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名複賽選手再選拔出10名選手進入總決賽。總決賽采取現場答辯方式。總決賽獲獎選手名額不限。也就是說,如果合格可以全部留下,不合格一個不留。總決賽時間十天。
總決賽最終獲獎選手,組建“全球外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並獲得10億華元的項目啟動天使投資資金。
全國學聯的文件一下發,頓時在社會上形成極大的反響。基本上是兩種主流的思想在碰撞。學生派認為這是一次絕好的創業機會,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論資排輩,自古英雄出少年。社會派認為找一幫學生蛋子,不靠譜,這種創業下場一定是失敗,投資將血本無歸。
不管兩種思潮如何碰撞,活動還是如期順利開展了起來。
初選期,在校生和畢業生遞交吃貨論文達到100多萬份。畢竟這四個城市的大學校園比較多,在校的大學生和畢業幾年的學生非常多。這麼好的事情,誰不願嘗試一下,即便不能殺到決賽,到了複賽即可獲得5萬元的“吃資”,那請起朋友下館子倍有麵子。
兆輝為了刪選這些吃貨論文,專門聘請了十家谘詢顧問公司篩選這100多萬份吃貨論文。
經過一個月的評選,最後選出了五座城市各20名的80後年青人。500萬“吃資”下發給了這100位初級吃貨。要求他們在60天的時間內。請同學、請同事、請朋友吃飯,總之不管你請誰,都要把5萬“吃資”給花光。最後形成一份本地的吃貨方案。
“哥幾個,我真的收到了5萬的“吃資”。真太幸福了!”
“那還費什麼話,趕快開會商量,咱們去哪裡吃?”
收到“吃資”的100位年青人,幾乎第一頓飯都是請宿舍的室友,或者辦公室的同事。第一天就有100場這樣的討論會在召開,討論去哪吃?吃什麼?吃完後怎麼幫助複賽選手完善“吃貨報告”。
表麵看是兆輝人傻錢多,似乎在撒錢,其實兆輝是希望通過這筆錢的投入,對龍國東西南北幾個有代表性的美食之都,做一個大數據的摸排和積累。
那100位拿到吃資的年青人都不是笨蛋,他們為了殺入決賽,必須搜集最完整的吃貨意見。所以,他們把請客的範圍逐漸的擴大。從最初的宿舍舍友、班級同學、辦公室同事逐漸擴大到校園,擴大到社會。於是校園內和社會上各種有趣的小廣告開始出現。
“尋找頂級吃貨同行!放心吃我買單!”
“征集最牛掰的館子,一同前往,不差錢!”
餐飲商家也開始紛紛推出各種宣傳,吸引這幫吃貨的光臨。
“不吃咱家菜,大學怎能算畢業!”
“五代私房菜傳人,非專業吃貨不接待!”
五座城市的餐飲店經營者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甚至有些電視台報社也參與進來,搞本地特色美食評選活動,一時間,大家最大的談資就是美食和吃貨兩個熱詞。
100位參加複賽的選手都成了當地的吃貨紅人。有的還被請到了電視台做專訪,有的成了報社的特約撰稿人。一個城市裡都在刺探美食情報,都在討論大家喜歡吃什麼?到哪裡去吃?著實讓每個城市的餐飲業火了一把。
那些經營一般的餐飲店紛紛開動腦筋,怎麼提高飯菜的口感,怎麼定位自己的特色
六十天後,100份吃貨報告遞交到了組委會。兆輝也親自拜讀了這些吃貨們用伍萬元吃資吃出來的經驗。的確有一些水準相當高的報告。
最後經過大家的層層篩選,甚至參考了一些餐飲業廚師、美食家、經營者大咖的專業意見,最後選出了十名超級吃貨到帝都參加總決賽。
龍國央視經濟頻道,認為這次決賽不光是發現超級吃貨,其背後更是鼓勵創業,如何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給年青人製造更多的發展機會。所以,央視財經頻道將總決賽邀請到了央視大廳舉行。
10名超級吃貨、10億元創業天使投資,央視財經頻道現場直播,這些標簽早已經把全國電視觀眾的眼球都吸引了過去。
兆輝為了提高這次評委的規格,請了科技部、經貿部的一些領導專家,還請來了龍國it第一人陸小遠、龍國網購平台第一人馬要飛、龍國物流平台第一人劉晶東、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弼瑪威公司cfo李鎮、華偉公司董事長朱衛華、終端事業部ceo喬幫主、叁星存儲總裁李明熙、友信社交平台ceo章孝龍、龍國廚師協會會長龍嘯天、龍國餐飲聯合會會長王金鬥。
世界餐飲業聯合會聽說後,也要求派人參加。後來米奇臨餐廳、興八客、kfg一些世界級的餐飲企業紛紛發來申請,要求一起參加評選活動。
他們已經聞到了其中的商業味道。他們知道這是兆輝在下的一盤大棋。這次看似簡單的選拔年青人才,其實是對餐飲業的一次創新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