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家進化日誌!
謝春兒捏著鼻子才把那一碗濃黑發苦的藥喝下去,要想病好,就得好好吃藥啊。
待喝完藥,謝大寶才收拾好爬下床,到廚房找謝春兒和楊氏。
“大寶,起來了,去灶下給奶奶燒火,奶奶給你們做飯,春兒,你坐在門檻上歇歇,等奶奶做好飯。”楊氏對著謝春兒和謝大寶說道。
廚房不大,也就10多平米,正對著門檻是個長長的案板,案板上放著個砧板和菜刀,以及大大小小的五六個罐子,估計是放調料的,案板下放著個稍大的甕,用來存放麵粉的。
甕邊散亂的放著幾個番薯,剛才謝春兒已經翻看過,家裡除了案板上一個小罐的一個雞蛋再加上案板下那幾個番薯,以及院子裡亂晃的老母雞之外,再就沒有其他吃食了,真的稱得上一貧如洗。
左手邊放這個小小的掉了漆的小木桌,一旁放著四個壘在一塊的小木凳。
廚房右手邊是安著兩口大鐵鍋的土灶,謝大寶正鼓著腮幫子在其中一個下麵燒著柴火,楊氏正從灶台邊的一個大水甕中舀水添到鍋中。
這一切勾起了謝曉燕的童年記憶,小時候的她也是這樣幫著奶奶和母親燒著灶火,想起那方世界逝世的父母,謝曉燕頓時又紅了眼眶。
一切那麼的陌生,又那麼的熟悉,自小在西北農村長大,看到這古早的生活方式,瞬間將謝曉燕帶回到了父母還在的童年時光,那麼真實,仿似觸手可見。
可是終究還是回不去了,能夠來到這類似於童年西北農村般的地界,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了。
有這般可愛的弟弟,慈祥的奶奶,還能再要求什麼呢?她謝曉燕,不,現在是謝春兒了,一定會好好活下去,替謝春兒照顧好楊氏和謝大寶。
從謝春兒的記憶裡了解到這裡是龍門府,還知道宋家老家在河東府,至於是什麼朝代,龍門府距離河東府有多遠,大體處於什麼地界,她就一概不知了。
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距離杏花村五六裡遠的翠屏鎮了。
畢竟謝春兒一個14歲大的姑娘,大字不識一個,隻是跟著父母去過翠屏鎮,趕過集罷了。
在謝春兒坐在廚房門檻發呆的時候,楊氏就做好了飯,畢竟隻有番薯可吃,洗乾淨之後,直接放鍋裡煮好就行了。
楊氏把三個番薯撈起來放在瓷碗裡端放在小木桌上,隨手將鍋裡一個水煮蛋遞給了謝春兒。“春兒,給,吃雞蛋,趕緊把身子養好”。
謝春兒被熱雞蛋一下子給燙醒了,看到楊氏和謝大寶已經坐到木桌邊吃起了番薯,看到謝大寶被燙著摸耳垂的動作,但眼睛始終盯著番薯不放,可見是餓的很了。
再看他細杆子似的四肢,謝春兒再也忍不住說道“奶,大寶,我以後掙錢了,咋家天天吃肉。”
楊氏看到孫女的模樣,還以為她饞肉了。
心裡想著,借王家的一吊錢除了給春兒買藥請大夫花了500文,還剩下500文。
姐弟倆連著三月又是辦爹娘喪事又是生病的,身子虧損的都快沒形了,要不買上一斤肥肉給姐弟倆個解解饞,補補身體。
大寶聽到謝春兒這樣說道,頓時高興的兩眼放光道
“姐,姐,我以後也要好好掙錢,給你和奶奶買肉吃。”
楊氏聽到謝大寶如是說,高興的揉了揉謝大寶還沒有豎起來的黑毛頭
“好,奶奶就等著吃我們寶兒的肉了。”
謝春兒看到祖孫兩個高興的麵容,暗地裡給自己喊了個加油,雖然自己學的是漢語言文學,不是農學家也不是商人,隻是一個公司的小文員。
但是自己在農村生活過,乾過農活,也有後世積累的經驗,雖然不一定能夠大富,但是奔小康還是沒問題的。
恩,今後短期的目標定了,謝家脫貧奔小康,還債識字吃肉肉。
“大寶,來吃雞蛋”
“不,我不吃,這是給姐姐養身體的,我不吃,姐姐吃了,身體才能養好”
“你和奶奶也吃,我昨天都吃過一個了,你們不吃,我也不吃了。”
“好春兒,彆爭了,知道你性子倔,你吃一半,我和大寶吃一半,快吃番薯,涼了就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