正常脈象,十二從,是指與十二個月相應的十二經脈。脈有陰有陽,能了解什麼是陽脈,就能知道什麼是陰脈,能了解什麼是陰脈,就能知道什麼是陽脈。陽脈有五種,就是春微弦,夏微鉤,長夏微緩,秋微毛,冬微石。五時各有五臟的陽脈,所以五時配合五臟,則為二十五種陽脈。所謂陰脈,就是脈沒有胃氣,稱為真臟脈象真臟脈是胃氣已經敗壞的象征,敗象已見,就可以斷其必死。所謂陽脈,就是指有胃氣之脈。辨彆陽脈的情況,就可以知道病變的所在;辨彆真臟脈的情況,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時期。三陽經脈的
國君說“今天就談到這裡吧,醫術的問題非常高深,我們以後多多探討,學以致用,可以更好地為百姓祛病化災。”
這廂剛剛送走岐伯,國君想回寢宮休息。那廂侍女傳話,皇後請他過去。今晨皇後給他生了一個皇子,他還沒有過去看看,順便給兒子起個名。
國君一轉身,差點和一個人碰個滿懷。定睛一看,原來是妃子方雷氏女。
“參見國君。你看我發明了一個小東西。”方雷氏女興衝衝地說。她手上拿了一件木頭製的東西。一邊是直尺狀的較厚的邊緣,另一邊是一排整齊的木齒,下細上粗。
“哦?這是乾什麼用的?”國君好奇地問道。
“我給它起名叫梳子。看!”方雷氏女用它梳起了長發。
“哦!寶貝,你太聰明了!”國君恍然大悟。
方雷氏女娓娓道來,她給國君講了梳子的發明經過。
方雷氏女素有潔癖。天天洗澡,那頭烏黑黝亮的長發自然也的天天清洗。她用皂角洗發,洗的也算乾淨。讓她苦惱的是,頭發擦乾,自然就纏在一起,無法理順,無法梳直,亂蓬蓬的,像一團麻。這事成了她的一樁心事。
這天下午,有一位英雄,從東海打魚回來,送給國君五條巴掌寬的帶魚。廚房做了紅燒帶魚端上來,不巧國君出外沒有回來吃飯。皇後即將臨盆,飯菜也是由侍女送到寢宮。方雷氏女一個人吃飯感到好無聊。她把自己吐出的魚齒,在手上把玩,靈光一閃,她用魚齒梳自己的頭發。挺好用的,誰知用勁太大,魚骨斷了。她找到宮廷木匠,仿照魚齒做成了世界上第一把梳子,為愛美的後人所稱道。
國君正和方雷氏女為這個實用發明所陶醉,皇後的侍女又來催,國君隻好向寢宮走去。
“參見國君。”嫘祖在床上給國君施禮。
“免禮,免禮。你辛苦了。”國君說。
侍女把皇子抱來,國君接過皇子,左端詳右看看,歡喜的不得了。
“叫酉吧,”國君思索片刻說。
“謝陛下賜名。”皇後說。接著,嫘祖屏退左右,給國君施禮。
“皇後,現在沒有外人,何必拘泥禮節。”國君說。
“陛下,臣妾有一事相求,請陛下務必答應。”皇後說。
“你說吧。”國君說。
“請陛下娶嫫母為妃。”皇後懇切地說。
“什麼?!”國君以為自己的耳朵聽錯了。眼前浮現出嫫母的樣子。
塌鼻梁,小眯眼,大嘴巴,皮膚很黑,個頭很低。她是皇後的貼身侍女,人很機靈,手很巧。
“請陛下娶嫫母為妃。”皇後一字一頓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