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凡醫!
江雲初在看病的時候,總能夠碰到這種哭笑不得的情況,不是一次兩次。
儘管江雲初把注意事項解釋的再詳細,還是會有會錯意的時候,這可能就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困難吧。
更正了說是白蘿卜之後,第二天這個患者又給江雲初反饋了一下,說用了一次之後,感覺非常好,疼痛瘙癢的感覺消了大半,希望能夠管用,徹底斷根。
江雲初一聽,這句話,心裡咯噔一下。
心說,完了,這人這個病指定是好不了了。
中醫之中有許許多多的忌諱。
比如吃藥忌口,看病忌走。
這是很多老中醫特彆注意在意的一些事情。
比如這個大夫技術很好,很多人慕名來找他看病,來到他這裡看病的,基本上來十個人不說都能夠看好吧,也能看好個八九個。
比如一些他很有把握的病,他能夠保證這個病10付藥肯定好,他一次性給你拿10付,吃了之後保證好,不用讓你再來了。
這種情況,他就會囑咐這個人,你拿了藥,不要說話,徑直走就可以,彆回頭。
如果說這個地理位置原因必須得回頭的話,這時候老大夫甚至會勸你說,讓你走錯路也要直走一段路,至少走出去100米再拐彎。(解釋一下,比如說,這個人的醫館在一個街的路口處,然後呢,你的目的地其實在這個醫館的東麵,但是直接到東麵去不了,你需要先往西走一段,然後拐彎掉頭去那個路上才能往西走,這時候你等於是出了這個醫館之後,沒走幾步,一挑頭,人的方向又回到了醫館的方向,這種的就不行。需要多走一段路,去彆的地方挑頭。)
如果說你犯了這個忌諱,你多半還得再來。
還有說話上,尤其是和一些治病比較好的醫生說話的時候,也一定得注意。
病快好了的時候,一定不早說,有事我再找你,再見,下次還找你,下次請你吃飯等等類似於約定又能碰麵的事情。
其實這個道理非常淺顯,你找醫生,又不是逛街買衣服,上街吃飯,再見麵一定是你生病的時候,你這種話帶走希望性質的,你隻要是說了,很有可能讓你短時間內,再次生病。
這就是忌諱。
所以說,說話辦事,有些事情一定得注意。
比如醫院裡的醫生值夜班,一定不會說以下這種話今天不忙嘿……,今天晚上有點閒……,行,不累,不累。
隻要是一說這種話,你今天晚上必定紅紅火火。
也不會吃這種東西,紅火的,比如火龍果,芒果,旺旺這種有諧音的食物
甚至包括紅色的衣物,紅色的襪子,內衣等等。
醫院,醫生,是和生命接觸最近的人,這種地方,這類人,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是多少帶些“靈氣”的人。
你說這種話,無異於直接許願,而且就地給你實現,最最重要的是,好的不靈他壞的靈,因為給你實現的他是“陰氣”,不是正能量的東西。
筆者見過不信邪的醫生。
有一個醫生,自稱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從來不相信這些東西,他在聽了一些長輩的勸告之後,不但不遵從,而且反著來。
他說,我從現在開始,我值夜班,我就吃芒果,火龍果,我看看到底領不領。
一個芒果帶了兩月,倆月的夜班,都沒吃上這個芒果,不是因為他不想吃,是因為隻要是帶了這個芒果,沒等到吃,隻要一拿出來,3分鐘之內,必定忙起來,忙的你一晚上屁股不挨凳子。
不是這個患者發燒了,就是那個患者吐了,要不就是急診來了搶救會診了……
從此之後,不得不信,改過自新,還真就又沒事了,自此算是正式服了。
還有一個醫生,這個醫生是個女的,每次她值夜班,她就吐槽,說某某患者犯病,讓他一宿一宿不能夠睡覺,值夜班就從來沒有消停過。
後來有前輩告訴她,說,你彆值班的時候穿你那個大紅色的襪子了,你就能休息休息。
這人一聽,嗤之以鼻,彆人也不再勸告了,她依舊忙忙碌碌她的,就是這樣。
其實這些話,這些事情,就組成了最基礎的“祝由”模式。
還有一種叫“對裝口”的情況。
這裡講一個故事。
水田正在種植的時候,田壟比較窄,一次性的話,隻能走過去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