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高高在上的人,無法注意到低到土裡的稻苗
稀飯、鹹菜、窩窩頭。
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這樣悄然過去。
這段時間,揚州的百姓又回來了幾千戶,數萬人口。
而雜交水稻的播種工作,在楊憲親自盯梢下,也順利完成。
如今隻待豐收。
其餘一切工作,也漸漸步入正軌。
揚州府衙。
“大人,你這是在做什麼呢?”魯明義來到府衙已經有一會兒了,就見著楊憲一個人對著幾口大鍋忙裡忙外,時而攪拌鍋裡的不知名液體,時而又將液體從一口鍋倒到另一口鍋,隻是鍋口為什麼要罩著紗布?
帶著一肚子問題,魯明義這時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
“我現在很忙,等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楊憲並未抬頭,而是繼續他的製鹽大業,準確來說是提純精鹽。
魯明義站在一旁,發現原本渾濁的液體,經過楊憲方才一番操作後,變得清澈了一些。
而楊憲手中動作並未停止。
他將紗布拿到一旁水缸裡漂洗乾淨,雙層折疊後加入一些木炭末再重複過濾了一遍。
經過這一連串操作後,倒入最後一口小鍋裡的液體已經變得清澈透明。
楊憲他拿起小鍋,將裡頭的液體小心倒在院子裡早已準備好的一塊巨大而又光滑的石頭上,此時正值正午,太陽猛烈。
不多時,石頭上的液體便被蒸發乾淨,隻在上頭留下薄薄一層的白色粉末。
到了這一步,楊憲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他伸出食指,在石頭上沾了一點,放在嘴裡嘗了一下,純淨的食鹽味道。
“來一點試試?”楊憲回頭看著一臉疑惑的魯明義開口道。
魯明義帶著疑惑,走上前也學著楊憲用手指沾了些許白色粉末,然後送到嘴邊。
待到他嘗出其中滋味後,震驚得睜大了雙眼,臉上滿是不可置信。
“大人.這是?這是鹽?”
要知道隋唐之前,製鹽工藝都較為原始,最初隻是在河床、海床或湖床直接尋找鹽的結晶。
後來經過發展,到了如今已經有了一套相對完整的製鹽工藝,淋鹵煎鹽。一直到永樂年間,才開始廢鍋灶、建鹽田,改蒸煮為日曬。
可這種工藝製出來的鹽多為粗鹽。
本質未經提純,你就算將鹽塊磨得再細,終究沒辦法去除裡頭的雜質。
因此吃起來,總是帶著些許苦澀。
而眼前的鹽,吃起來不帶一點苦味,皆是純正的鹹。
魯明義從小到大,曆經兩朝,從未吃過這樣好的食鹽。
“大人這是怎麼做到的?”魯明義立馬開口問道。
“粉碎、溶解、過濾、解析,最後結晶。”
楊憲一邊說著,一邊將石板上的食鹽給歸攏起來,收進一個瓶子裡。
以後吃飯,總算能有一些滋味了。